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上海文廟最初的位置在哪里? 『答』上海文廟的舊址原在老城廂朝宗門 (今稱大東門) 學院路東段, 占地30余畝, 始建于元朝至元三十一年 (1294年), 清咸豐三年 (1853年) 毀于戰亂。以后, 崇尚儒學者建議重修文廟, 以祀孔圣, 咸豐五年 (1855年) 七月, 經上海道臺和縣署同意, 在西門內原游擊右營廢址 (即今文廟路215號) 建新學宮, 營造經費主要由當時沙船巨商郁泰豐捐助, 一年后完工。新學宮占地28畝余, 建有欞星門、泮池、大成殿、崇圣祠、明倫堂、尊經閣、儒學署、魁星閣等。上海建縣后, 縣衙門長期固定在一個位置, 沒有搬遷。今天的上海舊城里有一條叫“學院街”的路, 它的舊名就叫“縣前街”, 它的北面則有一條“縣后街”, 均是以縣衙門前和后得名的, 這樣就可以確定當時上海縣治的位置, 同樣也能確定文廟的位置, 它就在今學院路的北面, 四牌樓路的東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