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三平 ▼ ▼ 孩子的培養最重要的是什么?相信很多家長、老師都明白,成績和分數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力和素養,才是培養孩子最重要的核心。多年來,每次高考改革都觸動著社會敏感的神經,牽動著莘莘學子的心。但不論怎么改,歷次高考始終難擺脫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桎梏,一考定終身的現象未能從根本上改變。
我國高考制度盡管歷經改革,但始終未能改變考試形式、選拔功能單一的命運,加之社會各界根深蒂固的唯分數論等觀念影響,導致素質教育和學生減負成為空中樓閣,歷次改革也收效甚微。當前新高考正在來臨,同時改革絕不可能就此止步,面對未來的改革,學生和家長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準備和調整呢?
高考改革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打破單一分數評價標準,雖然當前所謂的新高考并沒有獲得實質性突破,但不能說今后永遠不會突破。新高考傳遞出的“擴大學生選擇權,關注學生個性和特色”的意識需要所有人關注。進一步改革對學生分數之外的能力和素養會有新的要求,對孩子未來人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近年來,教育界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概念“核心素養”,并出現在國家文件中,教育部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核心素養”被置于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核心素養不同于一般意義的“素養”概念,“核心素養”的提出將重構未來教育圖景。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核心素養事關今后的課標修訂、課程建設、學生評價等眾多事項。
![]() 學生的核心素養到底包括哪些內容呢?當前已歸納為三大方面六大素養十八個基本要點。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十八個基本要點。根據這一總體框架,可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 ![]() (一)文化基礎。1.人文底蘊。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基本要點。2.科學精神。主要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包括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點。
(二)自主發展。3.學會學習。主要是學生在學習意識形成、學習方式方法選擇、學習進程評估調控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等基本要點。4.健康生活。主要是學生在認識自我、發展身心、規劃人生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具體包括珍愛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點。
(三)社會參與。5.責任擔當。主要是學生在處理與社會、國家、國際等關系方面形成的情感態度、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具體包括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等基本要點。6.實踐創新。主要是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為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 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具體具體細化為18個要點,各要點也確定了重點關注的內涵。
文化基礎——人文底蘊要點:①人文積淀②人文情懷③審美情趣;科學精神要點:文化基礎——科學精神要點:①理性思維②批判質疑③勇于探究。自主發展——學會學習要點:①樂學善學②勤于反思③信息意識;自主發展——健康生活要點:①珍愛生命②健全人格③自我管理;社會參與——責任擔當要點:①社會責任②國家認同③國際理解;社會參與——實踐創新要點:①勞動意識②問題解決③技術運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