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舌)亦有味,舌頭不僅可以讓我們嘗遍世間美味,更重要的還是我們健康與否的“生命顯示器”、中醫醫生看病的重要診斷依據。小編上周末聽了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診斷教授、四川省中醫藥適宜技術研究會中青年專家庫成員成詞松老師的“中醫舌診課程”后,才發現,我不該逢人就講我是學中醫的(真是悔不當初啊,沒有好好學習)。 小編不是自私的人兒,今天就好好給大家分享分享,我上周的學習心得。 舌診在中醫診斷、診療等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小舌方寸之間蘊含著疾病與健康的萬千奧秘。 古話說得好:“每天照一照、疾病早知道” 一、什么是舌診?舌診,是通過觀察人體舌質、舌苔和舌下絡脈的變化,以了解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診查方法,又稱望舌。舌診是望診的重要內容,也是中醫獨具特色的診法之一。 二、舌診望什么?
1、舌質,即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為臟腑氣血之所榮。望舌質包括舌的神、色、形、態四方面,以察臟腑的虛實,氣血的盛衰。 2、舌苔是指舌面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是胃氣上蒸所生。望舌苔包括診察苔質和苔色兩方面,以察病位的淺深、病邪的性質、邪正的消長。 三、舌面分候臟腑
舌尖屬心肺; 舌邊屬肝膽; 舌中心屬脾胃; 舌根屬腎。 四、舌診方法1、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仰臥位,頭略揚起,盡量張口。 2、自然地將舌伸出口外,舌體放松,舌尖略向下,舌面平展,使舌體充分暴露。 3、望舌以白天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線為佳,如在夜間或暗處,用日光燈為好,光線要直接照射到舌面,避免有色光源對舌色的影響。 4、望舌的順序是先看舌尖→舌中→舌邊→舌根部;舌體→舌苔。 5、醫者姿勢可略高于患者。 舌診以望診為主,為了使診斷更加準確,必要時還須結合聞診、問診和捫、摸、揩、刮等方法進行全面診察。 臨床多運用刮舌、揩舌觀察舌底,鑒別舌苔有根無根,苔的松腐與堅斂,以及是否屬于染苔。 1、揩舌,可用消毒棉簽蘸少許清水在舌面上揩抹數次。 2、刮舌:以適中的力量,用消毒壓舌板的邊緣,以適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 就診前刷舌,會影響醫生的診斷,應避免。 五、正常舌像
1、舌質榮潤,舌色淡紅,大小適中,舌體柔軟靈活自如; 2、舌苔薄白均勻,苔質干濕適中,不黏不膩,揩之不去,其下有根。 六、望舌質望舌神
1、榮舌:舌質榮潤紅活,有生氣,有光彩,舌體活動自如。為氣血充盛的表現,常見于健康人。在病中,雖病也是善候。 2、枯舌:舌質干枯死板,毫無生氣,失去光澤,或活動不靈,故謂舌之無神。為氣血衰敗的表現,多屬危重病證,是為惡候。 榮舌 枯舌 望舌色 舌色即舌質的顏色。多分為淡紅、淡白、紅、絳、青紫五種。 1、淡紅舌,表示氣血正常。常見于健康人;外感病多屬表證;內傷雜病多屬病輕。 2、淡白舌,表示血絡失充。主虛證:氣虛、血虛、陽虛;主實證:寒證、水濕。 3、紅舌:表示血絡充盈。主熱證。外感病為熱入營血;內傷病為臟腑火熱、陰虛火盛。 4、紫舌:表示血行不暢。淡紫舌主氣虛血瘀,寒濕內盛;紫紅/ 降紫主熱盛傷津,氣血雍滯;紫點舌主血瘀;青舌主寒凝陽郁。 望舌形 舌形是指舌質的形狀,包括老嫩、胖瘦、點刺、裂紋、齒痕等方面的特征。 1、老、嫩舌 老舌:舌質紋理粗糙或皺縮,形色堅斂蒼老,舌色較暗者。多主實證。 嫩舌: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胖嬌嫩,舌色淺淡者。多主虛證。 2、胖、瘦舌 胖大舌:舌體比正常舌大而厚,伸舌滿口。多主水濕、痰飲內停。 腫脹舌:舌體腫大滿嘴,甚至不能閉口,伸出則難以縮回。主濕熱、熱毒上壅。 瘦薄舌:舌體比正常舌瘦小而薄。多主氣血兩虛、陰虛火旺。 3、點、刺舌:主臟腑熱極,或血分熱盛。 4、裂紋舌:舌面上出現各種形狀的裂紋、裂溝,深淺不一,多少不等。主陰血虧虛、脾虛濕侵。 5、齒痕舌:舌體邊緣有牙齒壓迫的痕跡,又稱為齒印舌。主脾虛、濕盛證。 望舌態 舌態,指舌體的動態。正常舌態多表現為舌體伸縮自如,運動靈活。提示臟腑機能旺盛,氣血充足,經脈調勻。常見的病理舌態包括痿軟、強硬、歪斜、顫動、吐弄、短縮等。 望舌質口訣:老嫩辨虛實,胖瘦熱濕虛,點刺皆有熱,裂紋看津血,齒痕觀脾運。 七、望舌苔望苔質
1、厚薄苔:苔的薄、厚以“見底”、“不見底”作為標準。 薄苔,多見于疾病初起,病邪在表。厚苔多主邪盛入里,或內有痰飲食積。薄白苔為正常舌苔表現之一。 2、潤、燥苔 潤苔:舌苔潤澤有津,干濕適中。提示體內津液未傷。 滑苔:舌面水分過多,捫之濕滑,甚者伸舌欲滴。為水濕之邪內聚的表現,主痰飲、水濕。 燥苔:舌苔干燥,望之干枯,捫之無津,甚則舌苔干裂。提示體內津液已傷。 糙苔:苔質顆粒粗糙如砂石,捫之糙手。舌苔干結粗糙,津液全無,多見于熱盛傷津之重正;苔質粗糙而不干者,多為穢濁之邪盤踞中焦。 3、膩、腐苔 膩苔:苔質顆粒細膩致密,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膩之狀,緊貼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脫。主痰濁、食積。 腐苔:苔質顆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積舌面,揩之易去。主痰濁、食積。 4、剝(落)苔 舌面本有舌苔,疾病過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脫落,脫落處光滑無苔。主胃氣不足,胃陰損傷,或氣血兩虛。 5、偏、全苔 全苔:舌苔遍布舌面。常主邪氣散漫。 偏苔:舌苔半布,偏前、后、左、右某一局部。提示該處臟腑有邪氣停聚。 6、真、假苔 真苔:舌苔緊貼舌面,刮之難去。 假苔:舌苔似浮于舌面,輕刮即去。 望苔質診斷口訣:厚薄辨正邪,潤燥辨津液,腐膩辨陽氣,剝落辨胃氣,偏全辨邪聚,真假辨胃氣。 望苔色 薄白苔:正常人 白苔:正常人、表證、寒證、熱證 黃苔:熱證、里證 灰黑苔:里熱證、里寒證 ![]() ![]() 八、舌診注意事項注意光線的影響 1、光線過暗可使舌色暗滯。 2、普通燈泡或手電筒照明易把黃苔誤作白苔。 3、日光燈下舌色多偏紫色。 4、白熾燈下舌苔多偏黃。 飲食或藥品的影響 1、飲食及藥物的攝入可使舌象發生變化。 ①進食之后,由于食物的反復磨擦,使舌苔由厚變薄。舌診一般在進食30分鐘后進行。 ②飲水后,可使干燥舌苔變濕潤。 ③剛進食辛熱食物,舌色可由淡紅變為鮮紅,或由紅色轉為絳色。 ④長期服用某些抗生素,可產生黑膩苔或霉腐苔。 2、某些食物或藥物會使舌苔染色,稱為染苔。 ①飲用牛奶、豆漿、鎖劑、椰汁等可使舌苔變白、變厚。 ②食用花生、瓜子、豆類、核桃、杏仁等富含脂肪的食品,往往在短時間可使舌面附著黃白色渣滓,易與腐膩苔相混。 ③食用蛋黃、橘子、柿子、核黃素等,可將舌苔染成黃色。 ④各種黑褐色食品、藥品,或吃橄欖、酸梅,長期吸煙等,可使舌苔染成灰色、黑色。 口腔 1、牙齒殘缺,可造成同側舌苔偏厚。 2、鑲牙,可以使舌邊留有齒痕。 3、睡覺時張口呼吸,可以使舌苔增厚、干燥等。 4、這些因素所致的舌象異常,不能作為病理征象,臨床上應仔細鑒別,以免誤診。 時間 望舌時間不宜過長,若一次望舌判斷不準,可讓患去休息片刻后,再重新望舌。診室內光線充足。
編輯:竹葉 配圖:網絡 審核:蟲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