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證是指以小便頻數短澀,淋漓刺痛,小腹拘急引痛為主癥的病證.為男性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根據本病的臨床表現,類似于西醫學所指的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結核,尿路結石,急、慢性前列腺炎,化學性膀胱炎,乳糜尿以及尿道綜合征等病,凡是具有淋證特征者,均可參照本節內容辯證論治。 《金匱要略,五臟風塞積聚病脈證并治》中將本病機歸為“熱在下焦”;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諸淋病侯》對淋證病機進行了高度概括“諸淋者,由腎虛而膀胱熱故也”以腎虛為本,膀胱熱為標。神農中醫館舒馳原醫生治療淋證(尿道感染)有效醫案如下:
案例一: 患者:蔡某某,男,37歲 初診:2017.9 主訴:反復尿頻、尿急、尿不盡3年,加重1周。 現病史:患者3年前在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尿頻、尿急、尿不盡,會陰墜脹感,小腹不適,在當地就診,經治療后癥狀緩解,但仍有反復發作。1周前因飲酒熬夜后上癥加重,遂來我館就診。現癥見:尿頻、尿急、小便淋漓不盡,仍有會陰墜脹感。余可。舌紅苔黃,脈弦細。 中醫診斷:淋證 中醫證型:熱淋 治法:清熱解毒,利尿通淋 方用:八正散合六一散加減 菖蒲15g 連翹 15g 瞿麥 15g 牡丹皮10 銀花15g 萹蓄15g 虎杖20g 車前草15g 土茯苓20g 澤瀉15g 生地15g 山茱萸15g 蒲公英20g 魚腥草20g 六一散1包 黃芪30g ×5劑,水煎服,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二診:服上方5劑后諸癥減輕,但夜尿仍頻數,遂以前方去金銀花、連翹、蒲公英。加桑螵蛸10g、沙苑子15g、五味子10g、金櫻子20g再服7劑后基本痊愈。 按:本癥屬中醫淋癥范疇,熱淋;濕熱互結于下焦,膀胱氣化失司,濕熱熏蒸尿道,故見尿頻、尿急、尿不盡;濕熱阻滯下焦,氣機不利故見會陰墜脹感,小腹不適;舌紅苔黃,脈弦細均屬濕熱之象。方中葛根,連翹、銀花、虎杖清熱解毒,石菖蒲芳香化濁,瞿麥、萹蓄、土茯苓、滑石粉利尿通淋,桑螵蛸、五味子、沙苑子溫陽化氣,黃芪益氣養陰,甘草調和諸藥。
案例二: 患者:曹某某,男,70歲 初診時間:2016年1月14日 主訴:尿血半月余。 現病史:患者于一周前發現其小便中帶有血色,有熱和刺痛感,于醫院尿檢示隱血(++),在醫院住院治療,但效果不明顯,一周后出院尿檢隱血(+),余無不適。為求徹底解決,遂來我館求治。現癥見:尿中帶有血色,尿時有熱感,時有刺痛感,夜尿2次/晚,神疲乏力。舌紅,苔薄黃,脈細。 中醫診斷:淋證 證型:血淋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方用:犀角地黃湯加減 生地黃15g牡丹皮10g金銀花15g連翹15g 白茅根30g玄參15g王不留行15g白及10g 土茯苓20g虎杖20g大薊15g車前子15g 棗皮15g黃芪20g甘草6g ×5付 水煎服,一日一劑,分兩次服用。 二診:患者在服用完上方后,尿的顏色好轉,痛感消失,未做尿檢。于原方去生地、土茯苓、虎杖,加沙苑子15g葛根20g枸杞20g杜仲15g熟地20g,服用七劑。 患者在服用完二診方后,做了尿檢,未發現隱血,余無不適,患者痊愈。 按:本案患者因濕熱下注于膀胱,熱盛傷絡,迫血妄行,血瘀阻滯尿路,以致小便刺痛帶血;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隨血脫,不得濡養,故見神疲乏力。舌紅、苔薄黃均為一個熱象。故治法宜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方中犀角地黃湯(生地、丹皮)、玄參、虎杖清熱解毒,涼血散瘀;銀花、連翹清熱解毒,辟穢化濁;土茯苓清熱利濕;大薊、白茅根涼血止血;白及收斂止血;車前子、王不留行利尿通淋;黃芪益衛固表,利尿通淋,補氣健脾;棗皮補益肝腎。
![]() 舒馳原,主任醫師 男,1945年生,1968年畢業于湖南中醫藥大學,曾任湖南沅陵中醫院院長及沅陵男科醫院院長,株洲市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站站長。曾任醫學會“湖南計劃生育專業技術委員”,“株洲市第四、五屆政協委員” 擅長中醫男科:男女不孕不育、性功能障礙(陽萎、早泄、不射精)、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肥大,更年期綜合征等;內科頭痛眩暈、高血壓冠心病,慢性腎炎,風濕腰腿痛等。 發表論文專著:《論腦與腦病》《交泰通經湯治療不射精42例體會》等多篇學術文章。2003年獲“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