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天文知識,展現天文之美 ——徐剛的天文科普美術 徐剛,天文科普美術創作者,致力于星圖繪制、中國星空題材繪畫和少兒天文科普繪本創作,通過繪畫表現天文之美,傳播天文知識。著有天文科普繪本《小彗星旅行記》,天文科普書籍《星空帝國——中國古代星宿揭秘》《郵票上的天文學》等,先后為《天文愛好者》《國家天文》《國家地理》《博物》等雜志創作天文插畫、星圖百余幅。 天文圖 中國古代有一套不同于西方的星座體系,共有283個星座1464顆星,并劃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個星組。本圖仿宋代蘇州石刻天文圖繪制,以北天極為中心,描繪了北緯35°地區可見的全部天區。 全天88星座圖 步天圖 仿照北宋的《新儀象法要》星圖繪制。天赤道附近的天區采用橫圖形式繪制,北天極附近的天區采用圓圖形式繪制,以減少星座的變形。 日中星鳥 《尚書·堯典》記載了帝堯任命四位天文官員,分赴東、西、南、北四方觀測鳥、火、虛、昴“四仲中星”,以確定季節編制歷法的事跡。四仲中星中“日中星鳥,以殷仲春”一句,是說“鳥星”(即二十八宿中的星宿)在晝夜平分的春分時節,出現在日落后的南方中天。 宵中星虛 《尚書·堯典》曰:“宵中星虛,以殷仲秋。”大意是晝夜等長的秋分日,夜幕降臨時“虛宿”恰好位于正南方的天空。 農祥晨正 《國語·周語》云:“農祥晨正,日月底于天廟,土乃脈發。”意思是:黎明時“房宿”四星正南正北一字排開,此時太陽和月亮都運行到天廟星,凍土開始解凍,意味著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七月流火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出自《詩經》中的《國風·豳風·七月》。這里的“火”并不是形容天氣炎熱,而是指一顆恒星——大火星。流火就是日落后大火星逐漸向西邊下落。這個現象預示著暑熱已退,寒冷的季節就要到來,所以接下來的九月就要加衣服了。 古人將北斗看作天帝的御用車駕載著天帝巡游天宇。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說:“斗為帝車,運于中央,臨制四鄉。分陰陽,建四時,均五行,移節度,定諸紀,皆系於斗。” 三星高照 參宿七星中間的三顆星靠得比較近,顏色和亮度相當,且排成一條直線,古代稱其為“三星”。每當春節來臨,日落后參宿三星恰好升到正南方的最高處,這就是民諺所說的“三星高照,新年來到”。民間稱這三星為福、祿、壽三星,蘊含著“幸福美滿、吉祥富貴、健康長壽”的美好祝福。 參為白虎 參宿為二十八宿中的西方七宿之一。《史記·天官書》說:“參為白虎,觜為虎首。”從整體上看,參宿細腰寬背的形態,恰似猛虎的身軀,參宿四、五為兩條前腿,參宿六、七為兩條后腿,觜宿則剛好位于虎頭的位置上。 過洋牽星 古代的航海者很早就知道利用星斗來導航。明代鄭和下西洋,使用了一種名為“牽星術”的方法,測量沿途星象并借此確定船隊的大概位置。 四季星空——春 四季星空——夏 四季星空——秋 四季星空——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