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商書故事解26 190122 -------- 坎上艮下《39蹇》周人歷經幾代人的磨難,終成正果,一統(tǒng)天下。 坤上巽下《46升》周成王為避免王權爭奪干戈不息,將同胞兄弟殺絕。 -------- 《39蹇》jian3 (周人歷經幾代人的磨難,終成正果,一統(tǒng)天下) 【蹇=磨難=不順利】 卦辭: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磨難困頓,令周人數(shù)度退回西南老家,無法突破東北向的商人,周人潛藏家鄉(xiāng)勵精圖治,終于一統(tǒng)天下修成正果) 初六:往蹇,來譽。 (季歷前去朝歌遭到文丁誘殺,姬昌寧死趕赴朝歌報父仇、得到四方諸侯的同情與贊譽) 【文丁假戲真做,將誘騙季歷用的西伯爵位,真的就賜給姬昌、成為西伯】 【從亶父周公、季歷西伯、姬昌周侯來看,商朝的位階順序是(侯-伯-公),和周朝排定的(公-侯-伯-子-男)不一樣,商朝的公在地方,周朝的公在中央】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壓下滿腔怒火的西伯在商人面前低調行事,卑躬屈膝俯首稱臣、甘做商人的女婿) 九三:往蹇,來反。 (西伯等到機會、馬上聚卒興兵,前來征討) 【這是號稱第一次伐商的盟津退兵,見07師卦。可見兩次伐商的說法是武王自己發(fā)布的說詞】 六四:往蹇,來連。 (吸取祖、父兩代孤軍作戰(zhàn)慘遭敗亡的教訓,武王聯(lián)和四方諸侯一起反商、最終大獲全勝一統(tǒng)天下) 【這是號稱第二次伐商的牧野之戰(zhàn)武王克商,真正的伐商只有這一次】 九五:大蹇,朋來。 (周公禮賢下士,謙恭待人,招來四方英俊,賓客盈門。他攝政七年,將政權平穩(wěn)過渡給成王,為世人稱道)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年幼成王得到周公庇護,平定管蔡之后還政成王。大周江山穩(wěn)定,老百姓看來都過得上好日子了) -------- 《46升》 (周成王為避免王權爭奪干戈不息,將同胞兄弟殺絕) 【升=陟=死也】 【《今本竹書紀年》“成王三年王師滅殷殺武庚,伐奄,滅蒲姑。成王四年王師伐淮夷,入奄。成王六年大搜于岐陽。成王七年周公復政于王,冬,立高圉廟”。周公大搜在搜誰?成王立廟立誰的廟?46升卦言之有物,這趟成王周公的聯(lián)合作業(yè)不容懷疑,只是史書不敢明寫罷了】 卦辭:升,元亨,用見大人,勿恤,南征吉。 (處決,有利于國家安定,比之于百姓淪落戰(zhàn)火,用不著憐惜這些王弟,成王的決定是前往荊楚追捕這些王弟) 初六:允升,大吉。 (成王起先并未打算處死王弟,還想保留活路) 九二:孚乃利用禴,無咎。 (周公將捕獲的王弟投入牢獄,一視同仁) 【周公是被騙了?還是聯(lián)合作業(yè)?箕子先生未下結論】 九三:升虛邑。 (成王自己考慮的結果、是將王弟送往冥冥世界) 六四:王用享于岐山,吉,無咎。 (王室成員按律得歸葬岐山,成王將王弟全部處決,無一幸免) 六五:貞吉,升階。 (處決完畢,成王立即向國人公開,并為他們設置靈堂,舉行公祭)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貞。 (處死,是為了避免日后的王位之爭) 【這一句是箕子先生從游牧狼族的角度立論,狼王爭位本就平常,因而發(fā)動征戰(zhàn)那就是全民的不幸。而農耕羊族的看法不同,王室斗爭還要從忠孝節(jié)義立論、先貼上對錯標簽,為的不就是號召全民投入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