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場華麗的錯覺,讓我義無反顧的執著多余的情感,癡癡的以為永恒的追求只在于愛得無怨無悔,終究是我的幼稚,還是我的無知崩潰了原有的信念?時間偷走了一切有關于溫暖的痕跡,而我,只是一個流離失所的陌人,穿梭于人群中尋找童話中的幸福。 我們彼此靠近,看到血淋淋的傷口隨著冷風裂開,猶如艷陽下的血紅玫瑰,殷冷而妖嬈,不顧疼痛的傷害相愛的心。原來以為,隨筆寫下的離愁,隨意呢喃的句子,隨心烙印的心情,只為述寫那解不開的情結,后來才知道,寫得越多,傷得越重。就像這十首詩詞,全是心碎的傷痛。
白日行軍,跋涉山水,到夜深時仍燈火通明,難入夢鄉,這是因思鄉而失眠。說“聒碎鄉心夢不成”,其實是作者鄉心聒碎夢難成,情苦不寐,只覺得風聲雪聲,聲聲叩擊入心窩,難以承受。在“鄉園”時是不會有這種令人痛苦的聲響的。
詞中她的生活無疑是華貴的,她的心靈卻并不歡快。涼席上,玉枕旁,陪伴她的只有她自己金釵。這就暗示著:她正獨守空閨。她在妝樓倚欄依望。她聽到雷聲、雨聲、雨打荷葉聲,卻聽不到丈夫歸來的馬蹄聲。她看到雨后彩虹,夜空的新月,卻看不到丈夫的身影。她又在無望的期待中度過一個炎夏的永晝。她只得悵悵的,懨懨的,獨自回到閨房,垂下珠簾,因為她不愿那成雙作對的燕兒窺見她的縈寞,嘲笑她的孤單,可以想見,睡夢中她一定仍在期待。
詩沒有對這位將軍進行肖像描寫,但通過緊張的戰斗場景,把英雄的精神與氣概表現得異常鮮明而突出,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將這場驚心動魄的突圍戰和首句“百戰沙場碎鐵衣”相對照,讓人想到這不過是他“百戰沙場”中的一仗。這樣,就把剛才這一場突圍戰,以及英雄的整個戰斗歷程,渲染得格外威武壯烈,完全傳奇化了。詩讓人不覺得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批殘兵敗將,而讓人感到這些血泊中拚殺出來的英雄凜然可敬。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一。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志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復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秋浦河岸的兩旁,長著千千萬萬棵石楠樹和女貞林。各個山頭上都落滿了白鬢,各個山澗里都有白猿在哀吟。勸君千萬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聲會攪碎你這位他鄉游子的客心。李白以輕快的筆調描寫山鄉的自然風光:嘉木成林,滿山蔥翠,白鷺橫飛,白猿長鳴。但末二句筆鋒陡轉,勸誡人們不可去觀賞這里的山光水色,因為那凄厲的猿聲使人愁腸寸斷。
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紅點點;湖面上漂浮的水蘋,一望無際,猶如整齊的草坪。詩人不僅無心欣賞嫵媚可人的早春景色,反而心情郁悶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當時國勢衰微,朝政黑暗,而詩人既無救國良策,也無諫言之徑,無能為力,心中之沉痛可想而知。這種隋況下,憂國憂民、衰病不堪的詩人,并沒有興致欣賞早春美景。而且,春色愈美,山水愈可愛,就愈讓人害怕山河破碎、國破家亡。因而,“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正是憂國憂民的詩人面對一派嫵媚的早春景色生發的無可奈何的感嘆。
作者本是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剛毅男子,然而,久居他鄉,這如練月華又怎能不觸發他那豐富的內心感情世界!一葉落知天下秋,到了秋天,樹葉大都變黃飄落。樹葉紛紛飄墜香砌之上,不言秋而知秋。夜,是秋夜。夜寂靜,并非說一片闃寂,聲還是有的,但是寒聲,即秋聲。這聲音不樹間,卻來自樹間,原來是樹上飄來的黃葉墜階上,沙沙作響。
淺水邊、沙洲外,城郊早春的寒氣悄然盡退。枝頭繁花,晴光下的倩影,紛亂如墜地顛顫微微。流鶯在花叢,輕巧的啼囀聲,聽來太急促,太細碎。這是秦觀借描寫春景春情,集中表現交織在一起的今與昔、政治上的不幸和愛情上的失意,抒發貶謫之痛、飄零之愁的一首詞作。由眼前想到今后。“飛紅萬點”是春歸的自然寫照,“愁如海”卻新奇絕妙。這兩句既是惜春春去,又是對前途的無望。 萬籟俱寂的空間,有一種不明物體重重的滑落地上,緊接著是一聲嘶響打破沉靜,它看起來像玻璃透明,卻如塵埃微薄,比起鐵石,它只是多了紅色液體。可是,碎成一地的零星再也拼不回原樣,親愛的,你可聽到那是什么聲音了? |
|
來自: Zhanjh1936 > 《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