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藥占據貴州藥業半壁江山。尷尬的是,與苗藥規模壯大相比,苗醫隱患凸顯。 貴陽中醫學院藥學院教授杜江說,目前苗醫傳承人員銳減,后繼乏人,或面臨失傳危險。而能解決這一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苗醫成為一種學科,回歸到學制教育,從而使得這一中民族文化連綿不絕地延續下去。
或面臨失傳危險 “社會發展的正常鏈條被社會發展的外力所打斷,傳統文化的傳承鏈條也被打斷,這才是苗醫苗藥傳承的最大危機”,田振華說,“就社會發展的整體趨勢,貴州的傳統知識面臨著失傳的危險,高科技產品代替傳統產品,科技知識取代傳統知識是不可逆轉的歷史趨勢,如果不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貴州的傳統知識包括苗醫苗藥在200年內將會永久性消失。”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醫藥研究院院長郭偉偉對記者說,苗醫藥侗醫藥沒文字記載,只能靠口傳心授,所以傳承上存在一定問題。 苗醫學的傳承都是在民間,也都是傳內不傳外的傳承方式,再加上苗醫民間醫經濟收入低,使得傳統苗醫學的傳承人員銳減,后繼乏人。 田振華介紹,苗族醫在傳授醫藥知識中,對于其家傳的醫藥知識有著很強的保密觀念和嚴格的選擇傳習人的條件;年事已高的苗族醫,其秘方和醫技僅憑記憶,都不用文字記錄;傳承中只傳內,不傳外,寧愿失傳,也絕不“亂”傳。 雷公山地區的苗族醫楊醫生,現已60多歲,用家傳秘方治療偏頭痛、胃炎、蛇咬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但因其子女均在外工作,其至今無傳習人,她表示這些家傳秘方絕不傳人。同處一個地區的苗族醫趙醫生,已有80多歲的高齡,據了解,他從年輕時行醫至今,有著療效十分顯著的治療風濕痛及頸、肩、腰、腿痛的秘方“老虎藥”。他不傳徒弟,只傳家人。然而其3個已成年的孫子都不愿在家跟隨老人學習醫技和用藥方法、行醫,而是選擇外出打工掙錢。 熊文美是黔東南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苗醫藥(九節茶藥制作工藝)》代表性傳承人。他告訴記者,他只上過初中,還是到了17歲時才去,小時候都是父輩帶著自己上山采藥、認藥。 現在,熊文美在凱里市開了一家診所,平均每天有20多人來這里看病抓藥,診所里的兩位學徒每天一邊聽熊醫生說開什么藥一邊在旁配藥。之所以是聽藥方而不是看藥方,就是這些藥方沒有文字記載。 “隨著老一代民族醫藥鄉土人才(專家)陸續謝世,許多寶貴的民族醫學藥學絕技和經驗流失狀況突出,有的甚至相繼失傳”,田振華說。 此外,苗醫民間醫經濟收入低也是制約傳統苗醫學傳承的一大原因。 記者了解到,在苗族地區,苗醫治療一個病人,從診斷、采藥、用藥,到取得較顯著的臨床療效,所能獲得的報酬一般只有幾元到幾十元不等,遠遠低于外出打工的經濟收入,許多年輕人寧愿選擇外出打式,也不愿在家繼承家業學習苗醫。
停滯的“學制教育” 2012年6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出臺《關于支持和促進貴州省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實施意見》,該實施意見強調,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負責綜合協調、指導各地對口支持貴州省中醫藥、民族醫藥工作,幫助解決貴州中醫藥、民族醫藥事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而應對當下貴州苗醫藥發展的問題,就是如何要讓這個民族醫藥上升到學制教育。 事實上,貴陽中醫學院早在2006年就曾招收苗醫藥方向的學生。 田振華告訴記者,貴州是最早開這個項目的。剛開始,貴陽中醫學院招一些研究生去做這個苗醫藥的項目。到了2006年,學院開始招第一屆本科生開這個方向的課程,當時招了50個學生。 當時為了開這個方向的專業,在1992年出版《苗族醫藥學》一書的基礎上,再結合《苗族藥物集》,貴陽中醫學院編了一套教材專供這個專業。 田振華回憶道,當時這一套教材總共6本,包括:《苗醫基礎》、《苗藥學》、《苗藥資源學》、《苗族文化》、《苗語》、《苗醫藥發展史。》 當然,這些還遠遠不夠支撐一個專業。為此,在2007年再招了一屆本科生后,該院就不得不暫停這個方向的學生招生。 田振華告訴記者,暫時停止招生,這主要是苗醫比較弱,很多治療方法資料不統一,醫學這塊沒做好,現在只能把它作為選修課進行下去。 其實,貴陽中醫學院暫停這個專業的原因還有學生就業問題。就業難的問題主要在于,苗醫還沒有國家執業醫師資格考試。 對此,田振華表示,應該盡快做好開考的準備,讓苗醫藥學的人員都能得到執業資格考試。這應該是個一邊走一邊補充的過程。
開考卡在哪? 近年來,國家已經開展了藏醫、蒙醫、維醫、傣醫、壯醫、朝醫六個民族醫的執業資格考試,使這些民族醫取得了合法的行醫資格,對于民族醫藥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2011年10月,國家有關部門也專門到貴州進行苗醫執業醫師開考有關調研,并認為貴州應盡快開展苗醫為主的民族醫師資格考試,希望在現有條件下積極努力完善相關事宜,盡早達到要求實現苗醫執業醫師開考。 田振華說,這對于解決貴州苗族等各民族民間醫師的行醫合法化問題,充分發揮民族醫藥在疾病預防、醫療保健和康復中的作用,推動貴州民族醫藥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那么,苗醫具備國家民族醫執業資格考試的開辦條件么? 田振華告訴記者,苗醫要達到開考條件,一是要把苗醫藥招生做起來,二是要有相對系統的理論,目前就是要把這個理論梳理出來。 在朝醫、哈薩克醫、壯醫等民族醫藥相繼取得了國家民族醫師執業考試后,國家中醫藥管理在調研后,希望貴州盡快做出這一考試方案。 為了解目前苗醫執業資格考試進展情況,本報記者致電貴州省衛生廳中醫藥管理局,該局一工作人員表示,國家在這塊有統一的標準和依據以及教材和職業規范等,對于苗醫開考進展情況,他表示不知道。 一苗醫藥研究者告訴記者,在2009年,一些研究機構就積極組織研究人員在這一方面做方案,分等級、標準,并做好一萬道題的題庫。“貴州在這方面原封不動,主要還是省衛生廳在這一方面不夠積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