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為啥不喜歡東條,主要是他干的“好事”太多了,他簡直是個一無是處的家伙。 1.情商不高。 我不懂心理學上的情商到底如何下定義的,只是聽說情商高的人情緒可控,說話招人喜歡,如此則人際關系不緊張。 東條就不是一個這樣的人。 他從小是個打架王,東條小學的校長在他發跡后與東條吃飯,東條自言自己學習不好。 校長笑笑說,東條同學愛打架和不服輸的精神可是全校第一的。 男人好斗是天性,但一直“打”也不是好現象。 校長的話變著花樣夸東條,從側面也反映出東條從小就是個行事不用心思考,任性逞強的性格。 ![]() 這個性格一直伴隨他終身。 軍隊內部本身就斗爭厲害,東條這種性格的人斗起人來一套一套的。 石原莞爾、田中隆吉、板垣征四郎等都是他的死對頭。 石原莞爾稱他是“上等兵”,情商不高,智商也低得很。 說他適合當會計,管10挺機槍還可以,超過10挺就難說了。 大橋忠一說他腦袋里沒有腦髓,只有感情。作為首相兼陸相,斷事不靠理性而憑感性。 極其偏狹,極其自信,毫不納諫,著眼小事,適合當個戶籍員等,是軍中人對他的評價。 2.獨裁。 日本其實在二戰前不是一個法西斯帝國,而是曾經有過一段相對民主風尚的國家。 他們的政治制度效仿歐洲,設立的有國會參眾兩院,在野黨和執政黨公平競爭。 但隨著武力擴張、軍事越來越重,軍國主義漸漸起事紛爭,控制了越來越多的領域。 自從1936年二二六兵變后,日本內閣恢復大臣現役制,防止被斗爭失敗的保皇派人物有機會再登場掌權。 這是軍國主義控制內閣的標識性事件。 從此,日本再無民主可言。 而把軍國主義獨裁發揮到極致的,就是東條英機。 他是憲兵政治之父。說白了,就是極端獨裁之父,用憲兵實施綁架、暗殺等一切恐怖手段,來壓制不同意見。 他曾說在日本召開國會時,派憲兵包圍會場,對“惡質議員”隨時捉起來。 他會親自翻看人家門口的垃圾箱,如果發現里面有魚骨頭,就治他的“病”,說他偷吃肉,戰爭時期國力困難,不能吃肉。 這是日本參眾兩院不喜歡東條的原因。 3.戰敗。 二戰末期,東條自比羅斯福丘吉爾。實際上他應該是和墨索里尼希特勒比肩。 因為在他的首相陸相兼藏相等領導下,日本明知實力遠不如美國,還堅持不投降,偷襲珍珠港,叫囂與英美中蘇同時開戰。 日本軍官大臣中反對的多了,但都斗不過東條,天皇也信任他,就這樣一步步集權統治下,把日本葬送了。 所以,日本人在戰后是不喜歡他的。 4.膽小 他關鍵時刻缺少武士道精神。 這是個小原因,但反映了他的性格。 阿南惟幾等昔日將領,真有囊氣的,天皇一宣布投降就切腹自殺了。 東條不自殺,一直到美國人去抓他,他才不想被俘而開槍自殺。 這一槍開得,落了個膽小怕死的懦弱之輩。 對日本人來說,怎么死比死本身重要得多。切腹的人比開槍自戕的人名聲高多了。 但東條就開槍了。為人不齒。 更糟糕的是,他竟然沒有死成,心臟沒有打準,美國人搶救過來了。 戰后東條名聲不好,他的兒孫上學都受鄙視。 不過,隨著右翼在日本重新登臺,東條的名譽也有了一定的恢復,但總體來說,東條戰敗首相,地位輕得很。 (參考《東條英機》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