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2018年秋季拍賣會將于12月15日在浙江世貿君瀾大飯店、杭州黃龍飯店舉槌,本次專場涵蓋了明清,高古等名品瓷器,下面由典藏君為大家帶來最及時的信息。 1835 清·斗彩團蝶紋小罐(一對) 高:10cm 通徑:10.2cm 估價RMB: 10,000-20,000 款識: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雙行楷書款 說明: 成化時期的天字罐因久負盛名,清代康熙、雍正年間的景德鎮多有仿制,此斗彩團蝶紋小罐即為此類經典造型及紋飾,以斗彩為特色,彩器中用青花紋飾片段或以青花勾勒輪廓填彩,青花色澤濃郁,五彩妍麗,青花與五彩相斗,妙趣橫生。畫意生動,構圖舒展,肩部及近足處上下對稱飾海水花卉紋,腹部繪圓形蝶戀花紋間以纏枝花卉,整器造型規整,罐底青花繪雙圈“大清雍正年制”款。 1836 清光緒·“端方”定制秋葵綠高足供盤 估價RMB: 10,000-20,000 高:19 cm 銘文: “陶氏家祠禮器子孫世守光緒壬寅年造” 說明: 本件淡綠釉仿古高足盤,造型雋巧,線條起伏收放多變,極富韻律節奏之美,全器內外壁皆施淡綠色釉,施釉均勻瑩潤,色調柔和,令人賞心悅目,整器胎骨精良細密,為傳世不可多得的光緒單色釉官窯上乘之作。 1837 清道光·斗彩團花花卉紋馬蹄碗 高:6.8cm 口徑:15cm 估價RMB: 40,000-50,000 款識: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 碗撇口,斜弧壁,圈足,因碗扣覆呈馬蹄狀,故稱馬蹄碗。通體施白釉,外口沿下飾青花雙弦紋,腹部斗彩繪制五朵團花紋飾,以石榴紋相間隔,近足處飾黃綠相間的變形菊瓣紋。外底書“大清道光年制” 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全器造型美觀,胎體細膩潔白,青花勾繪細致,填彩準確,紋飾精美,為斗彩瓷中精美之器。 1838 清康熙·青花礬紅魚藻紋盤(一對) 估價RMB: 30,000-50,000 高:3.3cm 口徑:15.3cm 款識: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說明: 盤敞口,弧腹,圈足。通體白釉,以青花礬紅繪飾魚藻紋,線條工整流暢,色彩深淺濃淡相宜,游魚姿態生動寫實,率性可愛,獨得天然之趣。魚藻紋為一種典型的瓷器紋飾,魚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相當重要的象征意義, “魚”與“余”同音,具有“富貴有余”、“連年有余”的寓意。此盤造型規整,胎體堅致,釉面肥潤,畫工精細傳神,布局有序,且成對保存,實為不易。 1839 清康熙·黃地綠彩雙龍趕珠紋碗 高:5.5cm 口徑:10.8cm 估價 RMB: 30,000-50,000 款識: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說明: 此形制品種始燒于明代,需先在素胎上錐刻紋飾,再填彩燒造,至清朝已成為官窯瓷器中常見定式。此碗通體以黃地綠彩裝飾,碗外壁繪雙龍趕珠紋,色彩純正,造型端莊,碗底落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寄托款。 1840 清雍正·檸檬黃釉盤 高:4.5cm 口徑:18.2cm 估價 RMB: 250,000-300,000 款識: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說明: 封建時期瓷器色釉以黃色為貴,全黃釉器代表九五之尊。明代黃釉始于明宣德年間,稱之為“澆黃”,而色彩更為嬌艷的檸檬黃釉則創燒于清代雍正年間,其釉色較之傳統澆黃釉更加淺淡幽雅,故又稱為“淡黃釉”。檸檬黃釉是以氧化銻為重要呈色劑的高溫色釉,清朝文獻稱之為“西洋黃”、“洋黃”。雍正十三年唐英撰《陶成紀事》紀錄了“歲例供御”的五十七種彩、釉,此中的“東洋黃色器皿”所指即是檸檬黃釉。雍正黃釉器雖不像弘治時期施釉肥潤,光彩明快卻勝弘治一籌。 此盤即為一例,盤口沿略向外撇,弧腹漸收,下承圈足,除器底外皆施檸檬黃釉,釉色明快勻凈,器底則施白釉,以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檸檬黃釉自雍正始,后世均有燒造,但傳世所見檸檬黃釉中以雍正時期品質最為上乘,此器可謂雍正官窯之佳作。配老木盒。 1841 清康熙·青花黃彩“牽牛花”圖盤 估價 RMB: 無底價 款識: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直徑:20.3cm 說明: 拍品造型規整,盤芯于青花雙圈內繪青花牽牛花圖,勾線填色,并以點染技法渲染,構圖飽滿,布局層次清晰,繪畫精細。虬枝蒼雅,碩果細葉,逼真自然;所繪纏枝牽牛花紋,含苞綻放,各具風姿。其布局疏密得當,紋飾雖密而不覺繁亂,畫筆精到,狀物有神,筆觸之下盡遺永宣逸韻。 1842 清雍正·粉青釉模印福壽紋鏜鑼洗 高:3.3cm 口徑:15.3cm 估價 RMB: 45,000-60,000 款識: “雍正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 說明: 折腰洗直斜口,斜腹,高圈足略向外撇,是雍正粉青器中獨見之品種,盤內外施粉青釉,質地厚潤清幽,洗芯模印云蝠紋,三只蝙蝠靈動自然,口銜葫蘆、靈芝等,綬帶飄逸飛揚,四周祥云滿布,寓意福祿壽喜,頗為吉祥,外壁折腹下飾一圈蕉葉紋,紋飾精細,氣質清幽。 雍正粉青釉器以印花、刻花為多,多見模印花卉或有暗刻紋飾等作品。此件折腰洗造型雋美練潔,配以勻凈瑩潤的釉色,彰顯出清新脫俗的藝術魅力,將文人的意趣融入其中,清雅大方,是為難得雍正御窯雋品。 1843 清雍正·青花纏枝西番蓮紋四方花盆 估價 RMB: 無底價 高:9 cm 長:23.6cm 寬:16.1cm 說明: 此花盆器形方正,直壁,倭角,下承四小足,規矩可愛。胎質潔白細膩,釉色明潤雅致。外壁以青花繪纏枝西番蓮紋,青花色澤妍美,紋飾繁縟,取意于西洋洛可可式樣,氣息富貴華麗,與清宮《活計檔》、《陳設檔》記載,現今大部分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之乾隆洋彩花紋風格相類,為花盆瓷器中的精品。 1844 清咸豐·粉彩皮球花四方花盆(一對) 款識: “大清咸豐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估價 RMB: 80,000-100,000 高: 5.6cm 長:24.5cm 寬:15cm 說明: 此對花盆器形方正,直壁,下承四小足,規矩可愛。胎質潔白細膩,釉色明潤雅致。外壁繪皮球花紋,色彩淡雅而不失華貴,有雪花狀、菊瓣形、四葉梅花形、團螭形、月華錦形、西番蓮形、璿璣形等,變化多端,無一雷同。顏色繽紛艷麗,將粉紅、淡黃、翠綠、天藍、褚褐、墨黑、純金、珊瑚紅、玫瑰紫、松茸綠、胭脂紅、玻璃白等顏色發揮到極至,用白粉暈化其它色彩,紋飾清晰,繪畫精湛。同一片花瓣上,色彩漸次變化,粉紅漸變至嫩黃,粉綠過度到淡紅,使一個個繡球具有明暗濃淡層次,冷暖遠近區別,勾畫出了立體質感,頗有動感。整個畫面既飽滿,又疏朗,既瑰麗多彩,又秀麗清逸,高超的制作工藝得以完美體現。整器至簡大美,頗追宋人審美情趣,陳于幾案,更添雅趣。 1845 清雍正·仿官釉八方貫耳瓶 高:17cm 估價 RMB: 30,000-40,000 說明: 雍正對宋人的品性追求,可謂清帝中的典范。尤以瓷器可見,雍正摹古器推崇宋瓷一色純凈不事雕琢之美,故常以內府舊藏古器為樣,敕命御窯廠依舊仿制。 仿官釉,清宮舊稱“鐵骨大觀釉”,是唐英于雍正時期在景德鎮御窯廠始燒的仿宋代官窯品種,形鐵黑,頗得宋官窯“鐵足”之韻。其以八方取形較為難得,廣口寬頸,頸部加飾兩道弦紋,腹部略向下垂,下承圈足,兩肩飾貫耳,整器造型豐盈端莊,具古樸幽韻之風。雅器怡情,雍正皇帝超凡脫俗的審美意趣由此可見。 1846 清道光·釉里紅龍紋天球瓶 估價 RMB: 60,000-80,000 帶座高:22cm 款識: “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 釉里紅始創自元代,是一種以銅為著色劑的釉下彩,因銅紅料在高溫下十分活躍,故燒成難度很大,明清兩代官窯瓷器中,呈色純正明亮的釉里紅瓷器,一向被視為難得的珍品。此瓶通體繪雙龍戲珠紋,描繪云龍雄健有力,龍體矯健威武,氣勢宏偉,寶珠火焰飛動,空間祛云流動,近底足處繪海水江崖紋。此瓶胎體厚重,造型端莊,釉里紅呈色明艷,云龍描繪生動,表現了嫺熟的繪畫技巧,為道光官窯精品,品相保存良好,極為不易。 1847 清康熙·五彩雙龍圖四方瓶 高: 52cm 估價RMB: 無底價 款識: “大明成化年制” 六字雙行楷書款 說明: 瓶撇口粗頸,折肩,長方形斜直腹,方底內凹。器身以五彩繪雙龍紋。龍紋造型生動,四爪張開,威猛神武。龍首微仰,目視上方,嘴微張,陰刻鬃毛飄于腦后,身上紋理刻劃清晰,龍尾卷曲。砂底施白釉,青花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此器又稱“方棒槌瓶”,為康熙創新器型。 1848 清乾隆·古銅彩釉鋪首爐 估價 RMB: 30,000-50,000 高:10.3cm 通徑:18.7cm 款識: “乾隆年制” 四字雙行篆書款 說明: 此爐唇口豐肩飾鋪首,腹下漸收,圈足。通體施古銅釉,釉質凝厚,以藍為主色,釉色點染自然,極為精美。特別是肩部突起的鋪首,燦燦金碧,熠熠生輝。獸紋經描金,歷歷清晰,躍然入目,狀貌甚覺猙獰。更增添了整體器形的美感,別具韻味。底書“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整器形制端穩,配以蓋、座,更顯渾雄大氣,置于案頭頗具鎮宅驅邪之威力。 1849清嘉慶·青花纏枝蓮紋象耳雙連瓶 高:33cm 估價 RMB: 20,000-30,000 說明: 雙聯瓶也稱為珠聯瓶,取珠聯璧合之意。瓷質雙聯瓶最早見于隋代,清代雍正、乾隆時多有燒制,除雙聯瓶外,尚有四、五、六、七聯,甚至九聯瓶,多聯瓶是幾個高低不同的瓶體組合而成,喻意“五岳齊天”,是獨具匠心之作。方形雙聯瓶,兩肩飾象耳,以夔紋為主題紋。周身以青花裝飾,青花濃艷深沉,繪工嫺熟精巧。 1850 清康熙·天青釉描金山水樓閣紋十棱洗 高:3.5cm 口徑:14.3cm 估價RMB: 80,000-100,000 款識: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說明: 此洗呈十瓣花口,淺腹,平底,底心內凹,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通體施粉青釉,釉面均凈淡雅,清新自然,似春天的湖面襯染的青色;又如青玉般純凈瑩潤,通透充滿靈性。口沿、內底均裝飾兩周金線。內底金彩繪山峰連綿,峰下江面開闊,一高士放舟江上;臨江塔閣高聳,以金彩重線勾勒輪廓,突出主旨。整體畫面華麗精湛,金彩在青色的消解下,顯得典雅,內斂,演繹著低調的奢華。為康熙時期單色釉描金的精品。 1851 清嘉慶·青花夔鳳紋暖盤 估價 RMB: 100,000-150,000 高:5.2cm 直徑:24.5cm 款識: “大清嘉慶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 青花夔鳳紋暖盤實用性與觀賞性皆強,圓形中空,對稱兩側有進出水口,在使用時注入熱水,可使菜品長時間保持溫熱。此盤胎骨細白瑩潤,釉色清新,以青花繪夔鳳穿花紋,紋飾生動自然,青花發色濃淡相宜,層次感強,線條優美圓潤,視之妍麗奪目,工藝精妙美不勝收。此器釉面平整,幾乎無雜質;圈足修胎呈滾圓的泥鰍背形,制作十分精細,底部施白釉,正中青花“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為嘉慶本朝典型官窯器。 1852 明崇禎·青花人物紋小缸 直徑:19.6cm 估價RMB: 150,000-200,000 說明: 本品平口微侈,束頸弧腹下收,平底微內凹,胎體潔白細膩,除底外通施白釉,釉光潤澤,外壁以青花通景繪人物故事圖。本品除了所繪故事圖耐人尋味外,更具收藏價值之處,在于其描繪之精細,人物開臉、細節處均精細于一般崇禎人物故事圖,就畫面正中武將來看,其眉目似數筆勾勒,卻極見筆力,顯得精神抖擻,再觀其衣著,巾袍衣褶,護甲鱗片等細節之處交代清楚,地上鱗狀地紋更是細碎遍布,山石樹木皴染筆法,層次分明,為收藏尚選。 1853 明崇禎·青花鐘馗捉鬼圖筆筒 高:21.5cm 口徑:19.5cm 估價RMB: 200,000-250,000 說明: 明朝末年,景德鎮官窯停燒,從而給了民窯發展的黃金時期,此時的瓷器作品富含藝術與文化價值,作為文房清玩之一的筆筒,尤其是人物類的題材,體現出高超的制瓷水準與鮮明的文人意趣。此件拍品可為典范,筆筒直壁,口足相若,平足露胎,可見胎質堅實細膩。通景繪鐘馗捉鬼圖,鐘馗手持笏板走在前面,身后一小鬼負擔相隨,擔頭倒掛一被擒小鬼及寶劍,擔尾掛書琴于后,松柏樹下雙鹿悠閑自得,畫面繪制生動傳神,構圖疏密得宜,青花發色明妍濃郁。口沿及底足暗刻菱紋,時代氣息明顯,為明末青花大筆筒之精品佳作,流傳至今十分珍貴。 1854 清乾隆·青花八卦紋碗(一對) 口徑: 14cm 估價 RMB: 220,000-250,000 款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 八卦云鶴紋樣肇始于道教盛行的嘉靖朝,從此即成為官窯經典紋飾流傳后世。清代御窯習慣將八卦云鶴紋以青花技法繪于碗上,以晚清作品最為多見,乾隆時燒造較少。而本品則屬于目前寥寥所見的乾隆青花八卦云鶴紋碗中都極其罕見的早期特殊作品。通體青花裝飾,碗內口沿下繪錦地邊飾,碗心畫輪花海水紋,外壁八組圓形開光內分別繪“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卦符號團紋,卦間夾繪雙鶴祥云紋,仙鶴振翅而飛,形態生動,脛部繪海水江崖紋。本品雖僅以青花繪制,卻劃分三色,或勾勒,或填涂,濃淡相宜,搭配淡雅清幽。與僅以單一青花色繪制的同類作品相比,本品無論在色彩搭配和畫工上均高出一籌,且品相完美,頗值珍視。 1855 清乾隆·青花仿青銅紋雙耳蓋豆 高:12.8cm 估價RMB: 80,000-100,000 款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 青花環耳豆,器形紋飾獨特不凡,首見于康熙朝,制作過程極為繁復困難。造形取材高古青銅器“豆”,圓腹單足,模造弦紋及細致環耳,其造型始于東周。以青花瓷結合仿古紋飾及器型,尤見匠心。 此件青花豆敝口,短頸,圓腹,外撇高圈足,兩肩飾環耳,腹飾凸凹弦紋,通體青花,頸部回紋,下腹飾蕉葉紋,足飾蓮瓣紋及海水紋各一周。底部青花六字篆書款“大清乾隆年制”。 附: 品相報告。 1856 清乾隆·窯變釉太白罐 高:22cm 估價RMB: 300,000-350,000 款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 此件罐體態飽滿,圓唇,束頸,豐肩鼓腹,腹下漸收。圈足。太白壇因形似李白江邊醉臥的酒壇而得名,屬乾隆御瓷之簡約造型,注重其線條的優美,絕大部分施以純色釉。品種所見有青花和仿汝、冬青、天藍諸般顏色,借太白壇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成為空前絕后之名品。本品通體施窯變釉,特殊之處在于,本品窯變色澤詫異,唯口沿至肩部分布一周均勻紫色窯變,紅紫交融之色散布,肩下則是均勻的紅色。整體觀之,頸部釉中諸色渾融交錯,迷離迤邐,妙不可言。底落“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刻款。 1857 清康熙·暗刻龍紋素三彩折枝花卉紋碗(一對) 高:6cm 口徑:14.7cm 款識: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估價RMB: 380,000-450,000 說明: 素三彩因所施彩料中沒有紅色而得名,創燒于明成化年間,康熙朝達到鼎盛。此類白地暗刻龍紋素三彩是將釉下暗刻與素三彩結合起來,為康熙時期的特色品種。本品碗撇口,深腹弧壁,圈足,其型端正大氣,侈口并略向下翻卷,口沿較薄,足墻根部略呈弧形,此等修胎方式較為少見。碗內施高溫白釉,外壁先于瓷胎上雕刻出趕珠龍紋,再以素三彩繪花蝶紋,最后于彩上施低溫白釉,入窯低溫燒制而成。龍紋身姿矯健,威風凜凜,花蝶繪制生動傳神,用色素雅,一反傳統以龍紋為主題紋飾手法,頗具匠心,屬康熙時期御窯名品。 1858 清道光·內青花蓮紋外粉彩石榴花紋碗 (一對) 直徑: 15cm 估價 RMB: 220,000-250,000 款識: “大清道光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 此對碗撇口,弧腹,圈足,造型典雅,足底青花書“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器形周正,典雅雋美,胎體輕盈,胎質細膩,堅薄致密。制器嚴謹,線條婀娜飽滿,圓潤優美。內外施白釉,釉面光潤細潔,勻凈瑩亮,膩若瓊脂,展現了宮廷制器的高超水準。外壁以粉彩繪制石榴花,寓意多子。圖案,構圖疏朗有致,深具國畫意韻,設色淡麗明艷,敷彩準確,勾繪點涂一絲不茍,體現了極高的藝術品位。整器胎釉絕佳,精工細作,繪制工麗,寓意吉祥,實為道光官窯粉彩器之上品佳作。 1859 清康熙·豇豆紅暗刻團螭紋太白尊 款識: “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說明: 清代康熙朝的紅釉瓷器因其釉色鮮艷而獨樹一幟,備受人們推崇,其中尤以豇豆紅最為名貴。豇豆紅釉由于燒造難度極大,因此沒有大件器,均為康熙皇帝的御用之物。太白尊屬康熙朝新創文房名器,清宮舊稱“霽紅花囊”,屬文房花器或水盂,品種囊括豇豆紅釉、白釉、青釉等等,其中又以豇豆紅釉最為著名,為清代康熙御窯典型器物之一。 此太白尊口小微撇,短頸,溜肩鼓腹似半球形。通體施豇豆紅釉,腹部淺陰刻團螭龍紋,刻畫精細。底部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拍品造型端莊優美,飽滿周正,胎質細潤致密,釉色嬌明亮麗,是一件難得的精美文房用具。 1860 清雍正·御制雙色釉四足束腰帶托泥四方幾式花盆 長:22.6cm 寬:22.6cm 高:20.8cm 估價RMB: 2,800,000-3,500,000 款識: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單行篆書款 盒蓋墨書:雍正年制,大清內府寶缽;桐城方洛 書箱。 1861 清雍正·胭脂紅釉碗 口徑:11cm 估價RMB: 250,000-300,000 款識: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三行楷書款 說明: 胭脂紅釉是清代名貴的顏色釉,創燒于清康熙晚期,以雍正、乾隆制品最精,釉中含萬分之一、二的金,入爐低溫烘烤而成,釉呈胭脂紅色,故稱為“胭脂紅釉”,又稱為“金紅”。陳瀏《陶雅》評論有“胭脂紅也者,華貴中之佚麗者也。……勻凈明艷,殆亡倫比。紫晶遜其鮮妍,玫瑰無其嬌麗”。雍正胭脂紅釉器均為官窯制品,多為小件,有杯、碗、盤、碟、水盂等。器底多書有青花雍正款。有碗、杯內飾以五彩、粉彩或琺瑯彩,繪花卉瑞果等圖案,十分罕見。碗外壁以吹釉法滿施胭脂紅釉,色澤濃艷。內壁通體施白釉,微微泛青,釉色淡雅,釉質瑩潤,足下露胎,胎質潔白堅實,保存完整無缺。碗底于青花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應為雍正帝御用之物. 1862 清康熙·礬紅魚紋碗 高:8.5cm 口徑:16cm 估價RMB: 150,000-180,000 款識: “正德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 說明: 魚紋為古陶瓷傳統紋樣,元青花及明代釉里紅、礬紅、五彩等品種常裝飾魚藻紋,寓意富貴有余、金玉滿堂。 拍品為康熙時期追摹明正德礬紅五魚紋碗之作。碗折肩,立沿,弧壁。通體施白釉,外壁以礬紅繪四魚紋,碗芯繪錦鯉一條,魚身刻畫出鱗、鰓、鰭等細部,以剛柔并濟的線條表現出魚的動態。礬紅魚紋盤始創于正德年間,康熙一朝所仿形神兼備并有所創新,所繪魚紋更為寫實且靈動豐盈,常見署前朝寄托款。 1863明嘉靖·青花加紅彩三羊開泰仰鐘杯 直徑:16cm 估價 RMB: 2,200,000-2,500,000 款識: “大明嘉靖年制” 六字雙行楷書款 1864 清光緒·粉彩花卉蝶紋罐 款識:“大清光緒年制”六字二行篆書款 高:39.5cm 說明:此罐直口、矮直頸,豐肩,鼓腹,下腹弧收,隱圈足,通體以白釉為底,釉色勻凈潔潤瑩白。罐口鑲金藍邊,頸部一周黃地菊花連如意紋,全器粉彩繪紅蓮、黃菊、紫丁香等群芳斗艷,枝葉搖曳,蝴蝶飛舞其中,一派婀娜之姿。整體色澤淡雅柔和,粉質感強,視之清逸艷麗,典雅秀美,且繪畫達到了“花有露珠,蝶見茸毛”的程度,清代官窯技術之精湛,由此可見。 1865 清嘉慶·粉彩花卉紋蓋罐(一對) 高:18.5cm 估價RMB: 900,000-1,000,000 款識: “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 唇口,短頸,鼓腹下斂,圈足。蓋隆起,寶珠鈕,疊插式。蓋里、罐內以及外底滿施綠松石釉。蓋面、頸部、肩及近足處不同色地上飾粉彩花卉紋飾。腹部以白釉為地,飾牡丹、桃花、菊花等各色花卉。釉色白如皚雪,粉彩紋飾施于其上,愈發清逸艷麗,加之畫面典雅,布局得當,展現出宮廷畫師的不凡功力。罐底中心以礬紅書“大清嘉慶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整器造型大方,紋飾華麗,繁縟得當,工藝精美,堪稱嘉慶御窯粉彩瓷之佳作。 吉祥紋樣是陶瓷裝飾的主要內容,清代瓷繪更是“圖必有意,意必吉祥”。拍品所繪桃花、牡丹、菊花寓有“四時長壽”之意。腹部紋飾繪制極為精細,下筆細致,其上葉脈、樹癭、枝椏清晰可見,發色細膩,由淺及深,過渡自然,濃淡得宜。紋飾祥瑞,繪制精細,設色鮮艷,畫面清晰明快,鮮花綻放,枝繁葉茂,姹紫嫣紅,令人賞心悅目,為嘉慶官窯罕見的精品。 1866 清乾隆·仿汝釉出戟花觚 高:17cm 估價 RMB: 1,000,000-1,200,000 款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 拍品造型源自上古青銅器觚,器身作三段式,喇叭形口,腹部鼓出,足脛外撇,腹部、足脛均出四道棱脊,造型古樸大方。通體施仿汝釉,釉面溫潤厚腴,色澤淡恬幽靚,滿布細小開片,秀美天成,構成了獨特的裝飾效果。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方形款識,字體規整。全器造型別致,俊秀挺拔,雋雅端麗,純凈釉色與古樸之器形完美結合,相得益彰,為乾隆官窯仿汝釉器翹楚之作。 1867 清乾隆·茶葉末釉貫耳瓶 高:30cm 估價RMB: 900,000-1,000,000 款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 瓶為方器,直口,長頸,鼓腹,腹心突起杏圓,兩側設貫耳,通體施茶葉末純色釉。器身光素無雕飾,色澤蒼雅靜穆, 富有天然韻致,尤顯溫婉爾雅、風韻雋永。底足圓潤而飾黑褐之色,以摹鐵足效果,觀之古意盎然,猶可辨趙宋遺韻。底款陰刻篆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法精妙,筆力遒勁。 此式茶葉末釉于雍正之后的清宮檔案中稱為“廠官釉”,其名得于清代學者藍浦記述:“康熙年臧窯,廠器也。 1868 清雍正·粉青釉六棱撇口尊 款識: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 青釉是以鐵為呈色元素在還原焰中燒制而成的高溫顏色釉,此釉色在我國陶瓷史上出現最早,并作為一種最傳統的品種貫穿整個中國陶瓷發展史。歷史上著名的宋代五大名窯中的官、哥、汝窯器均屬青釉瓷, 明清兩代君主對此極為推崇,對陶瓷的鑒賞、品評無不以其作為最高的審美標準,古代文獻資料中就有明清兩代宮廷曾發送宮中舊藏宋器樣品至景德鎮御廠仿制之記載,《清宮內務府檔案》稱之為“發宋器”。然而,明清兩代顏色釉藝術之變幻卻遠勝宋代。呈色純正均勻是燒制粉青釉瓷的傳統要求,然而明清兩代藝匠卻并不滿足于此,每每以巧妙的藝術手段,更追求純正均勻中的微妙變化。此瓶的肩部凸弦積釉,一如“出憚”之藝術效果,使呈色純正的粉青釉產生出一種節奏與韻律美感,更使其富于含蓄、高雅的藝術表現力!在此件粉青釉六棱撇口尊中,集中反映出御窯顏色釉瓷豐富的美學內涵。 此雍正粉青釉六棱尊,呈喇叭口,折肩,腹部鼓起,腹下漸斂;六方委角,造型似蓮瓣,覆缽式圈足,外撇。足端露胎,胎質潔白細膩,修足規整。肩部飾一道凸弦紋。器內外及圈足內均施粉青釉。足內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此尊線條優美流暢,雋秀嫻雅,屬雍正御窯上品細料器。匠師深諳釉色與造型的搭配之道,針對不同器型配以相應釉色,若此等高雅之器與魅人粉青釉相搭配,有如天作之合,渾然天成。 1869 清乾隆·青花雙龍捧“壽”紋綬帶耳葫蘆扁瓶 高:17.8cm 估價RMB: 500,000-600,000 款識: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 綬帶葫蘆瓶,又稱“福壽瓶”,乾隆時期首創。扁葫蘆式造型,小器大樣。內壁施白釉,外壁紋飾隨形而繪,主題紋樣為青花雙龍捧“壽”紋,龍首位于瓶的下腹部,龍尾上擺至肩部,雙龍尾部分叉,狀若卷草圍繞一團蝠紋,跨度大而富有氣勢,寓意“福壽雙全”,至為吉祥,底足對穿孔,可用作穿繩固定。納福延壽,是中國傳統社會天子庶民皆希冀畢生追求的愿望。《尚書》論五福,以“壽”居首。明清兩代,皇帝壽辰稱為萬壽節,是宮廷中最重要的節慶之一,寓意祥瑞的器物也由此應運而生。同時葫蘆藤蔓綿延,“累然而生,食之無窮”,因葫蘆多籽,籽粒眾多,數而難盡,為綿延后代,子孫眾多的象征,而有多子多孫、江山永固的吉祥寓意,并且葫蘆亦諧音“福祿”,為吉祥之物,故此件雙龍捧壽紋葫蘆瓶既是一件以龍紋體現皇權,又以造型和圖案諧音“福”“壽”,集各種美好寓意集于一身的宮廷陳設佳器。 1870 清康熙·五彩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故事圖大鳳尾尊 高:61cm 估價RMB: 380,000-450,000 說明: 此尊器型高大挺拔,氣勢雄偉,健碩恢弘,盡顯康熙五彩大器雄碩華美氣勢,所謂“康窯之錚錚者,非此類雄偉大器莫屬”。 刀馬人物題材為清早期瓷器上較為流行的畫片之一。滿清剛剛入關,時局尚未穩定,刀馬人物題材的大量出現體現了滿人依舊尚武的習性。此件拍品即為典型的刀馬人物作品,通體以五彩描繪,頸部繪福祿壽三星;腹部通景繪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畫面近景中數員戰將戰成一團,遠處群山間“帥”字旗下,穆桂英在軍士簇擁下悠然觀戰,神情沉著,一派談笑間強擼灰飛煙滅氣象,與陣前緊張的情勢形成鮮明對比。整器布局繁而不亂,設色艷麗繁復,筆觸老辣流暢,人物生動傳神,觀之如有陣陣喊殺聲傳來,為康熙同類五彩器中上品。康熙五彩大器如拍品者傳世極為少見,為歷代藏家所珍視,且其中多數早年均流往海外,為各大博物館及私人藏家購藏,如今拍品完璧歸來,殊堪寶藏。 1871 清康熙·青花五彩花神杯 直徑:6.5cm;高:5cm 估價RMB: 220,000-250,000 銘文: “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 鈐印: “賞” 款識: “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雙行楷書款 說明: 此件杯撇口,弧腹,圈足。胎體極薄而輕,呈半透明狀,制作精細。通體施白釉,晶瑩剔透,玲瓏可愛。杯以青花五彩為飾,一面繪月季花圖案,紅花、綠葉、藤枝挺立,隨風搖曳,點綴草木山石,色彩絢麗,另以五彩繪制兩蜂飛于花間,增添了花間情趣。一側題寫青花詩句“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其后鈐一“賞”字印。外底圈足青花雙圈內,書有“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雙行款,字體清秀俊雅。此件從底部楷書“大清康熙年制”款識寫法,至側面青花書寫詩文,筆觸細若米粒,尤見深妙,運筆遒勁,當為康熙官窯之作品。十二月花神杯,亦稱十二月令花卉杯,是根據傳統花朝節的傳說,選取百花中代表農歷十二個月份的月令花卉繪制而成,每只杯上按一年12個月中的每月指代一個花神,依次為水仙、玉蘭、桃花、牡丹、石榴、荷花、蘭草、桂花、菊花、芙蓉、月季、梅花。杯上以青花料書寫的詩文取自于《全唐詩》,與所繪花卉相對應,意蘊古雅、相得益彰。十二月令花神杯在清宮御瓷設計當中具有非凡意義,這是清代官窯首次將繪畫、詩詞、書法、篆印結合在一起,無疑使瓷器具有更高的藝術造詣,更具文人氣息,同時亦為雍乾時期的題詩琺瑯彩瓷樹立典范。以十二月花神為主題的花神杯,不僅有五彩、亦有青花品種,歷來是瓷器藏家競相追捧收藏的品種,成套藏品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博物館有藏。 1872 明崇禎·青花竹林七賢圖筆海 高:20.5cm 口徑:18.8cm 估價RMB: 200,000-250,000 說明: 此筆筒青花發色青翠濃艷,上下邊沿淺刻纏枝花卉邊飾,為崇禎青花筆筒標準器。主題描繪魏晉時期,阮籍、嵇康、山濤、劉伶、向秀、阮咸、王戎七位高士于竹林中服“五石散”,縱酒長嘯,清談弈棋的生動場景。瓷器繪畫中的“竹林七賢”題材常見的多描繪中規中矩的琴棋書畫場面,唯此器將坦腹豪飲,捫蚤而談的魏晉風度描摹得淋漓盡致,實為一件不可多得的文房雅具。 1873 明嘉靖·青花龍鳳紋盤 口徑:25.7cm 估價RMB: 80,000-100,000 款識: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說明: 此盤敞口,弧腹漸收,圈足整齊。通體施白釉,釉質光潤亮潔,胎質緊密規整。盤沿飾雙線,簡潔美觀;盤心以青花繪一龍一鳳穿梭于云霧之中,蛟龍雙目炯炯,龍須飄動,四肢伸展,健碩有力,意氣風發;鳳凰細目彎頸,翎羽豐滿,長尾華麗飄逸,寓“龍鳳呈祥”,造型生動,筆法獨特。青花微泛紫,是典型嘉靖的特點。底足外圈飾雙線,內以青花書“大明嘉靖年制”,書體嚴謹,為明嘉靖官窯的佳品。 1874 清雍正·霽藍釉盤 直徑:16cm 估價RMB: 70,000-80,000 款識: “大清雍正年制” 六字三行篆書款 說明: 本品淺弧腹,壁至口沿漸薄,造型纖巧優美,圈足。內里、外壁通施寶石藍釉,釉面平整,幾乎無雜質;圈足修胎呈滾圓的泥鰍背形,制作十分精細,為雍正本朝典型器,底部施白釉,正中雙圈內落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清末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有:“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劉子芬《竹園陶說》亦有:“青色一種,常與藍色相混”。所以祭藍釉又稱“積藍釉”、“霽藍釉”、“霽青釉”,它和白釉和紅釉并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雍正崇古,仿宣德寶石藍釉色,發色純正猶如海藍之寶,又似上等青金石之藍,色澤濃郁沉著,宛如深海明珠,亮澤光潤。 1875 南宋·龍泉窯仿官釉花口碗 高:6.2cm 口徑:15.2cm 估價RMB: 200,000-300,000 說明: 碗作六瓣花形,弧壁,圈足,為龍泉窯最經典的造型,同器形可參閱日本重要文化財馬蝗絆龍泉青瓷碗。此碗較之釉水更為肥潤,多次施釉,釉層肥厚有如凝脂,釉面潤澤如冰似玉。釉色粉青微泛藍,釉層大開片,開片較深處呈現金絲狀,應為仿官釉。整器造型娟秀,釉水肥美,為龍泉窯難得一見之逸品。 1876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長頸瓶 高:15cm 估價 RMB: 120,000-180,000 說明: 此瓶外形為折沿口長頸,垂腹圈足,造型周正秀雅,胎體厚薄均勻,通體施粉青釉,釉層較厚,這種長頸瓶多作書房陳設器,兼用作插花。簡明典雅卻不失活潑,是南宋龍泉窯青瓷的代表作。 1877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斗笠盞 高: 5.5cm 口徑:14.1cm 估價RMB: 600,000-800,000 說明: 此件斗笠盞薄唇敞口,斜直壁,里心有圓形突起。小圈足,足壁高,挖足淺,足心有小乳突。通施粉青釉,明瑩清麗,不見開片。裹足滿釉,足底刮釉,圈足修削工整,露出灰白胎色,足際見窯紅。造型簡練,釉色淡雅恬靜,符合宋人簡約清雅的生活美學。同類器可見兩岸故宮藏品。 1878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雙魚洗 高:4.5cm 口徑:12.6cm 估價RMB: 80,000-120,000 說明: 本品折沿弧腹,下承圈足,修足規整,通體施青釉,釉色清幽空靈,釉質勻凈滋潤,內壁光素,唯內底貼飾雙魚,魚兒首尾相向而行, 細節刻畫細膩流暢,栩栩如生。洗外壁刻蓮瓣紋,蓮瓣中脊微隆,立體感十足。雙魚洗主要流行于宋元時期,是龍泉窯青瓷的經典品種。 1879 南宋·龍泉窯仿官釉花口洗 高:4.2cm 口徑:11cm 估價RMB: 180,000-250,000 說明: 洗六瓣花口形,口緣處釉水薄,有出筋。洗壁向內斜,高低起伏的花瓣形口富于變化,腹壁亦作六道凹凸的棱線,外壁有凸弦紋兩道,平底,圈足,足底露胎,呈朱紅色。胎色灰白,質地細膩溫潤。通體施青釉,釉色沉郁直入胎骨,沉靜素雅。器形規整,精巧秀美,制作極為精良。 1880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琮式瓶 估價 RMB: 700,000-900,000 高:26.8cm 說明: 瓶圓唇,斜直口,短頸。瓶體為長方形,四壁模印四組相同的凸條紋,每組均由八節長短線條相間的條紋組成。圈足規整。白胎,除圈足底部以外通體內外施粉青釉,釉面均勻,釉色粉嫩。條紋凸起處釉色稍淡,足部積釉最厚,釉色瑩潤。整體造型、工藝、釉色與日本山口立萩美術館展出的一件龍泉琮式瓶如出一轍。這件龍泉窯琮式瓶把玉琮的端莊古樸的造型與龍泉瓷溫潤含蓄的釉色完美結合,表現出冰清玉潔、典雅高貴的氣質,濃淡相宜,古韻迭起。 琮瓶被稱為瓶中之王。自良渚文化以玉琮為代表開創玉器文明,經宋代官窯的禮器琮瓶,到雍正、乾隆清朝歷代皇帝都以琮瓶作禮器。從玉琮到瓷器的琮式瓶的使用者都為帝王尊者,平素百姓少用,現其規格之高,真正代表著帝王思想的延續。 此瓶制作考究,歷經數百年而保存完好,縱局部有磕損,仍惜之以金繕,并以制作考究的錦緞木盒包裝。 1881 南宋·湖田窯青白釉三獸足爐 高10.5cm 口徑:12cm 估價 RMB: 250,000-350,000 說明:爐唇口,短束頸,鼓腹,平底,底面有支圈墊燒痕,三獸足,獸頭肅穆威儀。肩部裝飾回紋一周,回紋上下以弦紋為飾,回紋為商周青銅禮器典型題材。腹部主題紋飾為卷云紋,紋飾簡潔大氣,深剔淺劃,具有凹凸感。爐通體內外施青白釉,釉質勻肥,內底積釉處釉色深邃呈湖水綠色,釉薄處釉色粉嫩,淡雅怡人。 此類爐器形源自商周青銅禮器,在南宋時期湖田窯追慕仿制,應也是作為禮器使用,等級較高,為宋代青白瓷精品。 1882 南宋·建窯兔毫盞 高:7.2cm 口徑:12.2cm 估價RMB: 200,000-300,000 說明: 在宋建盞諸多品種中,以紺黑地兔毫盞為貴。北宋蔡襄《茶錄》載:“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宋徽宗《大觀茶論》盞項亦有類似說法:“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采色也。”可見青黑釉地兔毫斑紋盞當時受重視的程度。此件建盞即屬此類,盞束口,口下有凸棱,以下漸收,圈足。通體滿施黑釉,碗外施釉至近足處,足部無釉露黑褐色胎,色如瓦灰,質如生鐵。釉面較厚,呈現藍色兔毫紋,細觀下可見萬千銀絲遍布其上,折射之光幽然顯現,猶如黑色夜空中之繁星,令人愛不釋手。 1883 南宋·建窯油滴盞 高:6.6cm 口徑:12.2cm 估價RMB: 1,200,000-1,500,000 說明:此盞束口,深弧壁,小圈足,底足不留釉。整體形塑非常符合人體工學。盞內外均施黑釉,外壁施釉至近底部圈足,可見垂釉。圈足不施釉,修足規整。胎體選料粗礪,器壁厚實,口沿包金邊。盞內外可見大大小小呈圓形的斑點,似油滴狀,又似天幕中的繁星點點,故名油滴天目盞。該盞燒成釉色呈濃重黑灰色。釉汁濃厚,有明顯垂墜感。黑釉色澤深沉悠遠,油滴斑點遍布器物全身,自下而上逐漸變得稀疏,均呈現金屬質感,隨光線角度變化可產生金色、銀色或藍色光暈。油滴天目盞極為少見,為無上珍品。 1884 南宋·龍泉窯蜜黃釉雙系壺 高:11.5cm 直徑:11.6cm 估價 RMB: 150,000-180,000 說明: 此壺小口,折肩鼓腹,腹身起棱,蓮瓣裝飾,下呈圈足,肩部起短流,與流相對處堆貼一曲柄,側面貼塑雙系一對。周身施蜜黃色釉,釉層透明性強,呈玻璃質感,釉層較厚,均布大開片。此執壺為南宋龍泉窯所制,造型典雅,賞用皆宜。 1885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雙環耳瓶 高:18.2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說明: 此件雙環耳瓶撇口,長頸微束,頸部兩側接獸首銜環耳,環與瓶身相接,鼓腹下垂,矮圈足,底足可見修胎工整,露胎處呈棕褐色胎土。瓶身光素無紋,通施粉青色釉,使之釉色勻凈醇厚之態倍顯。此器素雅凝練,器型優美,釉色內斂含蓄,頗具宋廷之韻。 1886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鳳耳瓶 估價RMB: 120,000-150,000 高:15.8cm 估價RMB: 120,000-150,000 說明:瓶盂口,直長頸,斜肩,深直腹,平底內削成足,整體造型簡約,富拙趣。頸側作反身鳳形半環雙耳,雙鳳以模印成形,冠羽貼器飄動,長頸外伸,羽翅略為平舉,身軀再與器頸垂直相接,使鳳耳略成L形曲線,鳳眼、口喙、鳳冠之印紋約略可辨。全器通體施粉青釉,釉質潤厚,釉面素潔,端秀典雅。 1887 南宋·龍泉窯雙摩羯魚耳瓶 高:16.2cm 通徑:8.7cm 估價 RMB: 500,000-800,000 說明: 此瓶盤口,長頸,折肩,直筒腹,圈足,頸部兩側置對稱雙魚耳,故名魚耳瓶。通體施粉青釉,僅足端無釉,露胎火石紅。釉質醇厚勻凈,瑩潤光亮。此式雙魚耳瓶堪稱龍泉窯之經典力作,造型典雅,富于韻味而歷來廣受好評,且為公私收藏所喜。 1888 宋·尚藥局銘高麗青瓷龍紋蓋盒 高:9.5cm 口徑:9.6cm 估價 RMB: 200,000-300,000 1889 五代·越窯秘色三足水盂 估價RMB: 30,000-40,000 高:4.1cm 通徑:6.8cm 1890 五代·越窯秘色瓷五曲碗 高:5.8cm 口徑:16cm 估價RMB: 40,000-50,000 1891 五代·越窯秘色花口杯 高:6.8cm 口徑:9.8cm 估價 RMB: 100,000-120,000 1892 北宋·越窯秘色蓮瓣紋水盂 高:7.3cm 估價 RMB: 280,000-350,000 1893 北宋·越窯劃纏枝花卉紋執壺 估價RMB: 400,000-600,000 高:19.5cm 1894 北宋·上字款越窯秘色嬰戲紋瓜棱粉盒 估價RMB: 150,000-200,000 高:9cm 直徑:10.5cm 1895 北宋·越窯秘色鹿形枕 估價RMB: 300,000-400,000 高:11.8cm 長:19cm 1896 晚唐·越窯秘色瓷三曲盤 高:4cm 口徑:15.5cm 估價RMB: 120,000-180,000 1897 五代·越窯秘色弦紋水盂 估價 RMB: 100,000-150,000 高:6.3cm 直徑:8.8cm 1898 北宋·越窯劃蓮池鴛鴦紋碗 估價RMB: 300,000-400,000 高:6.8cm 口徑:16.5cm 1899 南宋·郊壇下官窯瓜棱瓶 估價 RMB: 150,000-200,000 高:9cm 1900 南宋·官釉鬲式爐 高:5.2cm 口徑:9.2cm 估價RMB: 500,000-800,000 1901 北宋·定窯劃花蓮紋盤 高:4cm 口徑:17cm 估價RMB: 80,000-120,000 1902 五代-北宋·定窯瀝粉堆花葵口方碟一對 高:2.7cm 長:11.5cm 估價RMB: 80,000-120,000 1903 五代·邢窯白釉三足水盂 估價RMB: 120,000-150,000 高:8cm 直徑:10.2cm 1904 北宋·定窯花口海碗 估價RMB: 100,000-150,000 高:8.2cm 口徑:21cm 1905 北宋·定窯白釉花口凈瓶 高:18.8cm 估價RMB: 150,000-200,000 1906 北宋·定窯刻花龍紋折腰盤 估價RMB: 1,000,000-1,500,000 高:3.2cm 口徑:17.2cm 1907 北宋·定窯白釉瓜棱梅瓶 高:15cm 估價RMB: 400,000-600,000 1908宋·乾隆御題白釉暗刻螭龍紋膽瓶 估價 RMB: 3,000,000-5,000,000 高:9.6cm 口徑:2.2cm 足徑:3.7cm 1909 唐·三彩駱駝一對 估價RMB: 220,000-350,000 高:55cm 1910 唐·三彩缽 帶蓋高:15cm 直徑:18cm 估價RMB: 30,000-40,000 1911明·磁州窯紅褐彩自在觀音像 高:35.5cm 估價RMB: 100,000-120,000 1912 元·龍泉窯雙環耳瓶一對 高:23.5cm 估價 RMB: 350,000-450,000 1913 清道光·“慎德堂制”款粉彩四季花卉紋花口洗 估價RMB: 30,000-40,000 高: 7.8cm 口徑:21cm 1914 清雍正·粉彩雙螭捧壽紋四方香薰 帶座高:19.2cm 高:26.5cm 估價 RMB: 350,000-400,000 1915 清乾隆·茶葉末釉包袱瓶 估價RMB: 150,000-200,000 高:32.2cm 1916 清道光·霽紅釉天球瓶 估價 RMB: 230,000-250,000 高:29.6cm 1917 清乾隆·礬紅螭龍紋簋式爐 高:9.8cm 口徑:16cm 估價RMB: 80,000-90,000 1918 清康熙·灑藍釉描金三娘教子圖筆筒 高:14cm 口徑:9cm 估價 RMB: 50,000-60,000 1919 清道光·粉彩纏枝花卉紋調色盤 高: 4cm 口徑:19.5cm 估價RMB: 無底價 1920 清乾隆·松石綠釉海螺形筆舔 帶座高:1.5cm 高:0.6cm 長:7.5cm 估價RMB: 70,000-80,000 1921 清乾隆·青花纏枝蓮紋如意耳扁瓶 估價RMB: 35,000-40,000 高:13.6cm 1922 清乾隆·粉彩葫蘆萬代紋鼻煙壺 估價RMB: 60,000-80,000 高:6.5cm 1923 明萬歷·青花穿花龍紋碗 估價RMB: 100,000-120,000 高:6cm 口徑:12cm 1924 明早期·青花花卉紋雙螭耳爐 高:11cm 口徑:21.4cm 估價RMB: 80,000-100,000 1925 清康熙·青花云龍紋高足碗 口徑: 19cm 估價RMB: 無底價 1926 清嘉慶·粉青釉蓮瓣紋刻花碗 口徑:18cm 估價RMB: 30,000-40,000 1927 明初·寶石藍釉葵口杯(一對) 口徑:8.6cm 估價RMB: 20,000-30,000 1928 清康熙·斗彩蓮池鴛鴦紋盤 高:4.3cm 口徑:19.8cm 估價RMB: 100,000-120,000 1930 清乾隆·青花“山高水長”圖小盤 (一對) 直徑:10cm 估價RMB: 30,000-40,000 1931 清乾隆·祭紅釉梅瓶 估價RMB: 60,000-80,000 高:17.8cm 1932 清康熙·釉里紅三獅紋錐把瓶 高:18.7cm 估價RMB: 40,000-50,000 1933 清乾隆·粉青釉雙龍耳尊 高:25cm 估價RMB: 120,000-150,000 1934 清光緒·粉彩喜鵲登梅圖觀音瓶 估價RMB: 250,000-300,000 高:32cm 1935 清道光·松石綠地粉彩“福壽呈祥”雙耳瓶 估價RMB: 350,000-400,000 高:34.5cm 1936 清道光·松石綠地粉彩福壽番蓮通景開光九秋同慶紋雙耳瓶 估價RMB: 180,000-200,000 高:28cm 1937 清乾隆·唐英制仿石釉詩文筆筒 估價RMB: 60,000-80,000 高:11cm 口徑:8.7cm 1938 民國·徐匋昌繪粉彩花鳥圖文房一組四件 估價RMB: 10,000-20,000 尺寸不一 1939 明早期·青花橋形鈕閑章 高:2.5cm 長:3.5cm 寬:2.2cm 估價RMB: 無底價 1940 民國·石宇初繪粉彩花鳥紋硯臺 高:3.3cm 長:12.7cm 寬:8cm 估價RMB: 15,000-20,000 1941 六十年代·粉彩“長征路”小直筒瓶 估價RMB: 無底價 高:19cm 1942 民國·徐仲南繪粉彩無量壽佛印泥盒 高:5.8cm 通徑:8cm 估價RMB: 45,000-50,000 1943 清乾隆·粉彩山水人物圖插屏 帶座高:16.5cm 屏芯長:11.2cm 屏芯寬:9.6cm 估價 RMB: 20,000-30,000 1944 民國·王大凡繪“竹林課子”圖長頸瓶 高:20cm 估價RMB: 150,000-200,000 1945 民國·汪小亭繪秋山圖文房 一組五件 尺寸不一 估價RMB: 50,000-60,000 1946 明嘉靖·青花模印“魁星點斗”圖筆山 估價RMB: 80,000-100,000 高:8.7cm 1947元·樞府釉漆金鸚鵡桃型蓋盒 估價RMB: 150,000-180,000 高:7cm 1948 清嘉慶·金地綠彩山水墨床 估價RMB: 無底價 長:8.5cm 寬:4cm 高: 1.7cm 1949 明·哥釉筒式爐 高:7cm 估價RMB: 無底價 1950 清·粉彩鹿銜靈芝杯形擺件 高:7.8cm 估價 RMB: 無底價 1951 清康熙·粉青釉仿竹紋筆筒 口徑:11cm 估價RMB: 無底價 1952 清·德化窯文殊菩薩像 高:22cm 估價RMB: 60,000-80,000 1953 清·各色釉瓶一組五件 尺寸比一 估價RMB: 30,000-40,000 1954清·德化窯雙獅耳簋式爐 高:5.4cm 通徑:11cm 估價RMB: 無底價 1955 清康熙·青花云鶴紋扇形蓋盒 高:8.5cm 估價RMB: 25,000-30,000 1956 清·德化窯獅鈕對章 高:7cm 長:3.5cm 寬:3.5cm 估價 RMB: 無底價 1957 清·德化窯獅鈕章 估價RMB: 無底價 長:4.1cm 寬:4.1cm 高:4cm 1958 宋·湖田窯青白釉臥虎 高:6.6cm 長:8.2cm 估價RMB: 50,000-60,000 1959 南宋·湖田窯仕女吹笙硯滴 估價RMB: 60,000-80,000 高:15.3cm 1960 南宋·湖田窯蓮瓣紋罐 高:8.7cm 直徑:8.5cm 估價RMB: 70,000-80,000 1961 北宋·湖田窯蓮瓣紋執壺 高:9cm 寬:10.7cm 估價RMB: 40,000-50,000 1962 北宋·湖田窯瓜棱執壺 高:23cm 估價RMB: 40,000-50,000 1963南宋·湖田窯六孔臺盞一套 盞 口徑:10.6cm 高:4.7cm 托 口徑:14.8cm 高:4.5cm 估價RMB: 40,000-50,000 1964 唐·越窯執壺 高:13.7cm 估價RMB: 60,000-80,000 1965 唐·越窯黃釉海棠杯 高:5cm 長:13.5cm 寬:8.7cm 估價RMB: 80,000-100,000 1966 唐·越窯秘黃釉缽 高:5.5cm 口徑:13cm 成交價RMB: (含傭金) 1967 晉·越窯青瓷羊尊 高:15cm 長:16.8cm 估價 RMB: 150,000-180,000 1968 南宋·吉州窯黑釉束口盞 高:6cm 口徑:11.8cm 估價RMB: 60,000-80,000 1969 北宋·越窯劃卷草紋盞托 高:6.8cm 口徑:12.5cm 估價RMB: 80,000-100,000 1970 宋·湖田窯青白釉蓋碗宋·湖田窯青白釉蓋碗 估價RMB: 80,000-90,000 高:11.4cm 通徑:10.7cm 1971 北宋·青白釉暗刻蓮紋粉盒 高:6.5cm 口徑:13.1cm 估價RMB: 150,000-200,000 1972 元·樞府釉玉壺春瓶 高:29.6cm 估價RMB: 250,000-300,000 1973 元·樞府釉海水紋梅瓶 高:26.7cm 估價RMB: 180,000-200,000 1974 五代·越窯青釉浮雕蓮瓣紋高足杯 估價RMB: 80,000-120,000 高:10cm 口徑:10.5cm 1975 北宋·越窯牡丹紋雙系執壺 高:17.7cm 估價 RMB: 250,000-300,000 1976 北宋·越窯獸頭四系罐 估價RMB: 180,000-200,000 高:15cm 1977 五代·越窯花口碗 高:8cm 口徑:21.2cm 估價 RMB: 180,000-220,000 1978 北宋·官字款花口洗 高:3.3cm 口徑:14.2cm 估價 RMB: 80,000-120,000 1979 金·定窯模印鳳穿牡丹紋盤 高:2.6cm 口徑:12.8cm 估價RMB: 180,000-200,000 1980 南宋·龍泉官窯渣斗 高:7.2cm 口徑:8.6cm 估價RMB: 150,000-200,000 1981 南宋·龍泉窯荷葉把杯 高:4.5cm 口徑:10cm 估價RMB: 50,000-60,000 1982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蓮瓣碗 高:6.8cm 口徑:16cm 估價 RMB: 40,000-60,000 1983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鬲式爐 估價RMB: 180,000-250,000 高:8cm 直徑:8.8cm 1984 南宋·龍泉窯粉青釉鬲式爐 RMB: 260,000-300,000 高:10.6cm 直徑:14.4cm 1985 北宋·青瓷三足爐 高:8.5cm 估價RMB: 70,000-80,000 1986 宋金·耀州窯劃碧波游鴨紋盤 高:5cm 口徑:18.7cm 估價RMB: 50,000-80,000 1987 南宋·吉州窯鐵繡花鬲式爐 高:8.8cm 估價RMB: 38,000-45,000 1988 宋·磁州窯鐵銹斑斗笠盞 高:4.9cm 口徑:13.2cm 估價RMB: 30,000-40,000 1989 宋·黑釉兔毫盞 高:7.5cm 口徑:13cm 估價RMB: 30,000-40,000 1990 宋·建窯兔毫盞 高:6.5cm 口徑:11.5cm 估價RMB: 50,000-70,000 1991 宋金·耀州窯月白釉小琴爐 高:5cm 直徑:4.8cm 估價RMB: 50,000-60,000 1992 宋·耀州窯花口盤 高:4.8cm 口徑:18cm 估價RMB: 60,000-80,000 1993 北宋·定窯花口洗一對 高:2.5cm 口徑:14cm 估價RMB: 60,000-80,000 1994 五代·耀州窯花口碗 高:5.8cm 口徑:16cm 估價RMB: 25,000-35,000 1995 唐·越窯寶相花粉盒 高:3.3cm 直徑:5cm 估價RMB: 20,000-30,000 1996 北宋·耀州窯花口碟 高:2.5cm 口徑:10.2cm 估價RMB: 25,000-35,000 1997 宋金·耀州窯菊花盞 高:4cm 口徑:9.3cm 估價RMB: 30,000-40,000 1998 晚唐·越窯秘黃釉五曲碗 高:6.8cm 口徑:17.5cm 估價RMB: 15,000-20,000 1999 唐-明·龍泉窯蓋罐、越窯粉盒及青瓷章一組三件 1.高:2.8cm 長:2.1cm 寬:2.1cm 2.高:5.3cm 3.高:4.3cm 長:5.3cm 估價RMB: 15,000-20,000 估價RMB: 15,000-20,000 2000 宋·龍泉窯花口盤 高:4.3cm 口徑:17cm 估價RMB: 20,000-30,000 2001 明·哥釉八方杯 高:4.7cm 口徑:7.8cm 估價RMB: 20,000-30,000 2002 南宋·建窯兔毫小盞 高:3.2cm 口徑:9.6cm 估價RMB: 15,000-20,000 2003 南宋·建窯油滴小盞 估價RMB: 無底價 高:3.2cm 口徑:9.6cm 2004 五代·定窯貼塑花葉紋小罐 高:5.1cm 估價RMB: 30,000-40,000 2005 宋金·鈞窯小琴爐 估價RMB: 30,000-40,000 高:3.6cm 口徑:4cm 2006 宋·磁州窯剔荷花紋枕 高:11cm 長:25.5cm 寬:22cm 估價RMB: 無底價 2007 唐·邢窯三足水盂 高:8.8cm 口徑:7.4cm 估價RMB: 無底價 2008 南宋·吉州窯荷花紋膽瓶 高:10cm 估價RMB: 無底價 2009 宋金·磁州窯茶葉末釉玉壺春瓶 高:25cm 估價RMB: 10,000-20,000 2010 宋·耀州窯落花流水盞 高:6cm 口徑:13.7cm 估價RMB: 無底價 2011 南宋·湖田窯花口盤一對 高:2.4cm 口徑:13.6cm 估價RMB: 15,000-20,000 2012 五代·耀州窯海碗 高:8.6cm 口徑:18.7cm 估價RMB: 20,000-30,000 2013 北宋·定窯白釉海碗 高:10.1cm 口徑:19.3cm 估價RMB: 18,000-20,000 2014 十五世紀·龍泉窯劃花三足爐 高:10.5cm 口徑:10cm 估價RMB: 無底價 2015 明·龍泉窯劃花繩耳三足爐 高:12cm 估價RMB: 20,000-30,000 2016 元·龍泉窯弦紋貫耳瓶 高:16.8cm 估價RMB: 20,000-30,000 2017 宋·耀州窯刻蓮紋小盞 高:4.8cm 口徑:10.6cm 估價RMB: 8,000-10,000 2018 晉·越窯青瓷辟邪 高:9cm 長:14cm 估價RMB: 100,000-120,000 2019 北宋·“咸平五年”款青釉獅鈕蓮花形香薰爐、 高:18.8cm 口徑:13.5cm 估價RMB: 150,000-180,000 2020 宋·影青持蓮童子 高:5.5cm 長:11.2cm 估價 RMB: 150,000-250,000 |
|
來自: 洲upi6oofv9q93 > 《古董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