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有寒暖,發育萬物。人道而得之,不可過也。地道有燥濕,生成品匯。人道而得之,不可偏也。 天地陰陽能量的轉換,有寒和暖的變化,孕育著萬物的生命。天時四季無窮的循環往復,長養著萬物,使萬物生長發育。于是,人類在此生活繁衍,能夠反映人們的窮通壽夭的八字,也存在陰陽二氣的轉換,以及寒暖燥濕的改變,當然,命理格局的貴賤,要看其四柱五行的寒暖是否中和適宜,既不可太過,也不可太弱。 而燥濕、寒暖與剛柔,順逆一樣,是命理格局推斷的又一個參考標準。可以補足四季旺相休囚的不足。所謂道,其實就是指天地萬物之間包括人與萬物之間的規律和事理。天道也就是天意,天理,指自然規律。而寒暖則是指陰陽。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寒暖署冷的輪回交替,萬物才得以孕育、生長、消亡。人道其實也就是人們也要遵循的規律,與萬物一樣,也在大自然的輪回中孕育,生養,繁衍,生活。必然也要感受和遵循天地的規律,太過或者不及都是不吉利的。 就全局氣勢而言,過猶抑或不及,都為偏枯。太旺則過甚,太衰則不及。暖也為熱,東南春夏為暖。寒為冷,西北秋冬為寒。比如木生于夏令,火當旺,水休囚,木退氣,屬于過暖,需要用水調候。 其實,燥濕和寒暖本為一個意思,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寒暖重,而燥濕較輕。雖然意思相近,但存在著程度的差異。對整個命局的影響,就需要推命者仔細斟酌了。說穿了其實很簡單,一個季候,一個氣候。燥濕講的是氣候,寒暖講的是季候。比如說冬天、夏天的溫差有關,這是季候的問題。而氣候是看你這是干燥天還是濕氣重?這倆必須得弄清楚。氣候只論它的濕度、干度,季候是論溫度。寒暖講的是時間,燥濕講的是空間。燥濕講的是空間地理環境,南北。而寒暖講的是時間季候、溫差。 另外,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陽為暖燥,陰為寒濕。八字陽干支多,則為陽氣過旺,陰干支過多,則為陰氣太盛,也都屬于偏枯。而我們通常說的調候,其實專以水火二氣而言。八字以和為貴,和即是中和、平衡。調候氣候也是八字優劣的重要特征。過濕則流于寒,過暖則流于燥。 調候之法主要有二:1、暖燥太過,喜行雨露之水以潤之,忌火土。 2、寒濕太過,喜行太陽之火以暄之,忌金水。 另外,寒濕燥暖有以下幾點特點: 1、五行得令為寒濕,遇燥暖即可生發。得氣為燥暖,逢寒濕即可成功。寒濕為陰氣,逢燥暖則吉。燥暖為陽氣,逢寒濕即可生成。 2、寒濕雖至極,含有燥暖氣。燥暖雖至甚,寒濕氣有根,則萬物亦可生發。歲運逢之,則可遇時而生發。 3、寒濕至極燥暖無根,燥暖至甚而寒濕無氣,皆為孤陽不長,孤陰不生,亦無生發之機。如水有金生,遇濕土則愈顯其濕。火有木生,遇暖土而愈加其燥,皆為偏枯。主不吉。 4、過于寒濕者,反以無燥暖為美,過于燥暖者,反以無寒濕為妙。此為陽極陰生,陰極陽生之理。乃五行顛倒之妙用。 因此我們分析八字時還需要考慮寒、暖、燥、濕的因素: 五行之中,金水偏寒,木火偏暖。土納金水木火,而呈現寒暖之性。 天干之中,庚辛癸壬偏寒,甲乙丙丁偏暖。 地支之中,寅卯巳午未戌偏于燥暖;子丑辰申酉亥偏于濕寒。 八字中木火五行數量居多,氣場偏暖,則性格多外向熱情、積極活躍。 八字中金水五行數量居多,氣場偏寒,則性格多內斂沉靜,嚴肅悲觀。 四季之中,夏季偏暖,冬季偏寒。 結合季節來說,亥、子、丑、寅這四個月氣候偏寒,需要用火來調節。 巳、午、未這三個月氣偏暖,需要用水來調節。 其它五個月,大體屬于不寒不暖的狀態。 另外,八字中火盛則燥,水多則濕。 八字的環境如果過于濕寒清冷,則主人容易抑郁,多憂少樂,一生多不得志。八字環境過燥之人,則主性情急躁,做事沖動,容易發怒,易引發心腦血管系統方面的毛病等。 附錄:五行調候參考 1、 甲日干生于各月 寅月:丙火為主,癸水為佐。 卯月:專用庚金,無庚用丙、丁。 辰月:用庚必須有丁,無庚用壬。 巳月:癸為主,次丁、庚。 午月:無癸用丁,木多者取庚。 未月:上半月用癸,下半月取庚、丁。 申月:先庚后丁、壬。 酉月:庚為主,丙、丁調候。 戌月:木多用庚,土多用甲。 亥月:用庚、丁、丙,木多用甲。 子月:丁先庚、丙后。 丑月:丁為必須,次庚丙,通寅巳佳。 2、乙日干生于各月 寅月:丙為主,癸略取則足。 卯月:丙為主,癸略取則足。忌強金。 辰月:癸、丙,水強用戊。 巳月:專用癸水調候。 午月:上半月癸,下半月丙癸兼用。 未月:用癸,金水多取丙泄,己土制。 申月:有庚取丙克癸泄,取己土為佐。 酉月:上半月癸先丙,下丙先癸,丁。 戌月:先癸后辛。 亥月:專取丙用,水多兼用戊。 子月:專用丙火。 丑月:寒木專用丙火。 3、丙日干生于各月 寅月:壬水為主,庚為佐。 卯月:先壬后己。 辰月:專用壬水,土厚以甲為佐。 巳月:先壬,次庚、癸。 午月:用壬、庚,通申者佳。 未月:用壬、庚,通申者佳。 申月:用壬,水多取戊制。 酉月:四柱丙多,壬為奇,無壬用癸。 戌月:忌土厚,甲先壬后。 亥月:用甲、壬、庚、戊。 子月:用壬,水多以戊、己制。 丑月:用壬,土多取甲制。 4、丁日干生于各月 寅月:用甲必須兼用庚金。 卯月:庚、乙,無乙用甲。 辰月:甲,木盛取庚,水眾用戊。 巳月:用甲、庚,木多取庚先。 午月:用壬、庚、癸。 未月:甲、壬、庚,用甲不可缺庚。 申月:甲、庚、丙,有巳直取巳為用。 酉月:用甲、庚、丙、戊。 戌月:用甲、庚、丙、戊。 亥月:甲為主,庚為佐,戊、癸酌取。 子月:甲為主,庚為佐,戊、癸酌取。 丑月:甲為主,庚為佐,戊、癸酌取。 5、戊日干生于各月 寅月:先丙次甲、癸,三者不可缺一。 卯月:先丙次甲、癸,三者不可缺一。 辰月:土正當令,先甲次丙、癸。 巳月:先甲次丙、癸。 午月:調候為上,先壬次甲、丙。 未月:癸水優先,次丙、甲。 申月:丙、癸、甲,土多用甲不可癸。 酉月:丙為主,癸為佐。 戌月:甲、丙、癸,有金局者,癸先。 亥月:甲、丙,二者不可缺一。 子月:丙為主,甲佐之。 丑月:丙為主,甲佐之。 6、己日干生于各月 寅月:丙庚甲,若水成局,兼用戊土。 卯月:甲、丙、癸,忌甲己合土。 辰月:丙、癸、甲,土多甲優先。 巳月:癸為主,丙佐之。 午月:癸為主,丙佐之。 未月:癸為主,丙佐之。 申月:丙、癸,庚金當令,須丙火制。 酉月:丙、癸,酌取辛金。 戌月:甲、丙、癸,甲、丙用以扶抑。 亥月:丙、甲,水旺兼用戊。 子月:丙、甲,水旺兼用戊。 丑月:丙、甲,水旺兼用戊。 7、庚日干生于各月 寅月:戊、甲、丙,火多用壬。 卯月:丁、甲、庚,無丁可取丙。 辰月:甲、丁,干火旺用壬,支用癸。 巳月:用壬、丙、丁、戊。 午月:壬、癸,火旺也可用戊、己。 未月:丁、甲,成土局則甲先丁后。 申月:丁、甲,專用丁,無甲可用乙。 酉月:丁、甲,支中略取丙火。 戌月:甲、壬,用壬忌見己土。 亥月:用丁、丙。 子月:丁、甲、丙,丙不可缺。 丑月:丁、甲、丙,丙不可缺。 8、辛日干生于各月 寅月:已優先,次壬、庚。 卯月:用壬、甲,忌丁透干。 辰月:壬、甲,若丙辛合,兼用丙。 巳月:壬、甲、癸,無戊為上格。 午月:壬、已、癸,壬不宜旺,忌丁。 未月:壬、庚、甲,忌土旺。 申月:壬為主,次甲、戊,不忌癸水。 酉月:壬,土盛甲先,金旺兼用丁。 戌月:壬、甲,畏火旺。 亥月:用壬、丙,金清水白之格。 子月:用丙,戊、壬、甲酌用。 丑月:用丙,戊、壬、己酌用。 9、壬日干生于各月 寅月:庚、丙,比劫重戊為先。 卯月:戊為主,次辛、庚。 辰月:甲、庚,金多兼用丙。 巳月:用壬、辛、庚、癸。 午月:癸、庚、辛,忌丁透干。 未月:辛、甲,土多甲先辛后。 申月:戊、丁,二者必須有根。 酉月:用甲、癸,水只需一位。 戌月:甲、丙、戊,有合者,丙先甲。 亥月:戊、丙,木成局者,庚優先。 子月:戊、丙,二者不可缺一。 丑月:上半月丙先,下半月丁甲并用。 10、癸日干生于各月 寅月:辛、丙,用庚者,須丙庚均勢。 卯月:庚、辛、乙,有合庚則庚先。 辰月:上半月用丙,下半月辛甲并用。 巳月:辛,無辛用庚。 午月:庚、辛、癸,不可見強力之丁。 未月:庚、辛、癸,不可見強力之丁。 申月:用丁,成金局者,丁須有根。 酉月:辛、丙,二全者水暖金溫。 戌月:辛、甲、癸、壬,忌土盛。 亥月:庚、辛,水多用戊,金多取丁。 子月:庚、辛,水多用戊,金多取丁。 丑月:丙、丁,火成局,須庚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