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文學課的作業,需要重讀一遍《了不起的蓋茨比》,我很早就讀過這部小說,關于一個不可觸摸又燃燒不已的美國夢。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美國本科生的必讀書,重點不是書里的愛恨情仇,而是繁華時代的鶯歌燕舞,酒池肉林,預示著美國30年代經濟大危機(the great recession)的到來。 “他第一次見到黛西家碼頭末端的綠燈時,肯定也感到萬分驚喜”,這是小說開頭的一句話,結局卻是“世人皆知你我為勢不兩立的敵人卻不知我們曾是最親密的戀人”。眼中的綠光在你的心里明亮通透,現實的綠光忽明忽暗,因為它仍然是普通的肉體狂歡腐爛后或許僅存的磷光。 當虛妄的愛遮蓋你的眼睛,無助的彷徨在等待你所想象中的美好,現實總將你擊毀的體無完膚,不要說愛,愛本身就是個奢侈品,但是蓋茨比我還是很敬佩的,至少尼克說的對,杰伊,他們都是混蛋,加起來也趕不上你。 而看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當《young and beautiful》這首歌響起的時候,萊昂納多飾演的蓋茨比向黛西扔衣服的畫面太過難忘,那句“沒什么,只是看到這些突然很難過”“大概是我從沒見過這么美的襯衫”,是她不能開口的時間。那天黛西第一次來蓋茨比的家,他說:她使這一切熠熠生輝。那時的神情,被階級遮住了眼睛。 如果這部電影你只看到了愛情,說明你壓根沒看懂,蓋茨比一生壓根追尋的不是愛情,不是金錢,而是那個時代無法逾越的階級,所以他失敗了,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他代表著那個時代奮斗成富一代的青年們。 這就是那句臺詞為什么說:如果他只滿足于抱著她就好了。 充斥著被我們稱之為腐朽資本主義墮落年代的這部小說和電影,卻美的像詩。 她消逝在了她那奢華的房子里,消逝在了她那富裕充實的生活之中,留給蓋茨比的——只是一無所有。 而蓋茨比是愚者中的愚者,也是勇士中的勇士。一生只愛一個人,一世只懷一種愁。 自古空余恨的是他,千金換一笑的也是他。他是真正以夢為馬一路披荊斬棘的人。他當然了不起。 他愛的是他幻想的黛西,是那個不可觸摸又始終燃燒的美國夢。 蓋茨比信奉的那盞綠燈,是漸行漸遠的極樂未來,反映了當時美國人對待new money 和old money之間的區別和大家對于財富的追求和追尋。 這也非常像我們現在所處的這個時代。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所寫到的長島東卵區和西卵區,它們分別代表著有錢的老資產階級和沒錢的通過自己努力能獲得財富的新資本階級,非常像我們現在大城市生活,讀這本書你會發現,在城市尤其是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輕人,追求資本和地位,和小說的主人公很是相似。 但蓋茨比的最后結局,他最后的結局是失去了愛情,失去了金錢,失去了生命。 盲目的去追求金錢和地位,只是為了名利而活,而從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喜歡什么。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偉大之處,在于人性與欲望,關于夢想與幻滅。 小說在開頭就在隱喻,“如果沒有霧氣,我們就能看到海灣對面你家的房屋,你家碼頭的末端,一直亮著一盞綠色的燈。” 這盞綠燈,其實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物質與精神追求的隱喻,我們畢生為之奮斗,可望而不可得,而歷經千帆,我們終如所愿后,他在我們心中的那個符號性象征,已然消失。 就像蓋茨比,一定在某種時刻,對這種幸福,產生了一絲絲的懷疑,黛西遠遠不像她想象的那種美好,而是因為他的幻想太完美,他的幻想在她之上,遠在她之上,他帶著一種創造性的興奮的情緒,投身于這個幻想中,不停地為它增加光輝。 作家也通過這部小說,串聯起了三個不同階層的人,尤其是大量的描寫了礦工區,那種灰暗沉悶的景象,與長島和紐約的龐大城市繁華的景象形成了鮮明對比。 有人問我《了不起的蓋茨比》是一個什么樣的故事,我說:“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