東歐歷史-波蘭公國和波蘭王國(皮亞斯特王朝、安茹王朝和雅蓋洛王朝) 波蘭國家起源于西斯拉夫人中的波蘭、維斯瓦、西里西亞、東波美拉尼亞、馬佐夫舍等部落的聯盟。6-10世紀中葉,西斯拉夫的原始公社就開始逐步解體,封建土地所有制產生。9世紀中葉以前,古波蘭人各部落開始出現地區性的聯合。9世紀后半期以一個城市為中心把整個波蘭地區聯合起來,形成了“部落聯盟”或“部落公國”。在波蘭地區出現兩個較大的公國:在小波蘭是維斯拉公國;在大波蘭是波蘭公國。維斯拉公國在9世紀70年代為大摩拉維亞所滅;波蘭公國成為后來古波蘭國的核心。10世紀后半期,以格涅茲諾為中心的大波蘭統一其他各部,形成古波蘭國。皮亞斯特家族的梅什科一世(約960-992在位)建立了早期封建國家,開始了皮亞斯特王朝的統治。
一、皮雅斯特王朝Piastów
首領
1、謝莫維特(約870-約900)
2、萊斯泰克(約900-約930),謝莫維特之子
3、謝莫梅斯烏(約930-約960),萊斯泰克之子
波蘭大公
4、梅什科一世(約960-992),謝莫梅斯烏之子。966
年,從捷克接受了西方基督教,對波蘭封建制度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梅什科曾與西波莫瑞(又譯“西波美拉尼亞”)的沃林人發生過沖突。在位期間征服了波美拉尼亞。
波蘭國王
5、波列斯瓦夫一世(992-1025),梅什科一世之子。1025年,波列斯瓦夫一世由格涅茲諾大主教加冕為第一個波蘭國王。
6.1、梅什科二世(1025-1031),波列斯瓦夫一世之子
6.2、貝茲普雷姆(1031-1032),波列斯瓦夫一世之子
1032-1033年:內戰(奧托、迪特里克、梅什科二世)。
波蘭公爵
6.1、梅什科二世(1032-1034),波列斯瓦夫一世之子
7、卡西米爾一世(Casimir
I the Restorer,1034-1058,生1016-卒1058),綽號復位者。梅什科二世之子。即位時,波蘭已經分解為許多各自為政的封建領地。約1034年被一封建集團驅逐出國逃在薩克森、所以1034-1039年為空位時期。約1039年得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三世之助,讓500騎士送他歸國復位。他又娶了基輔羅斯智者雅羅斯拉夫一世·弗拉基米羅維奇的妹妹為妻,有了這兩大靠山,1047年重新將馬佐維亞納入波蘭版圖。1054年收復被捷克占據的西里西亞,至此,又大體統一了波蘭。1058年他死在波茲南,葬于當地的大教堂,他的次子波列斯瓦夫二世繼承了王位。約1050波蘭封西莫米瑟爾Siemomysl為波美拉尼亞Pomerania公爵,在波蘭西北部建立波美拉尼亞公國。
波蘭國王
8.1、波列斯瓦夫二世(1058-1079),卡西米爾一世之子。1076年成為波蘭國王。
波蘭公爵
8.2、瓦迪斯瓦夫一世·赫爾曼(W?adys?aw I
Herman,1079-1102,生1044-卒1102.6.4),卡西米爾一世之子。
9.1、茲比格涅夫(Zbigniew,1102-1107,生1073-卒1113.7.8),瓦迪斯瓦夫一世之子
9.2、波列斯瓦夫三世(Boles?aw III
Wrymouth,1107-1138,生1086.8.20-卒1138.10.28),外號“歪嘴”,瓦迪斯瓦夫一世之子。他一開始只從其父親處繼承了西里西亞和小波蘭。但在打敗了自己的兄弟茲比格涅夫及其同盟者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五世之后,大波蘭也落入他的手中(1107年)。1103-1110年,他與波希米亞公爵作戰。波列斯瓦夫三世支持匈牙利貴族反對國王貝洛二世的叛亂。經過長期戰爭,他終于兼并了整個波美拉尼亞。1138年10月28日,波列斯瓦夫三世立下遺囑。
遺囑是把波蘭全國分成七塊:波列斯瓦夫三世的兒子們:瓦迪斯瓦夫二世分得西南部的西里西亞公國(Silesia)、波列斯瓦夫四世分得東北部的馬佐維亞公國(Mazovia)、梅什科三世分得西部的大波蘭公國(Greater
Poland)和亨利克分得東部的桑多梅日公國(首任桑多梅日公爵1138-1166);波列斯瓦夫三世的遺霜Salomea
of Berg分得中部的土地,死后土地歸入Seniorate
Province;波美拉尼亞附屬由Seniorate Province領導;Seniorate
Province(包括小波蘭)的土地不被繼承和分封,由波蘭大公兼領。遺囑還規定由皮亞斯特家族之最年長者為波蘭大公兼克拉科夫公爵,并為諸封建政權之盟主。后來各小公國又進一步分裂,導致200多年的封建割據局面。國家四分五裂,對內阻礙了社會經濟發展,對外也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成為周邊強鄰進行政治、軍事角逐的對象。
注:克拉科夫公國Cracow,俗稱小波蘭公國Little
Poland??死品驗椴ㄌm王國首都(1320-1609年),之后遷都華沙。
10.1、(被流放的)瓦迪斯瓦夫二世 (W?adys?aw II,1138-1146)
,波蘭最高公爵、首任西里西亞公爵(1138-1146)。波列斯瓦夫三世的長子,他在其父分封土地時得到了西里西亞公國和波蘭最高公爵之位。1146年,兄弟鬩墻,爆發內訌。大公被逐,逃到國外。其職位由三個弟弟輪流擔任。從此進入了名副其實的封建割據時期。
10.2、波列斯瓦夫四世(卷發) (Boles?aw IV the
Curly,1146-1173,生1125-卒1173)
,波蘭最高公爵、首任馬佐維亞和庫亞維亞公爵(1138-1173)、第二任西里西亞公爵(1146-1163)、第二任桑多梅日公爵(1166-1173)。波列斯瓦夫三世的三子。他在其父分封土地時得到了馬佐維亞公國(馬佐維亞和庫亞維亞)。他在1146年兼并了自己的兄弟瓦迪斯瓦夫二世公爵統治的克拉科夫。波列斯瓦夫四世被瓦迪斯瓦夫二世的援軍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紅胡子腓特烈一世打敗,不得不宣誓臣服于神圣羅馬帝國。1163年,(被流放的)瓦迪斯瓦夫二世的兩名兒子得到波列斯瓦夫四世批準,分治下西里西亞和上西里西亞。于是,他們成為皮亞斯特王朝的兩大支系,亦即下西里西亞的弗羅茨瓦夫
(Wroc?awska) 和上西里西亞的奧波萊-拉齊布日
(Opolsko-Raciborska)。這兩支系繼續細分,直到1390年代共有16個公國。
注:馬佐維亞的Leszek(生1162-卒1186),第二任馬佐維亞和和庫亞維亞公爵(1173-1186)。波列斯瓦夫四世的次子。
10.3、(老)梅什科三世 (Mieszko III the
Old,1173-1177,生1126/7-卒1202.3.13)
,波蘭最高公爵、首任大波蘭公爵(1138-1177、1182-1202)、第四任庫亞維亞公爵(1195-1198)、第二任Kalisz公爵(1182-1191、1194-1202)和Gniezno公爵(1182-1202)、首任波茲南公爵(1138-1179、1182-1202)。波列斯瓦夫三世的次子。他在其父分封土地時得到了大波蘭公國。
注:Poznań的Odon(生1149-卒1194.4.20),第二任大波蘭公爵(1177-1182)、第二任波茲南Poznań公爵(1179-1182)、第四任Kalisz公爵(1193-1194),(老)梅什科三世與Elisabeth的長子
W?adys?aw Odonic(生1190-卒1239.6.5),Kalisz公爵(1207-1217、1229-1234),波茲南公爵(1216-1217、1229-1234),大波蘭公爵(1229-1239),Gniezno公爵(1229-1239),波茲南的Odon之子
庫亞維亞的波列斯瓦夫(生1159-卒1195.9.13),第三任庫亞維亞公爵(1186-1195),(老)梅什科三世和基輔的Eudoxia的長子
Mieszko the
Younger(生1160/65-卒1193.8.2),第三任Kalisz公爵(1191-1193),(老)梅什科三世和基輔的Eudoxia的次子
10.4、卡西米爾二世(正義王) (Casimir II the
Just,1177-1191)
,又稱卡齊米日二世,波蘭最高公爵、第三任馬佐維亞公爵(1186-1194)、首任Kalisz和Gniezno公爵(1177-1182)及第三任桑多梅日公爵(1173-1194)。波列斯瓦夫三世的遺腹子。1180波蘭大公卡西米爾二世廢除波蘭大公兼克拉科夫公爵由皮亞斯特家族之最年長者擔任之規定,改為世襲。12世紀波美拉尼亞分裂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稱波梅雷利亞Pomerelia,西部仍稱波美拉尼亞。1181年西波美拉尼亞與德意志貴族結盟。從1181年到1806年,波莫瑞
(波蘭語的西波美拉尼亞)是神圣羅馬帝國的領土。
10.3、(老)梅什科三世 (1191)
,復位
10.4、卡西米爾二世(正義王)(1191-1194)
,復位
11.1、萊謝克一世(Leszek the
White,1194-1198,生1184/5-卒1227.11.24),波蘭最高公爵,第四任桑多梅日公爵(1194-1227)、第四任馬佐維亞公爵(1194-1200)。卡西米爾二世之子
10.3、(老)梅什科三世(1198-1199),波蘭最高公爵,復位。
11.1、萊謝克一世(1199-1202),波蘭最高公爵,復位。
10.3、(老)梅什科三世(1202),波蘭最高公爵,復位。
11.2、瓦迪斯瓦夫三世(W?adys?aw III
Spindleshanks,1202-1206,生1161/67-卒1231.11.3),波蘭最高公爵,第四任大波蘭公爵(1202-1229)、第四任波茲南公爵(1202-1227)、第六任Kalisz公爵(1202-1207、1217-1227)。(老)梅什科三世和基輔的Eudoxia的的三子。母親是基輔大公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的女兒歐多西婭。他是最小的兒子,因兄長全都早逝而成為父親的繼承者。1202年梅什科去世后,瓦迪斯瓦夫三世依靠貴族的支持,繼承梅什科在晚年取得的克拉科夫大公頭銜。但不久他就失去了這個頭銜和克拉科夫領地,而且其侄子瓦迪斯瓦夫·奧東尼茨(瓦迪斯瓦夫早亡的兄長奧東的兒子)還要求在大波蘭分得一份領地。另外,他還必須對付格涅茲諾大主教亨里庫斯·基特利茨謀求擴大教會權力的活動。由于對教會的鎮壓,教皇在1214年絕罰了瓦迪斯瓦夫三世,只是由于大部分大波蘭封建主站在他這一邊,才沒有引起嚴重后果。1216年瓦迪斯瓦夫三世與基特利茨和解,而且他與瓦迪斯瓦夫·奧東尼茨的沖突也由于后者獲得了卡利什領地而得到緩和。于是瓦迪斯瓦夫三世得以騰出手來與桑多梅日公爵萊謝克一世和西里西亞公爵亨里克一世競爭大公公位。但是1223年瓦迪斯瓦夫·奧東尼茨得到波美拉尼亞統治者希維托佩烏克二世(不是皮亞斯特王朝成員)的支持,再次向瓦迪斯瓦夫三世開戰。瓦迪斯瓦夫三世遭到慘敗,到1227年他幾乎失去了整個大波蘭。瓦迪斯瓦夫三世接受萊謝克一世(當時的克拉科夫大公)的提議,于該年11月在甘薩瓦舉行一次王公大會以解決領土糾紛。然而瓦迪斯瓦夫·奧東尼茨和希維托佩烏克突襲了會場,萊謝克一世當場被殺,亨里克一世重傷。瓦迪斯瓦夫三世因為遲到逃過一劫。在這種情況下,瓦迪斯瓦夫三世于1228年再次當選為大公。但是,他仍然抵不住瓦迪斯瓦夫·奧東尼茨的壓力,被迫于1229年將大波蘭拱手相讓。不久,他又被迫將桑多梅日封給馬佐維亞公爵康拉德一世。1229年,康拉德一世一度取得大公頭銜。瓦迪斯瓦夫三世于1231年去世,他沒有留下任何子女。
11.1、萊謝克一世 (Leszek I the
White,1206-1210),波蘭最高公爵,復位。
11.3、梅什科四世(Mieszko I
Tanglefoot,1210-1211,生1130-卒1211.5.16)
,波蘭最高公爵,首任奧珀倫(Opole)-Racibórz公爵(1163-1211)(上西里西亞)。被流放的瓦迪斯瓦夫二世的次子
11.1、萊謝克一世(1211-1227)
,波蘭最高公爵,復位。
11.2、瓦迪斯瓦夫三世 (1227-1229)
,波蘭最高公爵,復位。
11.4、康拉德一世/馬佐維亞的康拉德 (Konrad I of
Masovia,1229-1232,生1187/8-卒1247.8.31) ,波蘭最高公爵,第四任馬佐維亞公爵(1194-1247)。卡西米爾二世的少子
12.1、亨里克一世 (Henry I the
Bearded,1232-1238,生1165-卒1238.3.19)
,波蘭最高公爵。第二任下西里西亞公爵(1201-1238)、大波蘭公爵(1234-1238)、Kalisz公爵(1206-1207,1234)。被流放的瓦迪斯瓦夫二世之孫,首任下西里西亞公爵公爵Boles?aw
I the Tall(1163-1201,生1127-卒1201.12.8)之子。
13.1、亨里克二世(虔誠者) (Henry II the
Piou,1238-1241,生1196-卒1241.4.9)
,波蘭最高公爵、第三任下西里西亞公爵(1238-1241)和大波蘭公爵(1238-1241)。亨里克一世之子。1241年,蒙古西征軍在列格尼卡Legnic?戰役大敗波蘭軍隊。
11.4、康拉德一世/馬佐維亞的康拉德 (1241-1243)
,波蘭最高公爵,復位。
12.2、(害羞的)波列斯瓦夫五世 (1243-1279)
,波蘭最高公爵,萊謝克一世之子。
13.2、萊謝克二世(Leszek II the
Black,1279-1288,生1241-卒1288.9.30) ,波蘭最高公爵,馬佐維亞的康拉德之孫,庫亞維亞公爵卡西米爾一世公爵和第二任妻子康斯坦絲(亨里克二世(虔誠者)之女)的長子
15、亨里克四世(Henryk IV
Probus,1288-1290,生1258-卒1290.7.23) ,波蘭最高公爵,下西里西亞公爵,亨里克二世(虔誠者)之孫,亨里克三世(the
White)和Judith(馬佐維亞的康拉德之女)之子。
14.1、普舍美斯瓦夫二世(1290-1296),波蘭最高公爵(1290-1295)、波茲南公爵(1273-1296),大波蘭公爵(1279-1296),克拉科夫公爵(1290-1291),波美拉尼亞公爵(1294-1296),波蘭國王(1295-1296),亨里克二世(虔誠者)之孫。1295年波美拉尼亞分裂為波美拉尼亞[-斯德丁]Pomerania[-Stettin]和波美拉尼亞[-沃爾加斯特]Pomerania[-Wolgast]兩部分。此后續有分裂。
普熱米斯爾王朝
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二世(1291-1305),波蘭最高公爵(1296-1300)、小波蘭公爵(1291起),波蘭國王(1300-1305),他娶了普舍美斯瓦夫二世的獨生女波蘭公主伊麗莎白(第二任妻子)。
波希米亞的瓦茨拉夫三世 (1305-1306)
,波蘭國王(1305-1306),瓦茨拉夫二世和第一任妻子哈布斯堡的波娜(生1271-卒1297,德意志國王魯道夫一世的女兒)之子,加冕前遇刺身亡。
皮亞斯特王朝
13.3、瓦迪斯瓦夫一世(矮子)(W?adys?aw the
Short,1320-1333,生1261-卒1333),庫亞維亞公爵(1275-1305)、波蘭最高公爵(1306-1320)和波蘭大公(瓦迪斯瓦夫四世,1296年起),波蘭恢復王國地位后的第一位國王(1320-1333)。庫亞維亞公爵卡西米爾一世和第三任妻子奧珀倫的Euphrosyne之子,馬佐維亞的康拉德之孫。在他出生的年代,波蘭分裂為許多獨立的小公國,但沒有一個統治者擁有普遍的權力。瓦迪斯瓦夫一世從父親那里繼承的也是這樣一個小公國。1296年,他在首都克拉科夫被貴族們選舉為波蘭大公,但不久這些人就轉向擁護波希米亞國王瓦茨拉夫二世。1300年瓦茨拉夫在格涅茲諾登上波蘭王位。弗瓦迪斯瓦夫為了堅持對波蘭王位的要求,前往羅馬尋求教皇卜尼法斯八世的支持。1305年在匈牙利幫助下與瓦茨拉夫二世作戰。然而,1305年瓦茨拉夫二世在加冕前遇刺;瓦迪斯瓦夫一世名正言順地成為大公。他繼續進行推動統一的政策,1305年占領小波蘭。1314年占領大波蘭,并控制了沿波羅的海的北方地區,包括波美拉尼亞和但澤在內。但是條頓騎士團于1309年占領了波美拉尼亞(東部,西部已經歸入神圣羅馬帝國,1466年根據《托倫條約》(Dorn)的規定;條頓騎士團國的東波美拉尼亞重歸波蘭,此后該地稱為“波蘭國王的東波美拉尼亞的普魯士”。1569年,這邦聯關系變得更密切,成為“真正的聯盟”,稱為“眾波蘭國王的東波美拉尼亞的普魯士”),盡管他施展許多策略,波美拉尼亞依然掌握在日耳曼人手中。他也未能控制西里西亞省和馬佐維亞省,這兩省愿意接受盧森堡的約翰統治。1313.4.20馬佐維亞分裂為索查謝夫Sochaczew公國、普沃茨克Plock公國和切爾斯克Czersk公國三部分。1341年又從切爾斯克分裂出華沙Warsaw公國。1320年1月20日他在克拉科夫加冕為國王(克拉科夫、大波蘭、庫亞維亞合并,復辟波蘭王國),從而結束了波蘭長達兩個世紀的分裂狀態。1331年9月波蘭與條頓騎士團的戰爭再度爆發,在同年9月27日普沃夫采戰役中,他把條頓騎士團打得慘敗。在外交方面,他努力加強與匈牙利的友好關系,并與立陶宛結親。到他去世時,已為將來波蘭民族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4.2、大卡齊米日(Casimir III the
Great,1333-1370,生1310-卒1370.9),又稱卡齊米日三世,卡西米爾三世,是矮子國王瓦迪斯瓦夫一世(W?adys?awⅠthe
short)的幼子,皮亞斯特王朝最后一位君主。他出生時父王已年過半百。父王雖然為了波蘭統一多年東征西討,但國家仍然處于分裂狀態。與波蘭建國時相比,領土不到三分之一,人口不到一半。他最后統一了波蘭。當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已完成了對中國元朝17年的東游,回到自己的故鄉,傳播《馬可·波羅游記》。1325年他與信奉異教的立陶宛大公之女結婚,表明兩國和平相處。他奉行依靠中小貴族,削弱有獨立傾向的大貴族的方針。但卡齊米日美中不足的是沒有可以繼位的王子,膝下只有三位公主。
1335年的維塞格瑞德會議中,卡齊米日三世承認波希米亞國王在西里西亞的主權,而波希米亞國王則宣布放棄波蘭王位繼承權。1343年,卡齊米日三世訂定卡利什條約于此約中將受爭論的波美拉尼亞讓給條頓騎士團,而換得了庫亞維亞地區,靠近多布什納的城鎮??R米日三世雖然喪失了這些西部地區,但在1352年卻以軍事行動來加強王朝的威信,藉此取得了加利西亞和沃利尼亞。這次的軍事行動給予他最大支助的是其外甥匈牙利安茹王朝的國王拉約什一世;因此,1355年的布達會議中,卡齊米日三世便鄭重宣布,如果將來沒有子嗣,就由拉約什一世來繼承他的波蘭王位。但拉約什一世亦無男嗣,他又指定他的內侄西波美拉尼亞的卡齊米日為第二繼承人。到1370年波蘭的領土已從他即位時的129,500平方公里(50,000平方哩)擴大到233,000平方公里(90,000平方哩),一躍而成為中歐的盟主,常常出面調停各國的爭端。1370年9月,他60歲壽辰之后赴北部森林圍獵,不幸馬失前蹄,摔成重傷,回宮后不治身亡。他的突然逝世導致了皮亞斯特王朝的結束。1370馬佐維亞恢復統一。但在1374年又再次分裂為華沙、切爾斯克、普沃茨克等政權。其后從普沃茨克又分裂出索查謝夫Sochaczew公國和貝爾茲Belz公國,從切爾斯克又分裂出切哈努夫Ciechanov公國。
二、安茹王朝
拉約什一世(大帝)(匈牙利語:I.(Nagy)Lajos,1370-1382,生1326.3.5-卒1382.9.11),安茹王朝的匈牙利國王(1342-1382)和波蘭國王(稱路德維克一世
Ludwik
W?gierski,1370-)。英語稱路易大帝。他是安茹王朝最強大的統治者。1370年,波蘭的皮亞斯特王朝絕嗣,拉約什一世經王朝貴族協議(其父查理一世與波蘭國王卡西米爾三世的條約)入主波蘭。他于1374年給波蘭的小貴族頒發了所謂科希策特權。1378年以后發生第三次匈牙利-威尼斯戰爭,奪得全部達爾馬蒂亞。在拉約什一世統治時期,中世紀的匈牙利王國國力達到了頂峰。
雅德維加(1382-1399),1386與立陶宛的瓦迪斯瓦夫二世結婚聯合統治,去世后瓦迪斯瓦夫二世成為波蘭國王。這個聯姻使得亞蓋隆王朝繼承波蘭王位,其本身亦是立陶宛大公。
三、雅蓋洛王朝
雅蓋沃(1386-1434),后稱為瓦迪斯瓦夫二世·雅蓋沃,《東歐歷史-立陶宛公國(格季米納斯王朝和雅蓋洛王朝)
瓦迪斯瓦夫三世(1434-1444),波蘭國王、匈牙利國王,雅蓋沃的長子
卡齊米日四世(1447-1492),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雅蓋沃的次子
約翰一世·奧爾布拉赫特(1492-1501),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之子
亞歷山大一世(1501-1506),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卡齊米日四世之子
齊格蒙特一世(1506-1548),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R米日四世之子
齊格蒙特二世(1548-1572),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齊格蒙特一世之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