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他在我心里的光輝形象崩塌了。 年糕的美味,全靠人為調教。它向東遇見日本人,紫菜烤年糕就成為了國民美味;它向北遇見韓國人,差點就作為辣白菜炒年糕被申遺了。 ▲ 蠟筆小新最愛的日式烤年糕,看起來就很誘人吧? 而遇到浙江人,它就打敗了一眾強勁的對手如縉云燒餅、金華酥餅、嵊州小籠包等,穩坐十大特色小吃排行榜第一名。 煎炸炒煮蒸、可甜可咸可酥可軟、即可當早飯也能當正餐……年糕,有一萬種方式讓你沉醉。 在中國,年糕有無數種打開方式 在北方,年糕在面食前只能做個小妾;而到了南方,則成了隱藏在米粉、米飯背后的神級美食。 ▲ 最常見的年糕形態 光在年糕的原材料上,祖國各地就有很大的差別。 你喊一聲年糕,豬油年糕、水磨年糕、八寶年糕、紅豆椰汁年糕……分分鐘就站出一個加強連來。 ▲ 中國主要年糕原材料地圖 / 雜糧年糕 / ▲ 東北黃米年糕,也叫黃米粘糕。 人們說:「年糕寓意稍云深,白色如銀黃色金」,黃米年糕一直是北方的傳統。 黃米,就是北方種植了5000多年的黍。它非常黏,對老人和小孩非常不友好,不是牙齒黏掉了就是噎著了,于是北方人就把它搗碎了做黃米糕。 ▲ 黍和稻、稷、麥、菽并列五谷,極耐干旱,在小麥來到中國前都是北方人的主食。面食得到發展后,黃米糕迅速成為節慶時的糕點,很少作為主食出現。 年糕一詞,最早也出現在北方。明代的北京人每逢元旦,就必須要吃黃米年糕,當時還很萌地把它叫成「年年糕」。 除了基本款,北京人還會往黃米年糕里面加棗子、青梅、桃仁、瓜仁,稱為「白果年糕」——是不是想起被五仁月餅支配的恐懼了? ▲ 山東黃米年糕,一般要煎或者炸一下吃 / 糯米年糕 / ▲ 糯米年糕,形態最為多變的年糕。 糯米曾經是最流行的農作物之一,種植面積曾經和大米五五開。 用糯米做年糕,廣泛流行于我國南方。糯米粘性大,容易成型,最符合人們心中對年糕的期待。 ▲ 桂花年糕。這類年糕往往被當成糕點,添加了紅糖、豬油、桂花等,以蒸、炸為主。圖源@大搜集 帶有創新意識的老廣還因地制宜加入喜歡喝的椰汁,做成椰汁年糕,每年都當作年貨被香港人搶購。 / 粳米年糕 / ▲ 寧波水磨年糕,圖源@大搜集 被糯米年糕包圍的浙江和江西,是生產粳米年糕的孤島。 這里的人們最喜歡咸口的年糕,在年糕的口感上更追求嚼勁而不是粘性。 于是,用晚粳米制作的年糕便成了他們的首選。在這里,年糕終于被當成食材來看待,用煮、炒、燉,搭配蔬菜、肉,讓年糕不再是節慶食物。 ▲ 海鮮炒年糕,一般只有粳米年糕能用來炒。圖源@大搜集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無論用大米、糯米還是雜糧,秋天最后一茬豐收后,農民才有機會閑下來打年糕。 什么樣的年糕根植于當地的水土,不過被叫做年糕,總歸有個正經形。 ![]() ▲ 軟軟糯糯、黏住牙齒給人們帶來幸福感,是作為年糕的基本尊嚴。 用什么方式加工一份年糕,成了關鍵。 北方年糕一直守著活寡,或蒸或炸,奉甜味為正統,只能作為點心單獨出現;而南方人眼里的年糕,則演變成能與米粉抗衡的主食。 ![]() 中國年糕哪家強? 雖然世界和平的心愿是相同的,但各地人民一定希望自己家鄉的年糕榮登C位。 蒸還是炸?煎還是炒?甜還是咸?純粹點還是加輔料? ![]() ▲ 咸菜湯年糕。在年糕的支持者里,不光有甜黨和咸黨,追求軟糯和追求嚼勁的人都能互相diss起來。圖源@大搜集 并不以年糕制作工藝見長的安徽人首先站了出來:學校門口脆皮年糕的看見過沒有?香香的口味,你吃過沒? 別管招牌上寫著是來自韓國還是源自日本,其實統統都是安徽人做的! 安徽炸年糕一般有甜醬和辣醬兩種選擇,口味適中,可以說是學生的最愛了。徽菜沒走出去,安徽人做炸年糕反而先征服了一大票年輕人。 ![]() ▲ 脆皮年糕,其實長得都大同小異。圖源@蝠娃 一向低調的海南人說:炸年糕算什么,云南的煎年糕才是王道啊。 和臉差不多大的紅糖年糕,要是在菜市場給云南人碰見,那就必須麻溜地買回家。 最棒的做法就是切了片、蘸蛋液、過油煎! ![]() ![]() ▲ 煎紅糖年糕,云南蒙自年糕也有類似的做法。圖源@伍榮昌 剛從廣東人餐桌上逃出來的福建人說:知道我們用什么堵住廣東人的嘴嗎?糖粿! 什么煎啊、炸啊;紅糖年糕啊、白糖年糕啊,糖粿統統都有! 而且,糖粿必須要用專屬的年糕葉蒸熟,其他年糕有這待遇么? ![]() ▲ 福州糖粿的概念比較廣泛,包含了很多做法。 江蘇人笑而不語,好吃最重要,都讓一讓啊,年糕里直接嵌入粒粒晶瑩的糖豬油丁,了解一下。 當豬油年糕蒸熟,糖豬油丁也變得綿軟油滑,每吃一口,滿嘴都是豬油香,文學家楊絳就是豬油年糕的忠實迷妹好嗎? ![]() ▲ 豬油年糕,圖源@物道 最后,寧波人站出來了,你們猜猜哪里的年糕被陳曉卿看上,登上《舌尖上的中國》了? 寧波水磨年糕,怕是中國年糕里當之無愧的王者了。美食家唐魯孫也說:「談到年糕,以浙江寧波的水磨年糕稱為首選!」 每年中國銷售的年糕里,一半產自寧波,你說這是有多大的普及率? ![]() ▲ 浙江人做年糕,喜歡用晚稻。浸泡、磨粉、蒸粉、搡搗,稻米的分子得到重組,口感也改善 而且,浙江也是為數不多的愛做炒年糕的地方了。 你信不信,一道薺菜冬筍肉絲炒年糕,就能讓所有甜味年糕愛好者改邪歸正。 ![]() ▲ 初春薺菜剛冒個頭,是一年中最鮮、最嫩的時候;3月的冬筍和年糕,也是開春最后一波,越往后氣溫越高,年糕不易保存,賣的也就少了。 這幾樣搭在一起,有個雅致的名字:翡翠年糕。經過爆炒的年糕帶著滿滿的鑊氣,成為寧波人過年家宴上最愛的一道菜! 如果不行,寧波人還能向你拋出:黃魚燒年糕、梭子蟹炒年糕、熇菜年糕、青菜肉絲年糕湯…… ![]() ▲ 黃魚燒年糕,浸透了湯汁的年糕簡直了!圖源@搜狐吃喝 在浙江,年糕既能當做日常的主食,又能上得了臺面宴請客人,對年糕的喜愛上來說,浙江人才是當之無愧的NO.1。 ![]() 浙江省最好吃的年糕,居然還不在寧波? 新昌,一座藏在山里的小縣城,從杭州坐大巴將近三小時。 這里至今不通鐵路,唯一能吸引外地游客前來的是建于東晉年間的大佛寺。 ![]() ▲ 新昌的臥佛莫名其妙被當成了錦鯉轉發,見過我臥佛的新昌人豈不是要上天? 在新昌人的眼里,小縣城的日子寧靜而安逸。如果一年四季都吃到這里的炒年糕,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新昌炒年糕,在「浙江省十大特色小吃」風云榜里,居然打敗了縉云燒餅、金華酥餅和嵊州小籠包,拿到冠軍。 ![]() ▲ 加蛋絲的新昌炒年糕,圖源@此木乃林 外地人看到新昌年糕,肯定會以為這是一塊磚。 一定要用當年晚粳米做成的新昌年糕,棱角分明、厚長一條,每條都重三四斤。新昌人自嘲道:壓枕頭下不僅防落枕、還能防賊自衛。 其實,原料、切法都不能成為新昌炒年糕標新立異的理由。 ![]() ▲ 新昌年糕長得敦實,切法也與眾不同。切成小拇指粗細的條狀,有點像加粗版的薯條。圖源@拆骨少年 如果你在新昌點一份炒年糕,上來的時候一定會驚訝:炒年糕怎么還帶湯? 在普通人心里,最極致的炒年糕也就到寧波薺菜炒年糕那個水準,可新昌人的炒年糕,你沒聽錯,真是帶湯的。 一份新昌炒年糕,豬油、雪菜、豆腐、蛋絲是標配,飛升上仙需加肉絲、冬筍、蒜葉、油渣、火腿腸及你能想到的一切美妙事物。 ![]() ▲ 換作一般摻了糯米的年糕,一炒一煮,年糕早就糊了;而新昌年糕使用純粳米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粳米提供更難被煮爛的特性和更有嚼勁的口感,煮一下反而是最好的選擇。 在新昌25年老店「熱電路炒年糕」里,裝修一般、服務簡單,繁忙的景象卻從開業一直持續到打烊。 熱油下年糕、加開水,再依次加入肉絲、筍、雪菜、豆腐、蛋絲,等到湯汁收緊即可出鍋。 ![]() ![]() ▲ 在門口看了一會兒,新昌炒年糕似乎沒有什么特別之處。老板主廚,忙的時候老婆也能一起炒,男女混合雙打,味道不變。 但端上來、吃到第一口,那感覺就「嗡」地一下,炒年糕的熱氣仿佛要把你的魂兒也帶上天了。 有人會說:看到底,這不就是嵊州豆腐年糕嗎?可你問每個新昌人,他們都知道這種做法最早來自新昌。 ![]() ▲ 嵊州豆腐年糕,圖源@shall_we_talk 老大哥嵊州小吃和沙縣小吃同臺競技,順便把附近的新昌炒年糕帶了出去,一來二去,反而成了嵊州小吃的頭牌。 不過新昌人不會怎么抱怨,本來就是兄弟嘛。 知道新昌炒年糕在外地越來越有名氣,在新昌生活了四十年的老板娘露出了笑容:讓大家都知道新昌小吃就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