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是人體最常見的寄生蟲之一,寶寶食欲減退、肚臍周圍疼痛、磨牙,可能是因為攝入感染性的蛔蟲卵所致,那么如何在生活中知道是蛔蟲病呢? 我們所見到的蛔蟲病,并非一開始就攝入蛔蟲成蟲,而是吃了不潔食物,蟲卵進入到寶寶體內。 一.蛔蟲是怎樣一種寄生蟲呢?蛔蟲在全世界均有分布,是感染率最高的寄生蟲,可達70%以上。 蛔蟲似蚯蚓狀,蟲卵隨著糞便排出,常為犬類糞便;蟲卵分為受精卵和非受精卵兩種,只有受精卵分裂不斷發育才能變為成蟲。幼蟲是進行有氧呼吸的,常寄生于肺部。 成年蛔蟲略帶粉紅色或者微黃色,雄蟲尾部有卷曲,雌蟲尾部不卷曲,體表有橫紋。到了成蟲需要更多營養和空間,常寄生于消化道,吸收更多的營養。 蛔蟲 二.蛔蟲是怎樣進入寶寶體內的?會不會自然死亡呢?感染期時,蟲卵被人吞入,經過了消化道—腸壁小靜脈或淋巴管—肝臟—肺—支氣管、氣管—咽喉—食管—胃部—小腸。蟲卵在小腸內經過4次蛻皮后發育為成蟲,這個時間為2個月左右, 蛔蟲成蟲生命周期7個月~12個月,是會自然死亡的,但是如何有的人會終生攜帶呢?其原因在于雌蟲在人體內每日可以排卵24萬個,即使一條死亡,由于數量龐大,蟲卵在群落中不斷繁殖生長,所以有的人終生會攜帶,在人體內的成蟲通常數量1~10條不等。 孩子在添加輔食之前,純母乳喂養時感染蛔蟲少見,添加輔食后,增加了感染蛔蟲的風險,夏天是蛔蟲繁殖的高峰期,到了秋天成蟲形成,往往就會出現寶寶不舒服的表現。 蛔蟲在腸道 三.怎么在生活中盡早知道孩子有蛔蟲呢?蛔蟲在不同時期寄生部位不一樣,但是輕度蛔蟲感染者往往沒有任何不舒服的表現,當出現感染加重時會有一些特殊表現,這是我們需要關注的。 1.小兒消化功能異常: 對于平時脾胃虛弱的寶寶更早出現消化道癥狀,常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多食易饑、異食癖,寶寶常會出現面黃肌瘦,有些寶寶面色蒼白提示貧血,嚴重者寶寶進食困難,易煩躁,孩子體重下降。 2.周期性發作的臍周痛: 常為不明原因的腹痛,休息后好轉,但是過幾天又會痛,此種疼痛以肚臍中心為原點出現陣發性的疼痛,用手輕揉肚臍周圍后可以緩解疼痛,但是仍會過幾個小時再發作,孩子通常可以忍受疼痛。嚴重時孩子會突發右上腹絞痛,感覺有東西在撕扯感,會向右肩、背部以及下腹部出現放射痛。 其原因在于寄生于腸道的蛔蟲移動刺激胃腸道粘膜,胃腸道蠕動加快,進而表現為臍周疼痛。 臍周疼痛 3.不明原因的過敏反應: 蛔蟲可以引起孩子不明原因突然出現蕁麻疹,往往孩子皮膚表面出現團塊狀的包塊,伴有瘙癢;嚴重者可以出現哮喘,眼結膜炎,小兒過敏性腹瀉。 四.小兒蛔蟲病如何預防?
手衛生 五.蛔蟲病該如何治療呢?蛔蟲病往往需要盡早治療,因為1條蛔蟲可能會迅速繁殖形成多條,進而加重病情,通常使用驅蟲藥。 目前在2歲以前的寶寶不使用驅蟲藥物,通過衛生飲食,可以食用大蒜、菜油、韭菜等達到改善胃腸道作用,2歲以后可以使用驅蟲藥物,以甲苯咪唑、左旋咪唑、枸櫞酸哌嗪使用廣泛。通常需要兩個療程,使用驅蟲藥后3~6個月需要再次驅蟲。具體治療方案情況,需要醫生根據小兒個體情況而定。 驅蟲藥 當發現蛔蟲性腸梗阻、蛔蟲性闌尾炎、蛔蟲性腹膜炎時需要手術治療。 總結:小兒蛔蟲很常見,積極預防是關鍵,臍周疼痛需注意,藥物治療需慎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