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年二月,南宋太皇太后謝道清攜宋恭帝趙顯降元。1276年五月一日,陳宜中、陸秀夫等人在福州擁立八歲的益王趙昰為新帝,改元景炎。南宋流亡政府自此開始在閩廣掙扎度日,南宋國祚在名義上又延續了數年時間。 ![]() 但是,流亡政府在福州只得到了半年的安靜時間。十一月,元軍攻入福建,先后攻占了建寧府、邵武軍、南劍州,兵逼福州。宋流亡政府從海上撤離福州,“欲作都泉州”。 1274年時,有海盜侵犯泉州。官兵無力驅逐,蒲壽庚憑著強大的私家護衛隊,擊退海盜。因功被宋政府授予福建安撫使兼沿海都置制使。南宋流亡政府在福州成立之初,就加封蒲壽庚為“閩廣招撫使”,希望以此將蒲壽庚的勢力征為己用。但是,當南下的流亡政府想進入泉州時,卻被蒲壽庚拒之門外。 被迫停駐于泉州外港獺窟的宋軍,無論是物資還是船舶都處于短缺狀態。憤怒的張世杰,直接以暴力方式征用了蒲家的二千艘海船。更加憤怒的蒲壽庚聯合泉州知州田真子,派出親信孫勝夫,聯系元軍準備獻城投降。隨同他們降元的,還有世居泉州的三代武衛左翼軍統領夏璟以及當地豪族林純子、顏伯錄等人。 張世杰被迫護送趙昰經漳州南下潮陽。第二年七月,張世杰聯合福建義軍陳吊眼、畬族許夫人自潮州從海上回攻泉州。蒲壽庚一方面遣使向元軍求助,另一方面殺盡泉州城中的二千多趙宋宗室子弟,及駐泉州的淮軍,據城而守。率數萬軍隊而來的張世杰,竟然連一個泉州都沒能攻得下來。90天后,唆都率元軍來援,張世杰只能退兵撤回廣東。 自此,南宋流亡政府徹底失去了整個福建,可去之處只剩下了廣東。而蒲壽庚的投降,也使南宋流亡政府開始陷入死局。 ![]() 北宋時西北往外之路就被西夏斷絕。南宋時陸路上則已經徹底失去跟外界交通的渠道。因此,自宋立國以來,出現了中國歷史上難得的重視海外貿易的時期。 由于南宋開放的對外貿易政策,泉州自1087年(宋元祐二年)設置市舶起直到南宋末年的兩百多年時間里,貿易海量增長。 泉州也吸引了大量的海外各國商人,這些商人以大食國、三佛齊國、阇婆國居多。其中,來自阿拉伯的大食商人,由于掌控著較強的商業資源與渠道,而成為泉州蕃商的最大勢力,被稱為“蕃客回回”。這其中,又以蒲壽庚為最典型的代表。 在南洋、三佛齊一帶,姓“蒲”的有很多。蒲姓,應當源于阿拉伯語中的“Abu”,也就是我們常稱的“阿卜”。 蒲壽庚的先輩為十世紀之前定居于占城的阿拉伯海商。十一世紀時移居廣州,成為廣州對外貿易的統理。蒲家一度是廣州首屈一指的富豪。但是到了蒲壽庚之父蒲開宗這一代時,開始沒落。1217年,蒲開宗舉家遷往泉州,定居在后渚港附近的法石鄉。 雖然家族事業沒落,但蒲家海外的商業人脈還在。憑此蒲開宗曾掛職安溪縣主簿,協助泉州市舶進行對外招商,因成績斐然而被被授予“承節郎”官銜。 蒲壽庚接手蒲家生意后,開始將主要精力放于大宗香料的貿易。這是南宋進口貨物中利潤最高的物品。1250年,蒲壽庚成功地被任命為提舉泉州市舶司。這是泉州最有油水的一個職位。一方面,提舉管著舶司所有的進出口貿易商品,以抽解或是和買方式決定對進出口商品的征稅額;同時還負責市舶司的對外招商。由此,蒲壽庚利用自己“官”的身份來經商,同時還利用走私來獲取最高的利潤。 雖然只擔任了不到三年的市舶提舉,蒲壽庚卻利用這次機會,壟斷了泉州香料的海外貿易近三十年時間。蒲壽庚不但積攢下巨額的財富與大批的海船,還以護商為名,蓄養了一群私兵。 ![]() 南宋流亡政府在撤離福州后,之所以會把目光放在泉州,一方面是因為大批的宗室子弟都在泉州,他們誤以為會受到泉州人民的熱烈歡迎。而另一方面,則是看中了蒲壽庚的巨額財富與海船。 南宋自宋高宗南渡之后,形成了一種習慣性的逃跑思維,并為此做足了準備。在臨安的外海上,長期會預留一支海上部隊。一旦北兵來襲,可以隨時從海上撤離臨安。加上為了保護海外貿易的發展,南宋沿海制置使手中還有一支打擊海賊的水師。因此長期以來,南宋的海上軍力一直算是比較強大的。 與元軍此時的軍力相比,無論是步兵還是騎兵,南宋都是不堪一擊。水軍方面,經過忽必烈多年的發展,以及南宋一大批投降的水軍,其戰力也已遠超南宋水軍。但是,元軍的戰船大部分都是內河船只,這些船入不了海。因此,暫時來說,憑著海上的兵力,南宋流亡政府還是可以跟元軍相持一陣。 ![]() 蒲壽庚像 但是,在蒲壽庚降元之后,南宋流亡政府連這一點可憐的相持機會都失去了。 對于蒲壽庚的實力,元政府也是極為看重的。元軍將領董文炳抵達泉州時,未經忽必烈許可,直接將自己所佩的金虎符贈予蒲壽庚,并授其為昭勇大將軍(正三品)、閩廣都督兵馬招討使兼提舉福建廣東市舶。1278年三月,蒲壽庚又被任為福建行省參知政事。八月,任福建行省中書左丞(正二品),“鎮撫瀕海諸郡”。 蒲壽庚的回報是將自己所擁有的海船全部交予元軍。憑著這些新增加的海上攻擊力量,元軍開始追擊殘宋海軍,直至崖山,南宋軍隊全軍覆沒。 ![]() 利益至上,這是大食商人所奉行的處世哲學。當時的大食商人長期控制著東西方海上貿易的要道。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他們的足跡遍布每一個有利可圖的城市。絲綢之路,與其說是中國人打通的,不如說是這些大食商人或是回回商人的功勞。當南宋以最開放的姿態做出對外貿易的歡迎時,大食商人卻已經捧著宋人最喜歡的貨物站在南宋的家門口了。 他們拼命地積攢著自己的財富,并努力將利益最大化視為一切行為的準則。至于南宋或是元朝,在他們眼里,都只是一個工具,一個可以為他們帶來財富的工具。當這個工具不好用了或是已經壞掉了,很簡單,再換一個就是。 想指望這些人,能夠在危難時,以國事為重,支撐自己對元軍的艱難抗爭。張世杰,無疑想得太天真了。南宋流亡政府因為他,而無法在福建立足,最終兵敗崖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