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兩百多年歷史,一共誕生了12頂鐵帽子王。其中前期8位鐵帽子王,是在清朝開國過程中立下卓絕功勛的皇族,因功封賞。而后來的4位鐵帽子王,則是由歷代皇帝恩封的。 什么是“鐵帽子王”? 正式名叫“大清世襲罔替親王”,俗稱“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是一個非常形象的說法,并不是頭上真的戴一頂鐵制帽子。說白了,就是這頂王爵的“帽子”,像鐵一樣,世代傳承,世襲罔替,子孫后代永遠戴在頭上。 最最重要的一點:其子孫后代永遠繼承王爵,永遠不降級。 何謂降級?先說一下,清朝爵位繼承制度:按照“歷代遞降”的規制。 比如,親王、郡王、貝勒、貝子、輔國公等爵位等級,如果第一代被封為親王,那么第二代繼承爵位時就要降為郡王,第三代降為貝勒,以此類推……如此一直降到無爵平民為止。 在等級森嚴制度下,每一等爵位,都有對應的俸祿、地位、榮譽。爵位越高,待遇越高。 而鐵帽子王,卻不必遵循這個規制,可以代代為王,爵位不降,俸祿不減,榮譽不減,從第一代乃至第N代,這頂鐵帽子,由其子孫一直戴下去,只到王朝滅亡為止(或被皇帝剝奪為止)。 “鐵帽子王”一般擁有四大特權: 一、世襲罔替,尊貴象征。代代為王,永不降爵。 二、俸祿優厚,地位崇高。鐵帽子王,地位高于一般親王,俸祿優厚,一年有俸銀1萬兩、祿米1萬斛。 三、開衙建府,賜予鐵帽子王府。坐擁有世襲罔替王府,榮耀無比。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察覺到了這個問題,清朝的爵位是隔代降級的。比如一位普通的親王去世了,他的兒子只能得到郡王爵位,孫子就是貝勒。這樣幾代之后,基本上就告別了高層貴族圈。在清朝統治時期,只有鐵帽子王能夠世襲罔替,就是一代代傳下去。 在統治的初期,清朝只有8位鐵帽子王。 在清朝統治的中后期,又增加了4位。這4位都很有特點:怡親王胤祥幫助雍正皇帝登基,恭親王奕?是輔政王,醇親王奕譞的大兒子使光緒皇帝,慶親王奕劻是慈禧太后的寵臣。除了這12位鐵帽子王,其余的王爵含金量都不算很高。 |
|
來自: 瀟瀟雨ekg9m5f4 > 《中國史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