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如何養生
衣:睡覺要穿得薄 外出要穿得艷
很多人怕冷,冬天睡覺總愛多穿些衣服入眠。其實人在睡眠時大腦、肌肉進入休息狀態,心臟跳動次數減少。若脫衣而眠,可很快消除疲勞,使身體各器官得到休息。若和衣而眠,會妨礙皮膚正常“呼吸”和汗液的蒸發。衣服對肌肉的壓迫和摩擦還會影響血液循環,造成體表熱量減少,即使蓋上厚被子也會感到寒冷。
寒冷季節,人們往往戴風雪帽或用圍巾裹頭,以致視聽不靈,走路時最好穿上顏色鮮艷(最好是黃色)的衣服、雨衣,打鮮艷的傘,要時刻注意出行安全,尤其霧、雨和雪天更要特別注意,以保證人身安全。
食:大雪進補 對癥適量
陽虛體質的人其表現為畏寒怕冷、手足不溫、經常感冒、心悸胸悶、口淡不渴等,此類人群可吃些溫熱性食物來保暖,如羊肉、蝦、韭菜、胡桃肉等,而鴨肉、香蕉、黃瓜、梨、綠豆、冰糖等涼性或寒性的食物則最好少吃。
若是低熱、手足心熱、舌紅少苔、大便燥結、夜里易出汗、睡眠不好等陰虛者,則需要和溫熱性的食物保持距離,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類如山藥、百合以及甲魚、黃鱔、泥鰍、淡水魚、鴿子等才是你的最佳選擇。
住:慎防電暖用品 小心引發火災
天冷家中的空調、電熱取暖器等家用電器使用頻繁,如果疏于管理,易引發火災。使用電器進行取暖時,記得不能多個家用電器合用一個插座;一些家用電器不能長時間使用,如電熱毯,否則容易使絕緣層燒壞;電熱取暖器附近不能放置可燃物;若長時間外出一定要切斷室內所有電源。
冰凍天氣家中的水管很容易破裂。專業人士提醒要及時給室內外裸露的水管“穿衣戴帽”,做好防御措施。對室外的水管等用水設施,可使用棉麻織物、塑料泡沫進行包扎保溫,并做好防潮絕水處理;對于室內的管道則最好關緊陽臺、廚房、衛生間以及所有朝北房間的窗戶,以保證室內溫度;
行:出行速度放緩 最好穿軟底鞋
盡量穿軟底、平底或膠底棉皮鞋,最好不穿硬底或容易打滑的鞋,冬天的鞋掌最好不要釘鐵掌。
走冰雪路面時,一定要放慢步伐,邁小步行走,腳落地時應前腳掌先落地,身體要前傾。帶小孩外出時應注意讓孩子盡量少跑,容易滑倒。老人最好結伴出行,或拄個拐杖。
大雪節氣養生應該注意些什么?
一、多飲防燥
大雪節氣,室內氣候干燥,雖然冬季排汗、排尿量減少,但大腦與身體各器官的細胞仍需要水分滋養,才能保證正常的新陳代謝。新鮮蔬菜減少,會造成維生素B缺乏而誘發口角炎。
因此,冬季應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由于室內外干燥,空氣濕度很低,一定要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保證器官正常的新陳代謝,一般每日補水不應少于2000~3000毫升(即常說的“8杯水”,一杯約300毫升)。
二、溫補粥養
在此節氣,人們在飲食習慣上,可以進補了。進補時在飲食上,適當多吃大蒜、韭菜、辣椒、生姜、香菜、洋蔥、山藥、桂圓、栗子及杏脯等性屬溫熱的食物,以助御寒。不過,冬季飲食忌粘硬生冷,由于天氣干燥再加上飲食不當,很容易使人上火并患口瘡,還要注意控制數量。同時,注意少吃肉食,多吃蔬菜和溫性水果,宜多喝粥。專家提倡,晨起服熱粥,晚餐宜節食,以養胃氣。特別是羊肉粥、糯米紅棗粥、百合粥、八寶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適宜服用。
三、通風早睡
冬季室內空氣污染程度比室外嚴重數十倍。因此,在保持室內正常溫度的同時,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以清潔室內空氣污染,健腦提神;冬季里日短夜長,陽氣底下,夜間尤甚。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此,要堅持早臥遲起,不要熬夜,不要過早起床晨煉,“必待日光”。
四、調神護眼
冬季“陰盛陽衰”,易使人身心處于低落狀態。大雪節氣要注意保持情緒的穩定。
許多疾病,是由于情志引起的。例如,因為情緒不穩和起居無規律易引發青光眼——一種致盲眼病,此病多在冬季寒冷的月份發作,其癥狀有:眼痛、眼脹、視力減退,并伴有頭痛、惡心等癥狀。故平時一定要保持穩定的情緒,避免精神緊張和過度興奮;注意起居要有規律,不在黑暗處久留,防止瞳孔擴大引起眼壓增高;晴朗的天氣下,適度參加戶外活動,因為這樣可增加眼底血管氧氣的供應減少血液中二氧化碳的聚積避免眼壓升高;氣候寒冷的惡劣天氣里,要盡量減少外出以減少對眼部的影響。
另外,如果雪下得較大,積雪不化,人們在大雪中待久了極容易患上“雪盲癥”,即“雪光性眼炎”。
該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太陽光中的紫外線由雪地反射到人眼角膜上,引起角膜損傷,其癥狀為,畏光、流淚、異物感、奇癢、刺痛、水腫,因此雪地逗留的時間不宜太久,如雪地工作或旅游觀光應戴上具有防紫外線功的墨鏡。尤其是東北的朋友,更要多注意。
因此,大雪節氣養生要注意保持情緒平和。改變情緒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多活動,如慢跑、跳舞、打臺球、乒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煩悶、保養精神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