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病是小兒的常見病,蛔蟲生活史簡單,不需要中間宿主,人從外界直接感染,而且傳播途徑非常廣泛。產卵量大,24萬個/(條·天),蟲卵抵抗力強。 現在時值春季,春季是寄生蟲的高發季節,正是給家里寶寶驅蟲的時候,寶媽們記得給家里寶貝驅蟲哦。 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有蛔蟲病? 切記,生活中有人稱白斑、磨牙、肚子疼,為孩子有蟲的信號,這是錯誤的!判斷孩子肚子里有蟲,要么眼見為實,要么糞便檢查才是最可信的證據! 白斑、磨牙、肚子疼這些信號不準確,跟感染蛔蟲并沒有直接關系。 ① 白斑:很多人稱為蟲斑,但實質上為“白色糠疹”,一般長在臉上,病因不明,長見于干燥天氣。抹點潤膚露就好了,和蛔蟲沒啥關系。 ② 磨牙:根據多項對照研究,磨牙和寄生蟲感染并無直接關系。夜里磨牙,擅自吃驅蟲藥,非常不可取。 ③ 肚子疼:感染蛔蟲,確實會有肚子疼的表現。但孩子肚子不舒服,并不能武斷地認為孩子長蟲了。 引起肚子不舒服的原因太多了:過敏、腸炎、便秘、吞入空氣等都會表現為腹部不適,不能以某一點而判斷孩子肚子里有蟲。 家長們需要注意,切記不能單因這一條,而判斷孩子感染。 要么眼見為實,要么糞便檢查,才是可信的證據。 ① 親眼看見孩子拉出蟲子,比任何化驗方法都更為可靠。 比如蟯蟲,這個小家伙,也就1cm的樣子,細細的像個小線頭。 夜間喜歡從肛門爬出來產卵,引起孩子肛門瘙癢、睡眠不安,可以等孩子睡著后看看孩子的肛門是否有蟲。 ② 如果沒有親眼所見,只是懷疑寄生蟲感染。唯一辦法是:化驗大便。 化驗的大便有“保質期”,通常1小時以內的大便,化驗出的結果最準確。 由于人體感染寄生蟲后, 蟲卵的排出常常是間歇性的, 因此應多次留取新鮮糞便,重復檢查。 確定之后再根據醫生的建議來有針對性的驅蟲。 蛔蟲不只是呆在腸道里 蛔蟲不只在腸道里,它們還會鉆進其他器官。導致器官發炎、引起劇痛,甚至危及生命。 很多人認為蛔蟲生長在腸道里,這是錯的。 一旦這些蟲子潛伏進娃的肚子里,它們就像發現了“新世界”,開始隨意游走。 它們會鉆入其他器官(膽管、闌尾、肝臟等),導致器官發炎、引起劇痛,甚至危及生命。 它們還可能進入口腔、鼻腔等,爬到眼睛的病例也偶爾發生。 注意:蛔蟲鉆到頭里可能引起抽搐,鉆到眼睛里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引起失明! 如果多條蛔蟲互相盤結成團、堵塞腸道,可能造成“蛔蟲性腸梗阻”。其癥狀表現為劇烈腹痛、惡心嘔吐,大汗淋漓,嚴重者可致腸壞死,死亡率極高! 蛔蟲病是怎么來的? 大多是吃進來的,蟲卵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進入人體。這個跟個人的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聯。 例如: 1.喝生水或未完全燒開的水,有可能將寄生蟲卵帶入人體內; 2.未洗凈的生鮮果蔬、未煮熟的魚肉類,容易有寄生蟲卵; 3.進食中不小心碰到蒼蠅、蟑螂攜帶蟲卵污染食物; 4.還有沙土中可能藏有寄生蟲卵,孩子喜歡坐在地上玩耍,手與全身很可能沾染到蟲卵。 如果孩子有吸吮手指頭或飯前不洗手的習慣,蟲卵就會乘機進入體內哦。 蛔蟲病所導致的并發癥 蛔蟲分為幼蟲期跟成蟲期,主要致病階段是成蟲期,其主要危害是機械性損傷所致的各種并發癥。 1、營養不良 蛔蟲病常可引起營養不良,尤其是在營養差或感染重的兒童容易出現。 伴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間歇性臍周腹痛,主要是腸黏膜損傷所致的消化和吸收障礙。 2、變態反應 蛔蟲代謝產物、分泌物等對人體而言是變應原,可引起由IgE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表現為蕁麻疹、皮膚瘙癢等癥狀。 3、并發癥 膽道蛔蟲癥:蛔蟲可進入與腸管相通的器官,如膽管。其侵入部位常在膽總管,較少在肝管,偶可見于膽囊。表現為突發性右上腹絞痛,并向右肩、背部或下腹部放射,伴惡心、嘔吐等。 蛔蟲性腸梗阻:大量蛔蟲堵塞腸管或蛔蟲寄生部腸段的蠕動障礙。表現為劇烈腹痛,伴有嘔吐、腹脹、腸蠕動波、腹瀉或便秘等。 蛔蟲性腸穿孔和闌尾炎:蛔蟲可致病變或正常的腸壁發生穿孔,蛔蟲侵入闌尾可引起闌尾炎。蛔蟲進入腹腔可引起彌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 如何預防蛔蟲病? 寄生蟲對人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寄生蟲絕大多數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生活衛生,盡量吃熟食,少吃生冷食物。 飯前便后洗手,注意生活衛生。勤給寶寶剪指甲,指甲縫里容易藏匿蟲卵。 少吃生冷食物。做菜時,清洗干凈吃地下長的食物如紅薯、蘿卜等,要去皮食用。 勤曬被單,勤換洗內衣褲,不要給寶寶開襠褲。 不帶寶寶吃路邊攤。 對感染率高的人群,在流行區應每隔半年至一年驅蟲一次 所有說,為了健康起見,沒有任何正規營業和衛生許可的路邊攤、麻辣燙、米線,不要隨便吃! 只要一不小心感染了,就很容易傳染給全家人。 再說了,蛔蟲真的看起來好惡心!這是一個大家伙,長的可以達到30cm甚至更長。 (醫生從男童肚臍眼拔出蛔蟲,足足半米長) 蛔蟲還沒長大的時候,主要損傷臟器,比如肺炎、腦炎等;等長大了,傷害的是腸道,會導致消瘦、食欲不振、腹痛等……所以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哦! 要給所有孩子都驅蟲嗎? 蛔蟲感染率一般來說農村高于城市,兒童高于成人,3-14歲的兒童為高發人群。但不是所有的兒童都可以進行驅蟲,兩歲以下的孩子無需驅蟲。 2歲以下的孩子:肝臟發育尚不完全,無需驅蟲。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2歲以上的孩子行驅蟲治療,且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大多數驅蟲藥都含有影響肝功能的成分,服用后會造成肝功能損害,引起轉氨酶升高和厭食癥。 如果必須服藥,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大寶寶們接觸外界的機會越來越多,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很容易感染寄生蟲病。 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2歲以上的孩子行驅蟲治療。 給孩子驅蟲需要注意什么? 記住:在服用驅蟲藥前一定要看看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 在育兒論壇上,一位媽媽反映,她給孩子吃了打蟲藥后,蟲不僅沒有打掉,竟還鉆進了孩子的頭部和眼睛里······ 首選阿苯達唑類藥物(如腸蟲清)目前醫生最常開的。 這是一種廣譜驅蟲藥,能殺滅蟲卵,用于治療蛔蟲、蟯蟲、鞭蟲、鉤蟲等多種腸道寄生蟲感染。 驅蟲服藥時間:空腹、清晨、晚上睡覺前服用最佳。 驅蟲藥和蛔蟲充分接觸,才能殺死、麻痹蟲體,達到效果。 空腹時服用,藥物在腸道內的濃度高。 加上這時食物都消化吸收得差不多了,吃下驅蟲藥,蛔蟲以為又來了一頓美餐,更徹底地攝入藥物成分,提高殺蟲效果。 服藥次數:僅服1次,一次即為一療程。 ① 一般2歲以上的孩子,服藥一次就能消滅腸道蛔蟲。 ② 根據癥狀輕重決定藥量(一片或兩片)。 2歲以上兒童及成人2片(400 mg),2歲以上兒童單純蟯蟲、單純輕度蛔蟲感染每次1片(200 mg)。 ③ 藥片需用水送服。對于服藥困難的孩子,可將藥片壓碎,用少量水服用。 ④ 針對其它寄生蟲感染或復雜混合感染,如絳蟲病、棘球蚴病、旋毛蟲病等,劑量和療程相差很大,需在專業醫生的檢查指導下使用。 服藥后:注意護理。 ① 多吃一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粗糧、芹菜、白菜、香蕉、蘋果等,以利于蟲體排出。 ② 不見蟲體排出時,別多吃藥。 盲目驅蟲的危害性 驅蟲藥也和其他藥物一樣,常服或服用過量都會產生不良反應,嚴重或導致終身殘疾,所以吃驅蟲藥也需要謹慎! 危害一:變態反應性腦炎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早在2009年就發出提示,左旋咪唑等咪唑類驅蟲藥可以導致腦炎綜合征;國內多家醫院也曾有過服用驅蟲藥導致腦炎的案例分析。 據國內一項關于驅蟲藥性腦炎的研究發現,該病最常見的癥狀是意識障礙、反應遲鈍、肢體癱瘓、失語、皮層性尿失禁等,而且這些癥狀可能導致終身殘疾。 危害二:肝腎功能受損 有人吃了打蟲藥,可能會出現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血尿素氮一過性增高。肝功能、腎功能都會受損! 其他危害: 除此以外,還有可能出現以下癥狀:惡心,腹部不適,腹痛腹瀉;皮疹,乏力,偶爾還有剝脫性皮炎和全身脫毛癥;粒細胞和血小板減少;還有部分娃娃可能出現口干、乏力、嗜睡等癥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