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組由于長期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的合成增多或排泄減少所致的一種慢性疾病,主要以高尿酸血癥、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沉積、慢性痛風性關節炎以及關節畸形、腎實質性病變和尿酸石形成為臨床特點,屬中醫學 “痹證”范疇。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條件、飲食結構的改變,痛風發病率呈日益增高的趨勢[1]。中醫藥在痛風治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現就中醫藥治療痛風的研究進展做一概述。 1 痛風病名中醫歸屬 中醫學對痛風的認識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早在宋元以前已散見于中醫文獻中。據現存中醫古文獻記載,“痛風”一詞最早記載于梁?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對于痛風的認識,歷代醫家各抒己見。根據痛風的臨床表現及發病特點,將其歸屬中醫學“歷節病”“白虎病”“白虎歷節風”“痹證”“痛風”等范疇。現代醫家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彭介壽通過對中醫古籍的深入調查和分析研究后,根據古人對“腳氣”的認識,并結合臨床,運用溫宣降濁、行氣決壅等治法,在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方面取得了明顯的療效。 宋紹亮根據高尿酸血癥的辨治規律,認為屬“血毒”“濁毒”,其關節癥狀表現與“白虎歷節”“歷節病”相似,而倡痛風非痹論。 曼琪認為,痛風其名為風而實非風,癥似風而本非風,痛風乃濁毒瘀滯使然,并于20世紀80年代倡議為“濁瘀痹”。 2 病因病機 目前,對于痛風病因病機的認識一直處于發展階段,各醫家通過自身臨床經驗總結,對其認識不盡相同,未能達到統一。 有的認為屬于“毒邪致痹”,考希良針對痛風性關節炎發作時疼痛的特點,提出了毒邪致痹的觀點,將毒邪分為內毒和外毒,提出脾胃失司,內生濁毒,腎失開闔,釀生濁毒,三焦不利,清濁相混共同導致內生之毒。有的認為屬于“濁瘀致痹”。 熊曼琪認為痛風濁毒滯留血中,不得泄利,初治未甚,可不發病;然積漸日久,愈滯愈甚,或偶逢外邪相合,終必瘀結為害。或閉阻經絡,突發骨節劇痛;或兼夾凝痰,變生痛風結節,久之痰濁瘀腐則見漬流脂濁,痰瘀膠固,以致僵腫畸形。然大多數醫家認為,痛風發病其本在臟腑氣血陰陽虧虛,痰、瘀、濕等邪痹阻。 潘善余、劉孟淵認為,脾腎虧虛是痛風的病機關鍵,而痰、濕、瘀是痛風的基本病機,飲食、情志、寒濕是痛風的相關致病因素,并主張把握病機,分期治療。 范琴舒提出, 痛風的病因病機是先天稟賦不足,飲食勞倦,損傷脾腎,陽氣虧損,寒濕內盛,瘀濁阻滯。且其寒之邪,多從外受;其濕之盛,皆因于內。屬于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致病。 3 辨證分型 對于痛風的辨證分型,因各醫家對病因病機認識的不同而不同。目前《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將痛風證型分為濕熱蘊結型、瘀熱阻滯型、痰濁阻滯型、肝腎陰虛型4型,并被臨床廣泛運用。 卜德勇從氣血津液入手,將痛風辨證分為津液耗損型、痰濕郁結型、陽虛寒凝型和氣虛血弱型4型。 蔣唯強在臨床中對急慢性痛風及高尿酸血癥,根據不同的癥狀體征,辨別不同的臟腑,分為肝膽濕熱型、脾腎濕濁型和脾腎虧虛型3型。有的醫家根據疾病動態演變進行辨證分型。 李素芝通過對高原地區172例痛風患者進行調查分析,發現高原地區痛風中醫辨證分型主要分為兩型:急性期辨證為濕熱下注、痰瘀阻絡;慢性緩解期辨證為脾腎兩虛、痰瘀互阻。 王正雨認為急性期多與風濕熱邪相合,多為風濕熱毒、痰瘀痹阻型。間歇期多為脾腎兩虛、肝腎虧虛型。 駱傳佳認為急性期主要表現為濕熱蘊結證,慢性緩解期可分為瘀熱阻滯證、痰濁阻滯證和肝腎陰虛證3型,間歇期為本病兩次急性發作之間無任何癥狀,僅見高尿酸血癥,臨床多表現為脾虛濕阻證。 4 治 療 辨證治療 鄧兆智將痛風分為濕熱痹阻、血瘀痰阻、肝腎陰虛3型。濕熱痹阻證,治部以宣痹湯加減;血瘀痰阻證,治療以桃紅飲合二陳湯加減;肝腎陰虛證,治療以獨活寄生湯加減,并取得了良好療效。方策等[15]根據本病特點,將其分為濕熱蘊結、瘀熱阻滯、痰濁阻絡、肝腎陰虛4型。濕熱蘊結型,治宜清熱利濕、活血散結,兼以清熱解毒,方用四妙散加減;瘀熱阻滯型,治宜清熱散瘀、通絡止痛,方用枝藤湯加減;痰濁阻絡型,治宜滌痰化濁、散瘀泄熱,方用滌痰湯加減;肝腎陰虛型,治宜滋肝補腎,方用六味地黃湯加減。結果168例痛風患者,按上述標準評定,治愈117例,占69.64%;好轉42例,占25.00%;未愈9例(皆為肝腎陰虛型),占5.36%。治愈好轉率為94.64%。 分期治療 張鐘愛等[16]根據痛風臨床表現的不同,將原發性痛風分為急性發作期、緩解期。急性發作期治宜清熱化濕、通絡止痛,自擬痛風。 1號方(蒼術、薏苡仁、牛膝、黃柏、車前草、玉米須、萆?、山慈菇)。緩解期熱毒之邪雖解,濕濁之邪纏綿,痹阻經絡關節,治宜清熱利濕、通絡化瘀。 2號方(蒼術、薏苡仁、牛膝、絡石藤、茯苓、玉米須、金錢草)加減。經上述治療后,關節疼痛減輕,血尿酸顯著降低。馮興華[強調痛風性關節炎應分期治療,認為急性期為濕、熱、毒、瘀痹阻關節,治宜清熱利濕、解毒祛瘀,方選當歸拈痛湯合四妙丸加味;間歇期為脾失健運、濕濁內生,治宜益氣健脾、化濕通利,方選四君子湯加味;慢性期為痰瘀膠著、虛實夾雜,治宜健脾益腎、化濁排毒,方選四君子湯合腎氣丸加味。 經驗方加減 靳紅微觀察痛風飲對實驗性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大鼠治療作用機制的研究表明,痛風飲具有良好的抑制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作用。其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中性粒細胞介導的炎癥,主要抑制前炎癥因子IL-1β,其次抑N-級炎癥細胞因子IL-6等途徑,從而達到抗炎的效果。韓宏妮等[19]通過觀察痛風合劑(痛風1號、痛風2號)對高尿酸血癥小鼠的實驗,得出痛風1號能顯著抑制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大鼠的右后踝腫脹度、血清IL-1β、TNF-α水平及關節滑膜炎性細胞浸潤,減少尿酸鹽晶體沉積;痛風2號可降低高尿酸血癥小鼠的血尿酸水平。 經方治療 陳光亮研究加味四妙湯對動物痛風性關節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機制,結果發現,加味四妙湯能明顯降低大、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增加尿酸相對排泄量;顯著抑制尿酸鈉致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大鼠關節腫脹度,改善大鼠步態,降低關節浸出液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含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