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后18大反應,遇見不要慌 我們知道,艾灸過程中,身體有時會出現一些灸后反應,比如月經不準時、瘙癢、出汗、腹部肚臍周圍出紅疹等等...... 盡管我們一直強調,艾灸不像吃藥打針,比較溫和,基本無副作用,只要正常灸,不用擔心它會給身體帶來負面影響。 但灸后反應一旦出現,不少人心中還是難免有所顧慮,擔心這那,不知道是不是該繼續艾灸? 今天我們就列舉出18種常見的灸后反應,希望借此減輕灸友們一些不必要的顧慮與擔憂,假如你艾灸時遇見這些情況,記得平心靜氣,不要慌: 1、灸后經期提前或推后:女性艾灸時,艾灸的能量會調節生殖系統,尤其是經期,有時會出現些許波動,這是艾灸的調整期,一般3個月左右會恢復。 2、灸后分泌物增加或有血塊:常出現于調理婦科經期問題時,調整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短暫月經不調,出血異常,可繼續灸,兼顧隱白,大墩止血。 3、水泡、紅疹:體內濕邪,淤血過多,沒有其他異常的話堅持施灸即可,假如剛開始就有紅疹,也要注意是否過敏。 4、剛開始艾灸沒有什么感覺:說明艾灸前經絡穴位比較遲鈍,不通暢,隨著艾灸時間延長感覺會逐漸強烈。 5、艾灸時只有半身熱:說明不熱那塊經絡不是很通。 6、灸后口渴:上實下虛,灸前可多喝水,兼顧涌泉穴、太沖穴、太溪穴等腿步穴位。 7、灸后疲勞、嗜睡:灸后血液循環加快,體質弱,氣血不足的人容易疲勞困倦,艾灸過程中配合飲食補氣血。 8、灸后全身無力或酸痛:體內有風濕的可能性較大,多灸幾次會慢慢消失。 9、灸后有熱感:經絡通,產生了灸感,是好現象。 10、灸后出現麻酥感覺:同屬灸感,也可以說是得氣,好現象。 11、灸后出汗:冬天灸微微出汗是正常的,如出大汗,說明身體較虛,適當降低灸量,循序漸進。 12、灸后心情舒暢:氣通,心情放松,很好的感覺。 13、某些部位艾灸時很燙:經絡瘀阻,多灸幾次會改善,還有就是皮薄的部位艾條可放遠點。 14、灸后肚子咕咕叫,放屁:腸胃功能得到刺激,濁氣排出,繼續灸。 15、灸后冒涼風:體寒較重,繼續艾灸。 16、灸后呼吸急促或不暢,頭重腳輕:心功能弱,供血不足、血液偏稠,配合檢查,循序漸進艾灸。 17、灸后腰酸腰涼,尿量增加,顏色變化:腎功能不佳,腎氣不足,陽虛,可繼續灸。 18,灸后子宮肌瘤或者卵巢囊腫變大了:多出現于艾灸前期,屬于化解淤堵,消除肌瘤囊腫的排病過程,定期檢查,隨著艾灸進行會不斷縮小。 以上18種灸后反應,多屬于灸后排病,好轉,艾灸時遇見了,千萬別慌,心慌則氣亂,氣亂了反而又干擾艾灸的效果,保持心平氣和,合理應對。 當然,假如身體有比較嚴重的異常反應,那么就需要先檢查下,因為艾灸有可能激發體內潛藏的病邪。 |
|
來自: 雨荷a8s3t6k4tt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