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代的詩人,有“詩仙”之稱,也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唐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26歲的李白,來到了揚州旅舍。 晚上,他抬頭仰望夜空,看到一輪圓月,由此產生了思鄉之情,于是寫下了千古名詩——《靜夜思》。 這首詩一共有兩個版本,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 宋代版本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抬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第三種說法:有人認為“床”就是現代意義的床。 也就是歷代讀者都認為這是臥床或睡床的意思。 第四種說法:有人認為“床”是“窗”的通假字。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對“臥床”的說法產生了質疑。他們都認為:“這首詩應該是室外舉動。 如果詩人睡在床上,就不容易做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舉動。” 按照宋代的版本:“舉頭望山月”的話,又可以解釋為月光透過了窗戶,詩人可以通過窗戶,看到了外面的月亮,引發了思鄉之情。因此,又可以將它解釋為“窗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