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君按 今天,北斗君將繼續帶大家來看看“地球公轉”相關知識。本期內容相比上期難度上了一個臺階,大家可不要掉以輕心哦~下面就來迎接這個挑戰吧。 第二單元 地球運動 第二節 地球公轉 基本原理、方法與過程 太陽直射點位置的求算 直射經度的求算 (1)直射經度的求算 太陽直射點的經度在日照圖上是平分晝半球的經線所在經度,即地方時為12:00的那條經線。 (2)直射緯度的求算 將直射緯度設為δ,直射緯度的求算,即δ的確定。可通過如下途徑得到: ①特殊日期:依據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可以確定特別日期太陽直射緯度,如6月22日前后太陽直射北回歸線。 ②極晝極夜范圍:“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和“晨昏圈與緯線相切處的緯度”(出現極晝極夜的最低緯度)互余。(90-δ) ③“赤道處晨昏線與經線的交角(銳角)”等于“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晝夜長短及其變化 (1)太陽直射點所在半球(該半球為夏半年)晝長夜短,并且越向高緯晝越長,極地附近出現極晝現象;另一半球相反。 (2)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方向移動,哪個半球的晝就越來越長,夜越來越短。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晝達最長,夜達最短,南半球相反;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各地晝達最短,夜達最長,南半球相反。 (3)赤道終年晝夜平分。 (4)春、秋分日,全球晝夜平分。 晝長的計算 (1)根據晝弧與夜弧的比例計算。晝弧弧度+夜弧弧度=360°,對應于晝長+夜長=24小時。 (2)根據日出、日落時刻計算。 ①日落時刻-日出時刻=晝長 ②由于晝是以正午12:00點為中間,則:晝長=(12-日出時刻)*2;晝長=(日落時刻-12)*2 (3)根據對稱現象計算。 ①在同一天中,φ°N的晝長等于φ°S的夜長;φ°N的夜長等于φ°S的晝長。 ②關于夏至、冬至對稱的兩個日期,其晝長相等。 因為關于夏至或冬至對稱的兩個日期,其太陽直射點在同一條緯線上。見下圖: ③關于春分、秋分對稱的A、B兩天,則A晝長等于B夜長,A夜長等于B晝長。 因為關于春分或秋分對稱的兩個日期,其太陽直射點所在緯線關于赤道對稱。見下圖: 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及其變化 緯度分布 從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向南北兩側遞減。 季節變化 離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對于最大值:在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地區,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在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地區,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區,因有太陽直射現象,在直射時達最大值,且此最大值為90°。即:離太陽直射點越近,正午太陽高度越大,最近時達到最大。 對于最小值: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正午太陽高度為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正午太陽高度為一年中的最大值。即:離太陽直射點越遠,正午太陽高度越小,最遠時為最小。 誤區警示 認為某地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時該地晝一定最長是錯誤的,因為這一結論不適用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如20°N晝長最長的時間是6月22日,但其正午太陽高度最大時為太陽直射該地的時間。 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 (1)根據三角函數關系:tanH=h/L (2)根據某地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公式H=90°-∣φ±δ∣(式中,φ為某地緯度,δ為太陽直射點所在地的緯度)計算。已知某地的緯度及正午太陽高度,由公式即可算出太陽直射點的緯度。 (3)非極晝、極夜地區,關于太陽直射點南北對稱的兩地正午太陽高度角相同。 太陽方位問題 日出日落方位 (1)太陽直射北半球,全球(除極晝、極夜地區)日出東北,日落西北,所偏角度等于太陽直射點緯度。 (2)太陽直射赤道時,全球日出正東,日落正西。 (3)太陽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極晝、極夜地區)日出東南,日落西南,所偏角度等于太陽直射點緯度。 (4)有極晝現象的地區,太陽最低時,北半球在正北,南半球在正南。 北極地區極晝時太陽在地平線上運動的軌跡 正午太陽方位 在太陽直射點以北各地,正午太陽位于正南,在太陽直射點以南各地,正午太陽位于正北。 由于太陽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則北回歸線以北地區,正午太陽總是位于正南,南回歸線以南地區,正午太陽總是位于正北,南北回歸線之間地區,正午太陽有時位于正南,有時位于正北,直射時位于頭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