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到底該怎么培養一個心理陽光、遠離陰暗的孩子呢? 第一,訓練孩子獨處的能力心理學家說,安全感不是依賴感,如果一個孩子需要熱情而穩定的感情聯系,他也需要學會獨處,比如讓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間里,對于孩子的各種需要,大人需要去“回應”,而不要事事“滿足”。 第二,滿足孩子要有度要人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能夠心情愉悅的另一個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總之不要屈從于孩子的所有要求。 第三,孩子發火的時候冷處理孩子發火,第一個辦法是轉移注意力,就想辦法讓他去自己的房間發火。沒有了觀眾,他自己慢慢地就會安靜下來。適當的懲罰,并貫徹到底。 第四,正視他的缺陷如果孩子和別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耳朵形狀有問題,或者性格與行為很偏激,家長一定不要否認這些事實,而是積極和他討論,尋找解決辦法,或者接受現實。 第五,批評,對事不對人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明確告訴了孩子,他的錯誤在于他的事情錯了,而不是人有問題。不能擊了他作為好孩子的自信心。 第六,放手讓他做讓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將來他會更積極主動地做事。不要過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說話,替孩子做決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這件事,也許孩子可以自己做了。 第七,讓孩子敞開心扉與人溝通是能力,把心里的想法說出來更是一種能力,一定不能認為孩子只是孩子,是善變的,更不要認為長大了會好的,其實陰暗已經嚴重的出現在這個家庭里,如若沒有制止與引導,長大只會更加嚴重與恐怖。 第八,強調所得到的東西,懂得愛親情友情,感官享受,強化這些“獲得”,讓他在享受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在享受。強化他的認識:我擁有很多,我現有的東西很珍貴。必須讓他知道這些親人們對他的好,不是應該的,不是必須的,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欠誰的,給他的愛,是大人們的負責任,他必須懂得感恩。 第九,必須懂得尊重他人 不管父母是什么身份,不管周圍的人是什么身份,必須要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沒有身份區別。也許是爸爸的朋友,也許是媽媽的同事,也許是爸爸的司機,也許是學校門口的看守員等等,這些和他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對他的給予,他必須心存感激。 尋找,積累,強化那些美好的積極的事物,是給孩子生活的最甜蜜禮物----每天都有收獲,有愛,明天會更好,要努力! 更多兒童素質教育領域專業知識和育兒美文,請持續關注動博士!喜歡的話歡迎點評轉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