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六、桂枝二麻黃一湯方
【方劑組成】麻黃3克,桂枝6克,芍藥6克,生姜6克,炙甘草4克,杏仁3克,大棗2枚
【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取桂枝湯二、麻黃湯一合之,故治桂枝湯證多而麻黃湯證少者。
【仲景對本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25條: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fā)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注解:脈洪大,當(dāng)是脈浮,若脈洪大為里熱盛,如何可與桂枝湯?可能是白虎加人參湯的脈洪大錯亂在此。服桂枝湯不得法,而使大汗出,病必不解。脈浮為病仍在外,故可與桂枝湯如前法服之。
若其人形如瘧,日再次發(fā)寒熱者,此與上之桂枝麻黃各半湯證大致同,小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辨證要點】桂枝湯證多而麻黃湯證少者。
----------------------------------------------------
桂枝二麻黃一湯證
吳鞠通醫(yī)案:治一人。頭痛,惡寒,脈緊,言賽,肢冷,舌色淡,太陽中風(fēng),雖系春天,天氣早間陰晦,雨氣甚寒,以桂枝二麻黃一湯法。
麻黃(去節(jié))9克、 桂枝18克、 白芍18克、
炙甘草9克、杏仁15克、生姜6克、大棗6克。
煮三杯,得微汗,再服,不汗促投其間。
寥笙注:本案亦系邪微郁表,宜和營衛(wèi),小發(fā)汗,為太陽病兼變治法。患者頭痛,惡寒,脈緊,是麻黃湯癥,肢冷,舌色淡,言賽,顯系陽虛體質(zhì),營衛(wèi)兩虛之象。表癥雖急,但不宜峻發(fā),故用桂枝湯二以顧護(hù)不足之陽氣,麻黃湯一以疏散表邪,兩者互相為用,固正祛邪,得微汗而解。吳氏雖溫病學(xué)家,但亦善用傷寒法,雖時當(dāng)春令,而天氣陰晦,雨氣甚寒,故亦以傷寒法治之,不為春忌麻黃之說所囿。要知藥所以治病,非所以治時,有是病即用是藥,此仲景辨證用藥之心法也。
《傷寒名案選新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