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筆記是一個長期的習慣,好的筆記習慣是需要一定時間來養成的。因此,在孩子小時候,幫助他養成科學的筆記習慣,是能夠幫助他少走彎路的。 其實,筆記記得好不好,和學習成績的關系很大。這點和筆記的功能性有關。
一個人邏輯思維清晰,筆記就記得有條理,如果邏輯混亂,那么體現在筆記上,也是混亂不堪。 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美國課堂里做筆記的幾種常見方式,希望能讓更多的學生愛上做筆記,也更加喜歡你的課堂! 這是康奈爾大學教育學教授沃爾特·波克(Walter Pauk)于1940年代提出的一種筆記方法,現在已經在全球的大學、甚至中小學普遍應用。 從筆記布局上看,康奈爾筆記法為組織筆記提供了一個系統的格式。 筆記紙被分為三欄:筆記欄通常在右邊,是左側的問題欄(關鍵詞欄)的大小的兩倍。 頁面底部留出五至七條線,或約5厘米,作為總結欄。 從筆記思路上來看,康奈爾筆記又被稱為5R筆記法,包括以下五個部分:
從整個過程來看,筆記不再只是用來在課堂上記錄信息,而是包含了課下補充,二次學習時的豐富,以及復習時的方法。這樣的筆記可以很好地跟學生互動,而不只是單向的記錄。 筆記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這幾種筆記都體現出現的核心精神。 思維導圖是近些年被大家廣泛接受的思維輔助工具,用它來做筆記,同樣是簡單高效。思維導圖的本質,是讓我的思維過程更加視覺化,也就是說讓我們自己 '看得見' 我們自己的思維過程。 思維導圖有很多不同的類型,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心智圖法(Mind Map). 除此之外,還有多種不同類型的思維導圖,在下面的圖片中,大家可以找到八種常見的腦圖類型以及他們擅長的不同功能。 在美國的小學課堂里,老師們非常喜歡在學完一個單元之后,組織學生來通過思維導圖來總結核心知識。 提綱式筆記法是我們最熟悉的一種傳統方式,中規中矩,樸實無華,但樸實也是它最大的優點:筆記內容邏輯清晰,信息量大,也因此被評為“最適用于考試前復習的筆記方式” 。 一般來說,這種做筆記的方法因為對書寫和思維速度要求比較高,所以比較適合中學階段以上的學生。 使用提綱式筆記法,主要分為三個步驟:
為了表明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新起一行的時候都要先縮進再起筆。下面就是一個提綱式筆記的示例: 什么是涂鴉筆記? 涂鴉筆記又翻譯為視覺筆記,它將聽到、讀到的信息進行視覺化的形式呈現,能夠更加高效地將外部信息與大腦進行鏈接,使得信息更加直觀和富有創意,在讀書、會議記錄、思考、制作清單時都可以使用。 加拿大的心理學家Allan Paivio的一個著名研究成果就是指出了人腦處理信息的視覺和聽覺的雙軌系統。也就是說,我們聽到一段話,或者看到一幅圖畫,雖然都可以從中接收信息,但是我們的大腦其實是使用了兩個不同的系統來處理語言和非語言信息的。(這個理論也被稱為'Dual coding theory') 這樣的研究成果有著許多深遠的意義,對于我們老師來說,最直接的就是我們在教授學生的時候,可以盡量采取語言和圖像兩種方式,同時輸入信息。這樣學生才能夠記得牢,記得久遠。涂鴉筆記的科學性,也是建立于此。 涂鴉筆記的呈現方式多種多樣,比如放射型、爆米花型、模塊型……可以結合上面提到的5種筆記法進行使用。 初學者特別是低年齡段的孩子在使用涂鴉筆記時,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般來說,學習使用涂鴉筆記,老師需要先接受訓練,再慢慢把這個技能傳遞給自己的學生。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感興趣,我們在文末給你準備了一份關于涂鴉筆記的更多閱讀材料,相信能夠給你帶來一個全新的視角。 與傳統的筆記方式相比,上面的幾種方式都體現了學生與筆記之間的互動關系。做筆記不再是課堂上機械記錄信息的行為,而是貫穿了整個學習過程。
文 | 來源教師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