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歷史去旅行 第01篇:北京古跡游玩攻略(上)古都旅游不只是擁有千年古都史的西安、洛陽,其實北京現存的著名古跡也非常多。這座擁有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城市,孕育出了故宮、頤和園、天壇、雍和宮、八達嶺長城、十三陵等眾多名勝古跡,本期,阿椒就送你這份5000字的最全北京古跡游玩攻略,讓你6天玩遍北京最主要的名勝古跡! 北京古跡游玩攻略
上午:第1站 天安門城樓(1小時)天安門城樓,位于北京皇城中軸線上,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總高34.7米,最下面是漢白玉石的須彌座,座上為高10多米的紅色墩臺,城臺下有券門五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北京乃至中國的象征。 天安門城樓 歷史: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于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清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民國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日,故宮博物院成立,天安門開始對民眾開放。 天安門城樓 旅行提示:天安門一帶安檢比較嚴格,排隊時間較長。 穿過天安門城樓,再經過端門,就是下一站故宮的入口午門了。現在故宮已不在現場出售紙質門票了,只能在網上訂票,刷身份證進入,小伙伴們需要提前在網上購買門票。 目前天安門城樓正在修繕之中,暫時不可以登樓參觀,預計2019年4月底恢復開放。 故宮 午門 上午:第2站 故宮(5-6小時)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已經有近600年的歷史,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景區。擁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是世界上保存最大、最為完整的古代皇家建筑群。也是北京名氣最最最大的景區,網紅劇《延禧攻略》《甄嬛傳》《如懿傳》的原型地。 太和殿 歷史:故宮始建于明永樂四年(1406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直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才建成。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后,這里就成了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直至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也就是到這時,紫禁城才改名為故宮。) 中和殿 保和殿 故宮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墻,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筒子河)。 宮內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 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后三宮,是皇帝和 皇后居住的正宮。 鐘表館 旅行貼士:故宮非常非常大,可能用一天也看不完,所以推薦一種看精華的路線。門票確實杠杠的便宜,淡季40元,旺季60元,學生還是半價。館中館的鐘表館和珍寶館,也才各10元。故宮每周一都閉館休息。 需要提醒的是,故宮是不能走回頭路的,小伙伴們只能從南面的午門進入,再一路向北從在神武門離開。 珍寶館 參觀路線:從南面的午門進入,再進入太和門,依次參觀前朝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轉向右側,前往鐘表館和珍寶館。鐘表館設在奉先殿內,共展出十八世紀中外制造的各式鐘表一百二十三件。 珍寶館緊靠鐘表館,位于故宮皇極殿西廡、養性殿、樂壽堂和頤和軒里。珍藏了故宮內的各色寶石,金銀器皿,珍珠翡翠,象牙玉雕等舉世無雙的珍寶,還有一面宏偉的九龍壁。 延禧宮 離開珍寶館,回到乾清門,繼續參觀后宮的三大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向東參觀東六宮:承乾宮、雍和宮、景仁宮和延禧宮等。向西參觀西六宮:儲秀宮、翊坤宮、啟祥宮和永壽宮等。(這里就是影視劇里各個小主宮斗的地方。) 神武門 最后,參觀最北側的御花園,買點故宮的紀念品,再從神武門離開。而正對著神武門的一座小山,就是下一個目的地:景山公園了! 下午:第3站 景山公園(1小時)景山公園,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也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御苑,北京城內登高遠眺,俯瞰故宮的最佳地點。 景山公園 歷史:元代時這里就是個小山丘,名'青山'。明代興建紫禁城時,將開挖護城河的泥土堆積于此,砌成一座高大的土山,叫'萬歲山',因曾在此堆放煤炭,故有'煤山'俗稱。 而景山最有名的是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軍攻入北京,明思宗朱由檢縊死于景山東麓一株老槐樹上。 俯瞰故宮 旅行貼士:景山公園很小,門票只需2元! 參觀路線:從南門進入,參觀綺望樓,登臨景山上的五方亭(自東向西依次為觀妙亭、周賞亭、萬春亭、富覽亭、輯芳亭),最高點是萬春亭,相對高度為45.7米,是俯瞰故宮的最佳位置。 五方亭 之后再參觀景山東麓的崇禎自縊處,這里原有一株向東傾斜的低矮老槐樹,可惜上世紀60年被砍掉了,現在這棵是新移栽的。(景山的北側還有壽皇殿及周邊建筑群、永思殿、觀德殿等,但目前無法參觀。) 游玩結束后,小伙伴們可以選擇從東門或者西門離開,結束第1天的旅程。 什剎海
上午:第4站 什剎海(3-4小時)
什剎海歷史文化旅游風景區是最有老北京味道的地方,被人譽為北方水鄉,這里布滿了彎彎曲曲的老胡同、還有恭王府、廣化寺、火神廟等古建筑,宋慶齡故居、郭沫若故居等名人故居。更有老北京城內難得的一大片水域,夏天可以體驗藍天白云荷葉飄飄,冬天可以體驗湖上滑冰的樂趣。 什剎海冰場 歷史:什剎海也寫作“十剎海”,因為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因此而得名。元代什剎海便已存在,名叫海子,是元大都規劃設計的依據之一, 全城自北向南的中軸線是緊傍它而選定的。從此什剎海始成為元、明、清三代城市規劃和水系的核心。后來什剎海水面逐漸縮小,形成了如今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的格局。 銀錠橋 旅行貼士:什剎海景區是免費的。除了步行,小伙伴們還可以乘坐一輛人力三輪車、騎上一輛共享單車,隨性的東看西看當一個胡同串子,真正體驗一下老北京人的生活。 參觀路線:從景區的南口(荷花市場牌坊)進入,沿著湖邊順時針參觀,經過酒吧一條街,銀錠橋、什剎海公園、匯通祠、宋慶齡故居、望海樓、龍華寺、廣化寺、煙袋斜街、火神廟、后門橋等建筑。 煙袋斜街 什剎海一帶還是北京美食的集中地,什么烤肉季、姚記炒肝、東來順火鍋、護國寺小吃,還有胡同里各處都有的老北京炸醬面、爆肚、冰糖葫蘆、驢打滾、艾窩窩、焦圈、豆汁等等特色小吃店。此外,這里還有很多文創小店、書吧咖啡廳。 火神廟 下午:第5站 鐘鼓樓(1-2小時)鐘鼓樓就在什剎海的附近,緊靠煙袋斜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北側的鐘樓和南側的鼓樓,兩樓前后縱置,氣勢雄偉,是元明清三代北京城的報時中心。也是全國規模最大,形制最高的鐘鼓樓。 鐘樓 歷史:北京鐘鼓樓始建于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當時位置處于在大都城(即今北京)的中心位置,后毀于火。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重建鐘鼓樓,并確立了其位于都城南北中軸線北端的地位。目前所見到的鼓樓建于明代,鐘樓則建于清代。 鼓樓 旅行貼士:鼓樓門票:20元,鐘樓門票:15元。通票:30元。鼓樓每天還有擊鼓表演。 參觀路線:鐘鼓樓景區不大,先登哪座樓都可以。這里可以眺望整個北京城,需要提醒的是樓內樓梯非常陡峭,身體不好的老人或小孩,就不建議上樓了。 參觀完鐘鼓樓后,可以向東沿著鼓樓東大街步行或者滴滴、騎車就可以抵達不遠處的南鑼鼓巷北口了。 鼓樓表演 傍晚:第6站 南鑼鼓巷(1-2小時)南鑼鼓巷雖然只有700多米長,卻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區之一,還是全國唯一一處保存完整的元代胡同院落區,非常具有歷史價值。如今,街邊開滿了琳瑯滿目的文藝小資店鋪,更成為一處北京旅游不可不去的網紅胡同。 南鑼鼓巷 歷史:南鑼鼓巷南北走向,東西各有8條胡同整齊排列著,呈“魚骨狀”,延續自古以來的“棋盤式”格局,整個街區猶如一條大蜈蚣,所以又稱蜈蚣街。據說以前在南鑼鼓巷的最北處有兩眼古井,恰好就成了這條蜈蚣的兩只眼睛,是最賦有老北京風情的街巷。 文宇奶酪店 旅行貼士:南鑼鼓巷是免費的。 參觀路線:南鑼鼓巷是一條南北方向的直胡同,小伙伴們可以隨性的參觀游覽。其中可以推薦的是:南鑼鼓巷的49號是老北京最好吃的奶酪店—文宇奶酪店,酸梅湯也是這里的特色。排隊要趁早,這里可是限量銷售的。晚上就可以在附近的特色美食店就餐了,結束第2天的旅程。 南鑼鼓巷
上午:第7站 雍和宮(2-3小時)雍和宮位于北京城東北角,是雍正皇帝年輕時的府邸,也是乾隆皇帝出生的地方,后來被改建為北京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北京香火最旺的寺院。其建筑風格獨特,融漢、滿、蒙等各民族建筑藝術于一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 雍和門 歷史:雍和宮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皇帝將此處賜予四子雍親王 ,稱雍親王府 。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為行宮,稱雍和宮。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駕崩,曾于此停放靈柩。 又因為乾隆皇帝誕生于此,雍和宮出了兩位皇帝,成了“龍潛福地”,所以殿宇為黃瓦紅墻,與紫禁城皇宮一樣規格。 雍和宮殿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改為喇嘛廟,特派總理事務王大臣管理本宮事務,從此雍和宮就成為清朝中后期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旅行貼士:門票25元。乘坐地鐵2號線、5號線在雍和宮站下車即可到達。 雍和宮內的香都是免費贈送的,不能再帶外香進入,小伙伴們可以在昭泰門那里領香。還有,殿內的佛像是禁止拍照的。 法輪殿 參觀路線:雍和宮坐北朝南,整座寺廟建筑分東、中、西三路,其中最主要的中路由七進院落和五層殿堂組成,左右還有多種配殿和配樓。 游覽的路線也以中路建筑為主,從南面大門的牌樓進入后,穿過昭泰門進入主要建筑區,再依次經過雍和門(又稱天王殿)、四體文碑亭(又稱御碑亭)、雍和宮殿(即一般寺院的大雄寶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最高的建筑,閣內有一尊高達18米的彌勒佛)、綏成殿(白傘蓋殿)等。 萬福閣 參觀完后,小伙伴們再原路返回,從進來的入口離開。之后穿過雍和宮大街,前往今天旅程的第2站,國子監街上的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 大成門 下午:第8站:孔廟與國子監(2-3小時)北京的孔廟和國子監位于雍和宮對側的國子監街,始建于元代,尊崇左廟右學的古制,兩組建筑群都采用沿中軸線而建、左右對稱的傳統建筑方式,既是皇帝祭祀孔子的場所、也是中央最高的學府和掌管國學政令的機關。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 孔廟國子監位置圖 歷史:孔廟又名'先師廟', 與南京夫子廟 吉林孔廟和曲阜文廟并稱為中國四大文廟。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明永樂九年(1411年)重建。之后又經過了明清兩代多次重修,但雖經過了歷代重修,其結構基本上仍然保存了元代的風格,很有皇家氣派。 大成殿 國子監始建于元大德十年(1306年),明初曾改為北平府學,永樂二年(1404年)改名國子監,清朝沿襲之。 旅行貼士:門票:30元。每周一休息。 乾隆石經 參觀路線:從孔廟的正門“先師門”進入之后,可以看見一座孔子雕像和兩側的進士碑林,共198通,碑上刻有進士姓名、次第與藉貫。明清兩代的知名人士于謙、袁崇煥、林則徐的名字都在其間。 琉璃牌坊 穿過第二道門“大成門”后,左右兩側共有11座御制記功碑碑亭。經過這些碑亭,是祭祀的主殿“大成殿”。殿前有600余歲的古柏“除奸柏”,還有乾隆皇帝賜名的一口古井“ 硯水湖 ”。 “大成殿”紅墻黃瓦,重檐廡殿頂,下有月臺,是這里最高等級的建筑。殿內主座設有孔子畫像及其神牌位。主位兩側分立有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大弟子的配享牌位和“十二哲”。 辟雍 大成殿之后還有崇圣祠,用以祭祀孔子的父母以及先。參觀完這些孔廟建筑之后,再轉而進入西側的展廳,參觀著名的“乾隆石經”,一路向南,離開展館后再從持敬門進入國子監。 國子監的參觀從進入二門'太學門'開始,門內甬道上有一座琉璃牌坊,三門四柱七座,是北京唯一一座專為教育設立的琉璃牌坊。牌坊正背兩面刻有“圜橋教澤”、“學海節觀”,均系乾隆皇帝御書。 彝倫堂 再向前參觀就是主體建筑辟雍,建于一座圓形水池的四方高臺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攢尖頂殿宇,四面開門,象徵著天圓地方。乾隆皇帝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以示中央政府對高等教育的重視。 再向北就是彝倫堂,為國子監的藏書處。最后是敬一亭,位于在彝倫堂之后,是國子監祭酒辦公的場所。 國子監街 除了參觀孔廟與國子監,大門外的這條有著700多年歷史的國子監街(又名成賢街)也是不可錯過的。這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上共有4座原汁原味的清代一間式彩繪木牌樓,可是北京保留牌樓最多最完整的一條街哦。 地壇方澤壇 下午:第9站 地壇(1-2小時)離開國子監街之后,沿著雍和宮大街一路向北,穿過北二環,不遠處就是下一個目的地地壇公園了!兩地相距很近,步行即可到達。 地壇公園又稱方澤壇,是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可能很多小伙伴知道地壇都是因為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吧。 皇祇室 歷史:地壇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嘉靖十年方澤壇建成后,明世宗朱厚熜親自去祭祀,成為地壇首次祭祀大典。 直到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光緒皇帝親詣方澤行禮,成為最后一次皇帝親祀。從1531至1911年,明清兩朝連續381年在此祭地,是歷史上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祭地之壇。 鐘樓 旅行貼士:地壇門票:2元。皇祇室門票:5元。 地壇廟會:除了參觀古跡本身外,每年春節舉辦的地壇廟會也是不可錯過的文化大餐。小伙伴們可以在這里看到綜藝演出、非遺文化展示、精品年貨、傳統小吃等等。 今年的廟會將于2月5日(正月初一)至2月9日(正月初五)舉行,歷時5天。每天8:30—17:00。門票:10元。 西門 牌坊 參觀路線:地壇擁有方澤壇、皇祇室、牌樓、齋宮、宰牲亭、神庫、神馬殿、鐘樓、養生園等部分。但其實保留、開放的建筑很少,主要參觀南側的方澤壇(祭地的地方)、皇祇室( 供奉皇地祇神,五岳、五鎮 、四海、四瀆 、 五陵山神位的地方)最后從地壇的西門離開,結束第3天的旅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