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診是中醫診斷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舌通過經絡與五臟相連,人體臟腑、氣血、津液出現問題,舌質和舌苔就會發生變化,因此,我們平常可以通過觀察舌象,簡單的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 臨床上的舌診比較復雜,我們這里簡單介紹一些普通人也能看得懂的舌象知識,讓大家可以對著鏡子看自己的舌頭,簡單的了解自己的健康情況。 舌診的中醫原理: 舌作為由血脈充斥的肌性組織,有賴于上注于頭面部的五臟六腑之氣和循行往復的十二經脈之血滋潤,故舌與經、絡、 臟、腑、津、液、血、氣有著密切的聯系。 舌體的色質與氣血的盛衰相關,舌苔的榮枯則與津液的盈虧相息。舌苔,乃胃氣上蒸所生。 首先,我們要知道正常的舌象是怎樣的。 一般我們說的正常舌象特征為舌體柔軟靈活,舌色淡紅明潤,舌苔薄白均勻,苔質干濕適中,即“淡紅舌薄白苔”,舌下絡脈顏色暗紅,無分支、紫點、迂曲。 正常舌象:淡紅舌,薄白苔。 ——體現人體胃氣旺盛,氣血津液充盈,臟腑功能正常。 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臟腑病變在臨床上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死板地看,需與其他癥狀和體征綜合加以考慮。 舌的部位劃分 舌的不同部位的臟腑病變 一、望舌色 1.淡白舌:主虛寒證。 淡白舌:主虛寒證 2.淡紅舌:正常舌。 淡紅舌:正常舌 3.紅舌:主熱證。 紅舌:主熱證 4.絳舌:熱病極期,或陰虛火旺。 絳舌:熱病極期,或陰虛火旺 5.紫舌:主瘀血。 紫舌:主瘀血 二、望苔色 1.白苔:一般常見于表證、寒證。 薄白苔:風寒表證。 薄白苔:正常舌或病證較淺 ——多見于風寒感冒,健康人舌象一般是淡紅舌、薄白苔,所以薄白苔要么說明是健康的,要么說明病證比較表淺。 2.舌淡苔白:多見于里寒證。 舌淡苔白:多見于里寒證 3.積粉苔:常見于瘟疫和內癰。——一般病情較重,不好處理。 ![]() 積粉苔:常見于瘟疫和內癰 ——一般病情較重,不好處理。 2.黃苔:多見于熱證,里證,臨床常與紅絳舌并見。 ![]() 黃苔:多見于熱證,里證 ——如果出現舌紅苔黃,說明體內有一把火,有里熱證。 3.灰苔:主里證。 ![]() 灰苔:主里證 ——可見于里熱證,亦可見于寒濕證。如果舌苔比較干燥,一般是里熱證,如果比較濕潤,一般是寒濕證。 4.黑苔:主里證。 ![]() 黑苔:主里證 ——熱極或者寒盛,見病重期。 三、望苔質 1.滑苔:多見于水濕內停。 ![]() 滑苔:多見于水濕內停 2.糙苔:熱盛津傷或陰液虧耗。 ![]() 糙苔:熱盛津傷或陰液虧耗 ——舌苔特別的干燥少津。 3.膩苔:多見于濕濁、痰飲、食積。 ![]() 膩苔:多見于濕濁、痰飲、食積 ——苔垢滑膩,細膩致密,刮之不去。 4.腐苔:多見于食積、痰濁。 ![]() 腐苔:多見于食積、痰濁 ——大而松散,豆腐渣樣,刮之易去。 5.剝落苔:胃氣陰兩傷。分為: 花剝苔:舌苔部分剝落。 ![]() 花剝苔:舌苔部分剝落 鏡面苔:舌苔全部剝落。 ![]() 鏡面苔:舌苔全部剝落 6.有根苔:正常舌苔是有根的。 7.無根苔:一般提示胃氣匱乏。 ![]() 無根苔:一般提示胃氣匱乏 ——舌苔浮于舌面,刮之即凈。 四、裂痕舌,齒痕舌,胖大舌。 裂紋舌:多為陰虛熱盛之證。也有先天性裂紋舌。 ![]() 裂紋舌:多為陰虛熱盛之證。也有先天性裂紋舌 齒痕舌:多為氣虛和陽虛。 ![]() 齒痕舌:多為氣虛和陽虛 胖大舌:脾虛、腎虛水泛。 ![]() 胖大舌:脾虛、腎虛水泛 需要注意的是,舌診只是中醫診斷方法之一,診斷疾病時也只是作為其中一個參考,必須要結合相關的癥狀體征。而臨床上的舌象也往往比較復雜。 所以這里只是簡單介紹一下常見的舌象特征及意義,供大家參考以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