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疾病,顧名思義,包括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其通常被定義為高脂血癥、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等,導致心臟、大腦和全身組織出現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 臨床上,心血管疾病常分為心絞痛、急性心肌梗死,腦血管病分為腦梗塞、腦出血等。 研究表明,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中老年人的'頭號殺手',全國患者人數已超過1億,這已成為影響長壽的關鍵因素。 在患者人群中,50歲的人群已成為'主力軍'。此時,已經形成了不良習慣,并且隨著抵抗力的減弱,心腦血管疾病更容易受到刺激和損傷。 50歲以后,想身體健康、長壽,盡量不要做這4件事,以免心腦血管'崩盤' 第一件:喜歡高鹽、高糖、高脂飲食 當人們達到50歲以后,味覺就會退化,許多中老年人會覺得食物很甜淡,喜歡吃一些重口味的食物,如高鹽腌制食品,高糖飲料,高脂肪油炸食品等。 這些食物雖然很美味,但它們是心腦血管的'殺手'。 高脂肪食物會使脂肪粘附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粘稠度,形成血栓,阻塞血管,高鹽食物可以加速10.4%的冠心病死亡,21.4%的高血壓性心臟病死亡,10.7%的中風死亡;高糖食物也會加速血管損傷。 因此,這三種食物最好遠離。 第二件:血壓控制不好 中年和老年人最容易患慢性病,特別是高血壓,中國每年導致900萬人死亡。 許多老年人不關心高血壓,降壓藥也是不常吃。然而,它是導致心肌梗塞、腦梗塞的基本疾病。 一旦血壓持續升高,身體的動脈壁就會因缺氧而營養不良,動脈內膜通透性會增加,血管壁會逐漸變硬并失去彈性,從而導致腦出血,導致高血壓腦病腦出血和腔隙性腦梗塞、腦中風等疾病。 第三件:久坐不動 有些老人習慣玩牌、下棋等,經常一坐就是一天,看似很享受,其實身體已經提出抗議。 長期久坐不動可導致下肢血液循環不暢,加速下肢靜脈血栓形成,一旦血栓脫落形成'斑塊',隨著血液流入心臟或大腦,就會誘發心肌梗塞、甚至腦梗塞。 如果再加上氣溫低等因素,更易誘發或加重膝關節的退行性病變。 因此,老年人應該每半小時起床動一次,不要長時間坐著,以免損傷身體。 第四件:煙酒不離手 人到中年,最離不開的就是煙酒,而對身體傷害最大的往往也是煙酒。 煙草中含有4000多種化學物質,其中以一氧化碳和尼古丁為主,吸煙會引起動脈內皮細胞肌球蛋白,形成動脈硬化,加速心梗和腦梗; 酒精還可以誘發酒精性心肌病,甚至導致心絞痛,心肌梗死。 所以,煙酒是心腦血管的大敵,一定要遠離。 身體有2處疼痛,警惕心腦血管疾病: 1、頭痛 當腦血管被阻塞時,流向大腦的血液受到影響,從而引起缺血性頭痛。 在早期階段,范圍可能很小,頭痛的癥狀不明顯。但是,如果是突然而劇烈的頭痛,伴有抽搐,或夜間突然頭痛,很可能會嚴重堵塞,應立即檢查。 2、心絞痛 心梗的明顯癥狀就是心絞痛,主要是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被脂質斑塊堵塞,導致心肌暫時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前胸疼痛。 常在勞累、情緒緊張、受寒后出現心絞痛的癥狀。 為預防心腦血管疾病,記住'三減、三懂': '三減': 1、減壓 高血壓與腦梗塞有關,腦梗塞很容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并促進血管內皮損傷。、血栓形成,易誘發腦梗塞。 因此,高血壓患者必須在平時控制好血壓,并遵照醫生的建議,定期服藥。 2、減脂 心梗的明顯癥狀就是心絞痛,主要是為心臟供血的冠狀動脈,被脂質斑塊堵塞,導致心肌暫時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前胸疼痛。 常在勞累、情緒緊張、受寒后出現心絞痛的癥狀。 3、減量 減少食物中的調味料量,少油、鹽、糖,每日鹽攝入量小于6g,每日食糖攝入量小于25g,同時醬油、雞精和其它調味品也要減少。 '三懂': 1、懂得健康飲水 水可以稀釋血液并減少血栓形成,特別是在清晨直到上午9點。根據調查,在此期間,超過60%的心腦血管事故發生在白天。 因此,記得在此時間之前和之后補充水分。 首先,早上起床洗漱后,喝一杯溫水,慢慢飲用,稀釋血液,減輕血管負擔; 第二,睡前喝一杯溫水有利于提高血液粘稠度,保濕呼吸道,幫助睡眠。 2、懂得補充 花青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