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的核心是病脈證治 我們先來看《傷寒論》的題目 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辨陽明病脈證并治 辨少陽病脈證并治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 辨陰陽易差后勞復病脈證并治 從題目上明確看到了四個字,病脈證治。 所以,《傷寒論》從題目上充分體現了醫圣的治病原則,就是這四個字。 醫圣通過這四個字告訴我們,我們在面對疾病時,首先要辨病,其次辨脈,然后辨證,最后辨治。 那么,《傷寒論》里都辨哪些病呢?有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霍亂病、陰陽易差后勞復病。 從臨床角度看,當然最核心的就是六經病。 因此,我把《傷寒論》總結為病脈證治,傷寒辨病。 不能否認的是,六經病必須遵循病脈證治,霍亂病也必須病脈癥治,陰陽易差后勞復病更是必須病脈證治。 從整體框架上來看,《傷寒論》的確如此,按照病脈證治的原則來治病,就是在重復醫圣的治病思路。 現在經方界學習熱情高,人才輩出,但面對同一個病案時,一百個人卻能開出幾十個不同的經方,難道這幾十個不同的經方都能治好這同一個病人嗎?顯然不可能。出現這樣糟糕的現象,原因就是在于經方沒有標準,經方的應用缺乏原則。失去了原則,經方治病就變成了天女散花。 所以,必須回歸經典,病脈證治。 還是從病例來詳細解說吧。 我村里的那個病人,主訴:咳嗽一月。 六經病問診如下: 一、頭不疼,脖子不難受,怕冷,怕風,易出汗,脈浮有力。 二、口不苦,咳嗽劇烈時震得脅痛。不咳嗽時脅不痛。 三、口不渴,不怕熱,大便不干。 四、吃涼東西不難受。 五、手腳不涼。 六、精神可以,休息好。 從六經病的問診單可以知道,病人肯定是太陽病,并且出汗怕風,屬于桂枝劑。 關鍵是這里病人咳嗽劇烈時脅痛,不咳嗽時脅不痛。這說明脅痛是咳嗽的伴隨癥狀,因此可以忽略,所以少陽病排除。 最后,這個病人六經病定為太陽病,桂桂劑。脈有力,治從三陽病,從太陽病治療?,F在來看證,這個病人咳嗽,怕風,怕冷,自汗,脈浮,該用什么方呢? 傷寒論第18條 喘家作,桂枝湯加厚樸杏子。 第43條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桂枝三兩去皮,炙甘草二兩,生姜三兩切芍藥三兩,大棗十二枚擘,厚樸二兩炙,杏仁五十個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所以,我的分析過程是: 太陽病——脈浮有力——咳嗽、自汗、怕風——桂枝加厚杏子湯——微汗即愈。 處方: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桂枝12g,甘草8g,生姜12g,白芍12g,大棗4個,厚樸8g,杏仁8g。 泡半小時,水開后煮半小時。 喝藥后喝粥蓋被取微汗。避風一天,結果,當晚喝了第一煎后,身上出了微汗,咳嗽頓止。避風一天,痊愈。 治好了這個病人。順便說一句,在經方里凡是治喘的處方都能治咳嗽,凡是治咳嗽的處方也都能治喘。 病治好了,我來補充一下,這個病人的得病史。 一開始是感冒無汗發高燒,到了村里的診所,肌注安痛定后,立即輸液,燒退了,開始咳嗽了,身上一直出汗,覺得怕風,只要出了門風一吹就覺得身上難受加重。于是又輸了七天液,大劑量的先鋒霉素和清開靈。 誰知咳嗽日漸加重,于是到縣醫院拍片,診斷為急性支氣管炎,又開了一堆的消炎藥和止咳的中藥口服液,仍然無效,沒有辦法了,這才來找我喝中藥。 我心想,幸虧病人體格好,才在誤治一誤再誤的情況下,病始終在太陽經。 現在大家看43條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上面這個病人,輸了清開靈和大量的抗生素就相當于用了下法。誤用了下法后,病人咳嗽,這就是氣上沖。 第15條 太陽病,下之后,其氣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氣上沖,就是咳,就是喘。 我們學會了病脈證治的方法以后,就可以在臨床上化繁為簡。就可以從形形色色的癥狀中解脫出來。 因為我們需要的是辨六經病、金匱病。 大家不要慌,今天重點談了六經病的辨證。金匱病的辨證以后會講,大家學會了一點再學另一點兒。 太陽病的診斷有兩個標準:怕冷和脈浮。其中無汗是麻黃劑,有汗是桂枝劑,脖子僵硬、背部僵硬是葛根劑。 少陽病的診斷也有兩個標準,口苦和脅脹脅痛,見了口苦,見了脅脹、脅痛的病人就應該考慮少陽病。 陽明病的診斷標準有兩個:怕熱加出汗,大便干。 對于三陽病來說,就是這樣問診的。肯定不夠十分的全面和絕對的正確,但從臨床來說,正確率達到九成還是有把握的。 對太陰病來說,提綱證可以診斷,自利不渴可以診斷,但我在臨床上總結的經驗是:病人吃了涼東西難受的,就是太陰病。這個結果是無數醫案和數不清的病人中總結出來的。問題是有極個別病人,我問他們說:你吃了涼東西難受嗎?病人說:我從來不吃涼的,所以吃了涼東西是不是難受不知道。這樣的情況就需要用別的診斷太陰病的方法了。 用厥陰病的提綱證來診斷厥陰病,當然可以,但在臨床上不太方便。 我的方法是問病人手腳涼不涼?如果手腳涼,則考慮有厥陰病的可能。記住,是可能而不是一定。如果手腳不涼,則排除厥陰病。 對于診斷少陰病,則采用了提綱證,脈微細,但欲寐。我的經驗是少陰病病人共性是精神疲倦,休息差。 因此,少陰病的問診是問病人是不是有精神,睡覺怎么樣。 2、《金匱要略》的核心仍然是病脈證治 我們還是先來看看題目 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第一 痙濕暍病脈證第二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瘧病脈證并治第四 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 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并治第七 奔豚氣病脈證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并治第九 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 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并治第十一 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 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黃疸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十六 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第十七 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腫轉筋陰狐疝蛔蟲病脈證治第十九 婦人妊娠病脈癥并治第二十 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第二十一 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從上面的題目中,我們又看到了熟悉的字眼——病脈證治。 下面來看一個醫案 有個女病人,26歲,生了小孩后,心里煩躁,惡心嘔吐,自言精神錯亂,特別是小孩子一吃奶就心煩加重,西醫診斷產后抑郁證。 這個病人該怎么治療呢? 就讓我們用病脈證治里的金匱辨病的方法來治療吧。 第一步,這個女的是生小孩后得的病,因此,診斷為金匱病里的產后病。 第二步,我們來看金匱第二十一篇婦人產后病脈證治的原文: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方: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棗肉和丸,彈子大,以飲服一丸,日三夜一服。有熱者,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第三步,根據原文來處方。這個病人沒有喘,因此不加柏實。沒有熱,因此也不倍白薇。然后改丸為湯處方如下: 生竹茹6g 生石膏6g 桂枝3g 甘草21g 白薇3g 三劑 療效:一劑服后即癥狀大減,三劑后癥狀全消。服藥期間未讓哺乳。服藥后哺乳也未出現癥狀,服藥后乳汁量也未減少。半年后隨訪未復發。 上面這個病人采用金匱辨病就非常簡單,同時療效非常顯著。如果這個病人采用臟腑辨證或者傷寒辨證,療效真的不好說。 從這里可以明確看出,傷寒論采用的是傷寒辨病的程序,《金匱要略》采用的是金匱辨病的程序。 也就是說,經方的病脈證治包括兩套程序 一個是傷寒辨病的病脈證治;一個是金匱辨病的病脈證治。 采用病脈證治的程序來治療,還有一個更大的好處,就是一百個掌握了這個程序的醫生,面對上面的那個病人,就會開出同一個經方來,并且都能取得明顯的療效。這樣。經方的應用就有了規矩。 大家看一看,用金匱辨病法治療金匱病多么簡單,多么容易學會,療效又這么明顯。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大家都用同一套辨證體系,就會辨出同一個處方來,再也不會出現以前那樣同一個病人十人十方的局面。 這樣,中醫就有了標準,經方就有了標準。這個標準就是病脈證治,就是傷寒辨病,就是金匱辨病。 綜上所述,經方的核心就是四個字——病脈證治 。 在接下來的文章里,我們將一起學習如何病脈證治。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用到一些名人醫案,也會用到我治療的病案,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掌握病脈證治這個辨證體系。 ?? 葛根芩連湯講解 葛根芩連湯是陽明病處方,主要治療汗出而喘。所以,哮喘病可以見到,盜汗證也可以見到,出汗多的也可以見到。 葛根芩連湯脈是有力的,是實證。 臨床還有最常見的癥狀 1鼻子干 2額頭痛 3脖子難受 所以,大家見到了病人額頭疼,見到了鼻子干,就要高度考慮葛根芩連湯,特別是再加上脖子難受,就更符合了,當然了,必須脈有力。 葛根芩連湯大家平時很少用,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掌握葛根芩連湯的癥狀。 葛根芩連湯 病 陽明病 脈 有力 證 1 鼻子干,額頭痛,脖子緊 2汗出而喘 治 葛根芩連湯 葛根 黃芩 黃連 甘草 ——張慶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