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明帝檔案 生 卒 年:公元299~325年 父 母:父,元帝司馬睿;母,荀氏 后 妃:庾皇后、宋妃等 年 號:太寧 在位時間:公元322~325年 謚 號:明帝 廟 號:肅宗 陵 寢:江蘇武平陵 性 格:聰明果斷,仁孝恭謹 晉明帝名叫司馬紹,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兒子,東晉的第二代皇帝。他聰明勇敢,平叛亂,使國家得到了延續。 司馬紹,字道畿,是元帝司馬睿的長子,他自幼聰慧早熟,很得元帝喜愛,10歲就被立為皇太子。他文武雙全,禮賢下士,與當時名臣王導、庾亮、溫嶠、桓彝等交好。司馬睿在位時,將軍王敦專權。司馬睿想除掉他,不想王敦先下手。公元322年,王敦在武昌起兵叛亂,不久,叛軍就攻入了京都建康。太子司馬紹親自披掛上陣,打算與王敦決戰,后來溫嶠極力勸阻才作罷。而王敦見太子有勇有謀,在朝中很有聲望,就想誣蔑他不孝來廢了太子,后因滿朝文武都反對才作罷。與司馬紹交好的王導是王敦的堂弟,經他從中斡旋,王敦才趾高氣昂地撤兵回武昌。這年閏十一月,皇帝司馬睿因王敦的囂張跋扈憂憤病死。當月,太子司馬紹即位,就是晉明帝。 司馬紹24歲當皇帝,他很有才華,又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很想有一番作為。而元帝司馬睿留給他的是一個危機四伏、風雨飄搖的爛攤子。司馬紹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鏟除手握重兵的王敦。而王敦聽說元帝死了,新帝即位,就想回到朝中好趁機篡位。于是,他逼迫朝廷征他回去。他本以為司馬紹不敢讓他回去,這樣他就有借口起兵叛亂奪位了。不料司馬紹親手寫下詔書,將王敦從武昌征回到朝中,不僅并沒有追究他的叛亂之罪,還賜予他種種特權以示優待。不久王敦就鎮守姑孰,領揚州牧。姑孰是京都建康的西南門戶,位于長江重要渡口上,又緊靠京師,是軍事重地。 公元323年六月,司馬紹冊封名臣庾亮的妹妹為皇后,庾亮為中書監,王導為尚書令。王導雖然有個謀反的堂兄王敦,但他對司馬政權一直都忠心耿耿。而王敦見王導仍然輔政,以為有機可乘,就加緊籌備篡位之事。王敦有個侄子王允之,是廷尉王舒之子,聰明伶俐,很得王敦的歡心,經常跟隨在他身邊。一日,王敦、王允之叔侄飲酒后,王允之不勝酒力,先行睡下。而王敦的心腹錢鳳正好來與他密商謀反之事。王允之聽得清楚,擔心會被發現滅口,就吐著滿地都是,裝醉瞞過了王敦等人。然后找了個機會跑去父親那里,把王敦的謀劃告知王舒和王導。二人馬上報告給司馬紹。 司馬紹得知了王敦謀反的計劃,立即行動起來,他絕不允許自己像父親司馬睿一樣坐以待斃。司馬紹很有膽識,他喬裝改扮,單身獨騎潛入王敦的軍中察看兵力部署情況。有軍士發現他形跡可疑,就報告給王敦。王敦一聽,感覺屬下說的這人就是明帝司馬紹,頓時又驚又喜。不過他也不敢明目張膽地抓皇帝,就派了5個騎將去捉拿。此時司馬紹見行蹤敗露,也趕緊逃跑。逃跑途中,司馬紹十分細心,馬剛排泄的糞便,他就立即灑上冷水使其冷卻。見到路邊有個賣吃食的老嫗,就把自己華麗的馬鞭交給她,說等會有騎兵追來,就可以把馬鞭給他們看。不一會,軍士追來,向老嫗詢問。老嫗就說早走遠了,并把馬鞭拿給他們看。軍士們見到鑲著寶石珠玉的馬鞭,紛紛傳著觀賞。又見到已經冷卻的馬糞,以為明帝真的跑遠了,就不再追趕。司馬紹這才得以脫險。 司馬紹掌握了王敦的情況后,就準備起兵討伐。正巧王敦這時病了,王導就站出來宣布王敦已死,以此來鼓舞己方士氣,瓦解敵人軍心。司馬紹下詔討伐叛賊錢鳳。王敦氣得火冒三丈,病情也加重了,不能親自帶兵,就派元帥王含與錢鳳等一起發兵進攻建康。皇帝司馬紹親自上陣殺敵,并組織了敢死隊深夜渡江偷襲敵營,殺得王含軍四處逃散。王敦聽說兵敗,氣得病情又加重,競然病死了。王敦死后,叛軍無首,內部爭斗不休,被司馬紹打得七零八落。司馬紹平息叛亂后,只殺了王含、錢鳳等首犯,普通將領和士兵都獲得了赦免。不過王敦雖然死了,尸體也被司馬紹從棺木中挖出來斬首示眾。 經過這樣一番艱苦努力,司馬紹終于平定了內亂,鞏固了東晉政權。就在他躊踏滿志,想有一番作為時,卻不幸病逝。明帝在位3年,死于公元325年,終年27歲,葬于武平陵,謚號“明帝”,廟號“肅宗”。他在短短的帝王生涯中,敢戰敢勝,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青年皇帝,可惜英年早逝,實在是一大損失。 來源:中國皇帝全傳 |
|
來自: 韓林圖書館396 > 《專輯、專題系列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