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因媒體曝出古天樂由于頸椎疾病將赴美國進行手術,而讓“頸椎病”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畢竟,“脖子酸、肩膀痛”是現代人常見的身體不適,尤其是白領一族,終日面對著電腦,坐姿都不太正確,患上頸椎病也不奇怪。 不過,你知道嗎?并不是所有的“脖子酸痛、肩膀疼”都只是“小小的”頸椎病,如果沒有正確認識它,那嚴重的后果你可擔待不起,比如最近這則網上熱傳的新聞…… 以上新聞截圖來自“株洲晚報”電子報 “什么?。科掌胀ㄍǖ牟弊油淳谷皇前┌Y晚期的癥狀???” 新聞中這位最終被確診為肺癌晚期的阿姨,前期癥狀就是長時間的頸肩疼痛,只可惜沒有提早得到確診,最終惡化為癌癥晚期。其實,除了眾所周知的頸椎病,你經常感受到的“脖子酸痛、肩膀疼”也可能是很多大病的癥狀。小薇今天就跟你做做科普,希望你今后能更加重視。 肺尖癌 危險指數:★★★★★★肺尖癌是肺癌的一種,主要發生在肺尖部,約占肺癌總數的5%。由于肺尖癌常常向肺的外部生長,侵犯胸壁、交感神經、肋骨、頸胸椎骨等臟器,從而引起各種復雜的癥狀,很容易被漏診、誤診,而頸肩疼痛也是肺尖癌的癥狀。 發生原因 肺尖部位離主支氣管較遠,位置較隱蔽,初期的呼吸道癥狀不明顯,倒是因為靠近鎖骨,癌細胞能便利地在臂叢神經和肩部肌肉之間“肆意”侵犯,讓患者出現脖子痛、肩膀痛、胳膊痛等不適,感覺起來跟頸椎病、肩周炎差不多。但若此時才引起患者的注意,說明癌細胞已發生了轉移,癌癥確診時往往已是晚期。 辨別辦法 一般的頸椎病、肩周炎,經過調整姿勢、按摩、熱敷等治療后,不適會有所改善。而肺尖癌引起的脖子痛在經過這些治療后卻不能緩解,相反地還會感到越來越疼。若本身屬于“有長期吸煙史、從事化工或采礦工作、生活于肺癌高發區、有肺癌家族史、有慢性肺病史”的肺癌高危人群,就要警惕起來,及早去正規醫療機構檢查。肺癌早期的篩查方法是低劑量螺旋CT。 帕金森病 危險指數:★★★★★帕金森?。≒D)是種神經系統變性疾病,老年人多見,發病年齡約在60歲左右,晚期可導致患者癱瘓,喪失生活能力,目前尚不能根治。你或許見過一些帕金森患者的手腳總是在不停顫抖。沒錯,“肢體靜止性震顫”正是帕金森病的典型癥狀,此外,該病還有運動遲緩、肌強直(肢體發僵發硬)和姿勢步態障礙等癥狀。但你知道嗎?頸部疼痛也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癥狀之一。 發生原因 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肌張力(肌肉被動活動阻力)增加、不同肌群間的張力不平衡,常感到肢體或軀干有緊張、發僵感,嚴重時會感到明顯疼痛,如果疼痛正好發生在頸部或肩部,就會跟頸椎病的癥狀很相似。 辨別辦法 若脖子持續疼痛,通過頸椎病的療法無法緩解,且患者年齡≥60歲,同時并發有一些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現,就要及時到醫院的神經內科就診,初步篩查多用帕金森病問卷問診。 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現有:面部表情呆滯,眨眼減少,行動變慢,有些患者的嗅覺或睡眠狀態會受到影響,比如聞不出味道、經常做惡夢等。 老人動作變得很慢,還同時覺得頸肩疼痛要懷疑可能有帕金森病~↑ 頸椎結核 危險指數:★★★★在頸椎相關疾病中,頸椎結核相對多見,頸部輕微持續性鈍痛是其典型癥狀之一,在兒童及青少年中較常見。由于頸椎結核可引起脊髓壓迫而導致高位截癱,造成終生傷殘,所以對其的防治要引起關注。 發生原因 頸椎結核是全身出現結核病時的一種局部表現。患者的原發病灶一般在肺部,少數為淋巴結、消化系統和泌尿生殖系統等。致病的結核桿菌可能會從病灶經由動脈系統、靜脈系統或淋巴管進入椎體。當患者因感染其他疾病或過度勞累造成身體抵抗力下降時,這些進入椎體的菌栓就會發病,導致一系列身體不適,比如持續性的脖子疼痛、頸部僵硬,或倦怠乏力、食欲減退、午后低熱等全身癥狀。 辨別辦法 自身有結核病史,在感到脖子疼痛的同時還有身體發熱、體溫升高等不適,要懷疑是頸椎結核的可能。到醫院檢查時可抽血化驗結核抗體,結果呈陽性即確診。 寰樞關節脫位 危險指數:★★★★寰樞關節脫位指的是頸椎的第1節(寰椎)與第2節(樞椎)之間的關節失去了正常的對合關系,有點分離了。這種病不常見,但后果卻可致命,嚴重者可致四肢癱瘓、甚至呼吸衰竭。該病多呈慢性起病,癥狀為間歇性,反復發作并逐漸加重,而頸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僵直為其典型癥狀。(乍一看,是不是跟頸椎病蠻像的?) 發生原因 寰樞關節脫位的病因主要有4個: 1.頭部常常突然過度旋轉,引起韌帶損傷,使得樞椎被牽拉過度而致;2.由于骨骼或韌帶發育缺損,使得寰樞關節結構不穩,活動時易出現半脫位;3.由于上呼吸道、扁桃體、中耳、鼻咽部等的炎癥或感染破壞了韌帶或關節穩定性所引發;4.頭部有外傷或受到不當的頭頸部按摩而引起半脫位。 辨別辦法 由于寰樞關節脫位與頸椎病的初期癥狀相似度很高,所以若不能自行緩解頸部的酸痛不適,就要及時到醫院的骨科就診。一般做X線檢查可確診,影像顯示寰椎和樞椎處有間隙不均的情況即為發生半脫位。 脫位是無法通過按摩治好的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辦法~↑ 5 冠心病 危險指數:★★★冠心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導致的心臟病。其典型癥狀是胸痛,比如患者因體力活動、情緒激動等因素誘發,突然感到心前區疼痛。這種疼痛可從胸骨后或心前區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到達手指。而在臨床上也有發現某些自稱“脖子疼、肩膀痛”的患者,經檢查后發現得的并非是頸椎病,而是冠心病。 發生原因 冠心病患者常并發心絞痛,一般位于胸骨下,心前區,手掌范圍大小,可放射至肩部或背部,引起背部疼痛。但是,這種疼痛區域因人而異,某些患者也可能會感受到頸部、左肩、或上臂的疼痛,這在醫學上稱為“牽涉痛”。 辨別辦法 首先,冠心病的疼痛多為突然發作,常在勞動、受寒或飽食后發生,而頸椎病一般為緩慢發病。其次,若脖子疼痛在采用頸椎病的療法后沒有改善,則建議改去心血管內科找醫生進行排查。“心電圖”是診斷冠心病的常用方法,通過“冠脈造影”一般可確診。 心臟出現了問題,疼的地方不一定只有心臟也可能是脖子或肩膀喔~↑ 6 亞甲炎 危險指數:★★亞甲炎是“亞急性甲狀腺炎”的簡稱,由柯薩奇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病毒感染所引起,其典型表現是突然出現的甲狀腺腫大、疼痛,伴有發熱、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甲狀腺腫大可從一側發展到另一側。發病時,甲狀腺部位,頸前脖子處均有疼痛感,且下頜、耳后、咽部、同側頭部可都感受到放射痛。 發生原因 亞甲炎是一種癥狀復雜多樣的疾病,很多患者的早期癥狀不典型,易與其他疾病混淆,比如有的患者是頸前、頸后都覺得疼,就以為是頸椎病。有的患者是因為并發頸部疼痛、咽痛、發熱,就當做了咽炎,由此造成很多誤診。 辨別辦法 如果同時出現以下3種不適,就可能是患上了亞甲炎,可別當作頸椎病來治療了: 1.頸前疼痛,不敢觸碰,若伴有同側頭面部疼痛則可能性更大。2.頸前突然出現腫大,有包塊。3.發熱,特別是午后發熱。 去醫院檢查時,若血甲狀腺激素水平出現增高,而甲狀腺攝碘功能下降,再結合甲狀腺ECT或B超的結果,就能基本確診是否為亞甲炎。 此外,頸椎韌帶鈣化、頸部軟組織損傷等疾病,甚至口腔里長了埋伏牙,也都可能出現“脖子酸痛”的癥狀,可別都當成“小小的”頸椎病而忽視了治療。 最后再提醒大家:自己或家人在平時若出現了頸部不適,要及時就醫,切勿拖延。若身體還同時出現了其他癥狀,也要一并告知醫生,便于醫生排查或轉換科室診療。記住,確診在先,治療在后,要是自己隨便用藥,延誤了大病的治療那可就不好啦。 內容來自騰訊新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