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十二條經脈,是聯絡運行氣血、臟腑肢節、溝通內外的重要通道。 體內的經絡擁堵,勢必造成氣血運行阻礙,養分不能運送過來,垃圾無法及時排出,相應的臟腑功能受到影響,久之疾病形成。 循著經絡按摩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有些部位特別痛,“痛則不通”,這說明經絡有堵塞。實際上每條經絡都有它容易堵塞的幾個穴位,探查到這些痛點,有時候會發現,很多時候我們煩惱的一些小毛病也迎刃而解了。 肝經 肝經不通的表現: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脅脹痛;眩暈、血壓不穩、易怒沖動;皮膚萎黃、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經不調、乳房疾病、小便黃;眼干、眼澀、眼疲勞。 肝經易堵塞穴位:陰包穴、太沖穴、期門穴 肺經 肺經不通的表現:怕風、易汗、咽干、咳嗽;過敏性鼻炎、皮膚干燥、易過敏;動則氣短、胸翳、面部無華。 肺經易堵塞穴位:孔最穴、魚際穴 脾經 脾經不通的表現:脘腹脹氣、消化不良、口淡;易嘔吐作悶、易倦怠、虛肥;頭脹、頭腦不清、濕氣重、下肢腫脹、便溏;面部微黃、眼袋明顯;關節酸脹。 脾經易堵塞穴位:地機穴、三陰交穴、太白穴、公孫穴 心包經 心包經不通的表現:失眠多夢、易醒、難入睡;心煩健忘、胸翳悶、口干;神經衰弱。 心包經易堵塞穴位:天泉穴、郄門穴、肘下2寸 三焦經 三焦經不通的表現:偏頭痛、頭暈耳鳴、上熱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膚易過敏;肌肉關節酸痛、無力、食欲不振。 三焦經易堵塞穴位:四瀆穴、消濼穴、翳風穴、角孫穴 膽經 膽經不通的表現:口干口苦、偏頭痛、易驚悸;愛嘆息、便溏、便秘、皮膚萎黃;消化不良、關節痛;痰濕結節積聚。 膽經易堵塞穴位:肩井穴、風市穴、懸鐘穴、臨泣穴 腎經 腎經不通的表現: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經不調、性欲減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頻、尿少、尿黃。 腎經易堵塞穴位:照海穴、大鐘穴、水泉穴 胃經 胃經不通的表現:咽喉痛、胃痛、怕熱、消化不良;倦怠、膝關節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體消瘦。 胃經易堵塞穴位:髀關穴、梁丘穴、豐隆穴 膀胱經 膀胱經不通的表現:惡風怕寒、頸項不舒、腰背肌肉脹痛;腰膝酸軟、靜脈曲張;尿頻、尿多、尿黃、前列腺肥大。 膀胱經易堵塞穴位:昆侖穴、承山穴、合陽穴、委中穴 心經 心經不通的表現:心煩、心驚、心悸、心悶、心痛;氣短、憂郁易怒;口腔潰瘍、口干口臭。 心經易堵塞穴位:少海穴、靈道穴、通里穴、陰郄穴、神門穴 大腸經 大腸經不通的表現:下牙痛、頭痛、口干、皮膚易過敏;青筋斑點多、腸胃功能減弱;肩頸痛、慢性咽喉炎。 大腸經易堵塞穴位:手三里穴、合谷穴、手五里穴 小腸經 ![]() 小腸經不通的表現:小腹繞臍而痛、心翳、頭頂痛;易腹瀉、手腳寒涼;吸收不良、虛肥;肩周炎。 小腸經易堵塞穴位:天宗穴、后溪穴、肩貞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