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底傷寒-上燒,下泄利。(葛根芩連湯) ★葛根芩連湯(厥陰風木太陰濕土)濕熱下注 消炎抗生素 葛根芩連湯證為里熱與外邪相結為患,故以汗出、急迫而喘,下利,脈促,心下痞為特征。 葛根芩連湯見于《傷寒論》第34條。臨床實踐表明,葛根芩連湯對于鼻炎、鼻衄、肺心病心衰、痿證、口瘡、盜汗、牙齦腫痛、頸椎病、糖尿病等疾病都有很好的治療作用,且療效明顯,值得臨床推廣。如治療陽明經脈循經之處,且病機相符之齒齦腫痛、三叉神經痛、痤瘡、頭痛、 下頜關節炎、鼻咽癌放化療后諸癥等,其活用之法,甚是巧妙,臨證之運用,療效頗豐。 ? ?葛根芩連湯體質 體格壯實,四肢及后背肌肉發達,面有油光,唇舌暗紅。易肌肉酸痛、周身困重,常有項背部不舒服。大便次數多而不成形。應酬多、壓力大的中年及中老年男性。 易患疾病譜:頸椎病,代謝紊亂綜合征與心腦血管疾病:如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壓、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腦中風。 ??《傷寒論·太陽病上篇》第35條:“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連湯主之。” 【組成】 葛根半斤、黃芩三兩、黃連三兩、甘草二兩。 概說 本方出自<太陽病上篇>第35條,原條j文:“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痢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連湯主之。”桂枝湯證理應以解肌發汗法治療,但醫者卻“誤下”,即以攻下瀉下法,所以造成下痢不止。而桂枝湯證出現的是緩脈,但出現“脈促”是因為用攻下法,造成心臟跳動加快,產生代償性的反應。“表未解也”就是表證仍在。“喘而汗出”是因為誤下,脈搏跳動快,造成喘又出汗,表示邪熱已進入陽明,所以縱使仍有桂枝表證,也應用葛根芩連湯治療。以攻下瀉下法,就會導致治療錯誤的情形 。 本方在《傷寒論》只出現一次,在本方前有桂枝人參湯,即理中湯的變方:“太陽病,外澄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這種表里不解,就用桂枝解表、用人參湯解里。所以我們從葛根芩連湯與桂枝人參湯兩個方劑對比,就可以提供臨床上辨證的依據。如果表未解,而脈緩無力,即使有下利而喘的里證,就以桂枝人參湯以治利,或以桂枝杏子厚樸湯以治喘。但是誤下造成下利不止,脈促有力,汗出而喘,表證未解,又不惡寒,是熱陷陽明,即使有桂枝之表證,也應從葛根芩連湯治療。 本方用葛根為君藥,黃芩、黃連、甘草為臣藥。用在解陽明肌表,兼清胃中里熱。吳謙先生特別加按語:“協熱利二證,以脈之陰陽分虛、實,主治固當矣。”也就是以陰脈陽脈辨別病的虛實,是非常恰當的方法。但他接著說:“然不可不辨其下痢之黏穢,鴨溏,小便或白或赤,脈之有力無力。”即黏穢的大便臭不住可聞,像鴨子大便軟軟地就不臭,鴨子的溏便是因邊吃邊拉,在腸管停留時間短。小便亦同,通常小便前段不臭,后段沉淀的味重,桂枝湯證的小便通常是清白,葛根芩連湯的小便是紅赤。另外脈有力用葛根芩連湯,緩而無力用桂枝人參湯。有人治療幾個月、幾年未好,就是辨證不清。本方也告訴我們,若誤下會造成脈促現象。為何會脈促?除誤下之外,食物消化不良、積囤于腸胃也會造成促脈,在臨床上還有另一原因就是心臟瓣膜閉鎖不全,二尖瓣脫垂所致。所以辨證要謹慎。 《傷寒論》是熱佳傳染病專書,告訴我們疾病的發展過程,例如桂枝湯癥處理不當,會演變成葛根湯癥;葛根湯癥處理不當,會演變成葛根芩連湯癥,再處理不當就變成承氣湯癥 。 葛根芩連湯其實就是消炎抗生素。有因腹痛、嘔吐吞酸進而頭痛,是因陽明經上升頭面,用本方可緩解陽明經病。另有神經炎、腦炎、腦膜炎、精神病等癥狀,也可使用。但因本方黃芩、黃連味苦,很多小孩或大人不愿接受,如果改善劑型,如用膠囊再濃縮倍數,減少吞服苦感,相信更能讓大眾接受。 中醫最牛消炎藥 常用消炎藥 處方:細辛10克 川烏10克 丁香10克 花椒20克 。 制法:把川烏搗碎 ,所有藥倒入乘酒精的250毫升的瓶子里,倒上70%的酒精,泡上。一星期后就可以用了,我家的已經4年了。 作用與用途: 1、消炎,比如受點小的外傷,用棉簽蘸藥擦傷口,我們從來不用創可貼, 此藥又殺菌又止痛,效果很好,不愛感染。 2、鼻腔發炎,有時摳鼻子弄不好就發炎了,挺痛,用棉花蘸上藥塞入鼻子里,用手在外面按按,開始殺的痛等一下就不太痛了,用幾次就好了,這幾年我和愛人治過好幾次都是兩三天就好了,如果嚴重就一天多上幾次藥。 3、男女外陰衛生,有時有炎癥摸一點很快就有效。 4、過年時我牙痛的要命,情急之下就用藥棉蘸上藥塞在牙上咬著,解決了臨時問題,當然不痛以后還要去醫院徹底解決問題 5、有時手腳扭傷,不揉,用藥摸在關節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總之,用處很多,而且不貴,大家可以泡一瓶家庭常備著,我們生活中常用到他,我們用一些,再補一些酒精。 ★誤下導致心煩腹脹者用梔子厚樸湯■
|
|
來自: 紫琪婉兒 > 《濕熱發黃(黃連解毒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