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跟古玩或收藏沾點邊的朋友,都對紫砂壺如雷貫耳。 從帝王御制到淪落鋪地,再到如今的不菲身價,紫砂壺的發展真可謂是一波三折。 顧景舟的紫砂壺便是如此。 ![]() 多年前,當時代還處于戰爭時期,紫砂行業不景氣,顧景舟的一把壺最高不過兩百多元,而如今,顧景舟的真品已是千萬天價。 對于收藏家來說,這種收藏類的紫砂壺最重要已經不僅僅是壺的實用價值,更重要的是藝術文化價值。 紫砂壺之所以被稱為“藝術品”,是因為它與傳統的“詩、書、畫、印”藝術完美結合在一起,是一種“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形式。 ![]()
范永軍·傳爐壺 一件好的紫砂壺,除了講究形式的完美與制作技巧的精湛,還要審視紋樣的選擇、裝飾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 一件優秀的紫砂作品,必須能夠抒發藝術的語言,能夠陶冶性情,啟迪心靈,帶給人審美的感受。 收藏類紫砂壺中最具收藏價值的便是顧景舟的作品,然而,市場上假冒偽劣者多,上當受騙者更多。 顧景舟做這種壺能成為泰斗? 對比下圖的真品看看! 從幾十元到幾萬元,底款為顧景舟的紫砂壺不可謂不多,藏家收藏收藏顧景舟的壺一定要確保真品。 砂軒現有顧景舟大師真品紫砂壺兩款,皆為藏家經專家鑒定的藏品,并有顧景舟愛徒出具收藏證書,可以當場驗壺,渠道正規,官方認證。 藏六方·顧景舟 此壺以純凈紫泥制作,通體陽線筋紋排布,六條線條從壺紐頂端一瀉而出,經蓋面、蓋沿、壺口頸、壺身收至壺足,呈現六方。 壺鋬耳形稍圓,二彎流,均布以六條曲線,依壺造勢,壺體線條飽滿,向外賁張。整壺線條明晰利落,雖方似圓,雖圓卻方。 壺蓋穹窿向上凸起,整壺呈現出蓄勢待發之勢,色紫悅目,品讀有味。 隨壺附有顧景舟愛徒葛陶中證書。 九頭醒鐘茶具·顧景舟 此套具共有一壺四杯四碟組成,壺身呈上寬下窄之筒狀,直流之盡頭壺嘴稍侈,恰到好處。 耳形柄,嵌蓋式,柱狀鈕與壺身形制呼應。茶杯內壁及碟面均掛白釉,釉面瑩潤,微微泛黃。 里白釉外紫砂的裝飾方法始見于清代乾隆年間,至晚清十分流行,一般用于餐飲器具及文房用品。建國初期,此類裝飾方法曾再度應用于制作紫砂器皿。 壺底鈐“曼晞陶藝”款識,為顧氏早期用印,“曼”代表美,“晞”即曙光初露,寓意了其壯年時期的遠大抱負。 顧景舟大師真品,其價值不言而喻!此壺附有專家鑒定證書。 顧景舟真品有價無市,藏家即使有真品也大多自藏而不愿轉讓。 如今砂軒覓得真品紫砂壺,以饗朋友。 這正是: 黃金萬兩容易得,曼晞紫砂難再求。 天時地利砂軒遇,好壺只待有緣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