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Hitzgerald 1896年~1940年),美國小說家。生于明尼蘇達州圣保羅市一個商人家庭。普林斯頓大學肄業。1917年入伍,但沒有上過戰場。1919年退伍,在一家商業公司當抄寫員,業余致力于創作。 他的創作傾向與“迷惘的一代”相似,表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年輕的一代對美國所抱的理想的幻滅。1920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人間天堂》,一舉成名。小說出版后他與姍爾達·賽瑞結婚。姍爾達對他的生活與創作影響很大,他的小說里許多女主人公都有她的身影。以后又出版了兩部短篇小說集《姑娘們與哲學家們》和《爵士時代的故事》,直到他的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出版,確立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 這部小說譴責以湯姆為代表的美國特權階級自私專橫,為所欲為,以同情的態度描寫了蓋茨比的悲劇,并指出他的悲劇來自他對生活和愛情的幻想,對上層社會人物缺乏認識。小說采取印象式的描寫手法,常用美麗奇特的比喻。作者的描寫既熱烈又冷靜,在歡樂的故事后面隱藏著一股哀傷的細流。 菲茨杰拉德用這部小說,講了“成功”的深刻內涵。 成功的標準是什么呢?就是名字被人記住,被人認清,身家萬貫,這樣的成功,我們會說是一個俗世的成功標準,有人會覺得俗氣,但不能否認這是大家公認的一個標準。古往今來好像都是這樣。 21世紀的今天,中國脫胎換骨,煥然一新。新興產物此起彼伏,令人耳新目異,一夜暴富,一夜成名,都已不再是神話,每天,每時,每刻,都有一個神話推翻另一個神話。成名的人比比皆是,就像網絡上的一些主播,粉絲動輒千萬,儼然成為很多年輕人心目的“成功人士”。 我竊以為:成名與成功是兩碼事;有錢和富有是兩碼事。 《了不起的蓋茨比》這部小說是記錄跟描述分析“美國夢”最好的一本文學經典,他告訴了我們,一個國家,整個時代一起在做夢的感覺;它告訴我們,一個做著這樣世俗成功夢的人,他的遭遇如何?最后當夢想幻滅之后又會剩下些什么?為什么這樣的一本書會成為整個20世紀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呢? 我先給大家摘一段文字:
蓋茨比不只是故事的主角、主人翁,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隱喻,或者說一個象征。我們在書里面會看到蓋茨比,在他家的豪宅里面,常常會在他豪宅二樓的陽臺,對著海灣伸出雙手,仿佛要擁抱著什么?擁抱什么呢?就是這個海灣對面另一個海角——上面有一座燈塔,它亮著綠燈,那個綠燈就代表著他的夢想。 電影海報 今天,我們都說他是關于美國夢的經典,但是當年這部小說出版的時候,其實非常不受注意,所有的內行人、評論家都說這是本好書,因為它的作者是當年美國稿費最高的作家之一,是當年美國最紅的暢銷作家,除此之外,說不出什么具體的內容。其實并不知道具體好在哪里。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美國政府干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就是在二戰期間,美國政府與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很多的書寄到前線,給美軍看。因為美軍在前線作戰休息的時候沒什么娛樂活動,就讓他們看書。看著看著,很多人感動的不行了,這本書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他們甚至連寫回家的家書都提到蓋茨比,了不起啊!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的小說啊!如此說來,是一場戰爭造就了這本書后來的命運轉折,于是50年代之后這本書聲名漸起,終于奠定了經典的地位。 讓我們回到這本書的時代背景,費茲杰拉德寫這本書是把這個故事設定在1920年代的美國東岸紐約附近紐約的長島去。1920年代是個什么年代?爵士年代。在那個時代里面呢,整個美國經歷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國力上升成為世界強國,富裕的不得了,那時候廣告業非常興盛,有全國廣告,大家都只是想著如何購物,如何消費,然后拼命的賺錢,物價上升得很快,大家炒股票、炒房地產…… 那是一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是傳統社會價值觀崩潰的世界。整個國家好像忽然很有錢了,國家也強大了,國家也在做夢了。人人都有錢了,或者很窮的人,都想著有天我要發財,我為了發財,我什么事兒都干的出來。我要致富,我要成名,那就是美國夢——一個物質世界的夢,是一個價值真空的夢。那就是了不起的蓋茨比,它所存在的世界,以及他所經歷的事件。留給我們今天的人,尤其今天的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警告。 蓋茨比為了黛西,改變自己人生的計劃,去掙錢。費茲杰拉德要努力的寫作也是為了掙錢,掙錢也是他的夢想。……所以很多人說《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本書》有很強烈的自傳色彩。 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人們看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沒有成就以前,切勿過分強調自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