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故鄉(xiāng)徐州,我愛從故鄉(xiāng)穿城而過的那條六百多年前因黃河改道而給徐州人留下的永遠的紀念——黃河故道,我的故黃河。 四十多年前,尚在懵懂少年時的我,帶著好奇,常常悄悄地溜到河邊玩耍。 那時的故黃河是一條悲傷的河,它面目萎黃,河裙襤褸,步態(tài)呆滯,懨懨而無生氣。兩岸低洼、矮小、潮濕、陰暗的茅屋鱗次櫛比,窄小的巷口、街道,到處是污泥濁水。 “黃河水,與堤平。堤外居民夜數(shù)驚”、“河水一石泥六斗,年年奔入洪澤口”“破浪掛城頭,城漫黃河水”。詩句是蒼涼的,故黃河是凄慘的。 然而,我仍把一腔摯愛傾注在故黃河里,它仿佛一條帶子,我還在襁褓之中母親結(jié)結(jié)實實扎住我的那種帶子,無論我走到哪里,故黃河都像那樣一條系在我身上的帶子。 1978年12月,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猶如一股強勁的東風(fēng)吹遍中國大地,翻開了新中國發(fā)展史上新的一頁,給我的家鄉(xiāng)徐州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俯視徐州城,黃河映帶流。”成了徐州人的古老記憶,故黃河終于蘇醒了! 斗轉(zhuǎn)星移,時光如梭,四十年彈指一揮間。跨越四十年,黃河故道實現(xiàn)全線貫通,一條曾經(jīng)斷流、破敗、淤塞的河道,被打通“經(jīng)脈”, 斷流了160年的廢舊黃河河道,活力再現(xiàn)。故黃河的水更清了,魚更歡了。如今的黃河故道,猶如徐淮大地上一條靈動的項鏈,它集特色農(nóng)業(yè)走廊、綠色生態(tài)走廊、旅游觀光走廊于一身。黃河故道正成為一條黃金水道,引領(lǐng)著兩岸人民闊步走在全面小康的道路上。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我聽到了故黃河清脆的歌聲,它步態(tài)悠閑,滿面春風(fēng),河畔亭臺樓榭掩映于蔥蘢綠樹間,夜晚,明亮的霓虹燈倒映水中,故黃河更顯通體透明,如詩如畫。它以一種奔流不息的姿態(tài),給古城徐州增添了幾許粗獷、幾許豪邁、幾許嫵媚、幾許秀麗。沿著故黃河邊順流而下,8處11座精美的雕塑會逐一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與遠近聞名的徐州云龍山、云龍湖,兵馬俑、楚王陵、呂梁山,莽莽蒼蒼,連成一片,氣勢磅薄,蔚成大觀。 眺望蒼穹,今日朝霞如此絢麗;浩瀚星空,明日徐州好夢成真。 我愛故黃河煙波浩渺;我愛九里山大氣凜然;我愛云龍湖風(fēng)光旖旎;我愛云龍山雄秀兼俱。 我愛古徐州,黃河如帶,群山如龍,秋風(fēng)戲馬。為我故黃河,為我徐州,且開懷,一飲盡千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