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劉軍在冬季文化和旅游宣傳活動期間表示,寧夏文化和旅游應結合區情實際,重點圍繞自然景觀、歷史人文、精神情懷等三個層面推動融合發展,講好寧夏故事,增強文化自信。 劉軍指出,從講故事的角度看,文化和旅游的合并是詩與遠方的融合。“詩是對精彩故事的演繹和升華,遠方是對美好故事的憧憬和向往。寧夏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是一個能產生故事的地方。通過講故事,展示寧夏文化特質內涵,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樹立寧夏旅游品牌形象。” 劉軍說,今后,讓每一位來寧夏旅游的人都能從自己的視角講述“寧夏故事”。“比如,賀蘭山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它阻擋了沙漠的侵蝕,暖濕氣流在這里交匯,形成獨特的小氣候,形成了塞上江南被沙漠環繞的地理現象。又如沙坡頭,黃河和沙漠、綠洲、高山在這里相遇,形成世界地理奇觀。實際上沙坡頭的形成還是寧夏人民治沙的成果,這里的麥草方格治沙成果被譽為‘沙退人進的世界奇跡’,榮獲聯合國‘全球500佳環境保護獎’,在這里可以聽到人與沙漠抗爭的故事。再如,六盤山。她是紅軍長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山,中國革命從此一路從勝利走向勝利,因此六盤山也被稱為勝利之山、曙光之山。” 劉軍強調,講好寧夏故事,做好文化和旅游融合這篇文章,一方面對寧夏提升旅游品質,供給更優質的旅游產品,展示傳承傳統文化和改革發展成就等方面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將讓大家感受到寧夏各族人民打贏三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信心和決心,共同見證美麗新寧夏的發展變化。 以“四精”意識 推動全域旅游新發展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和政府高度重視全域旅游發展并取得不俗成績,今年寧夏又提出了堅持文化和旅游融合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工作思路。在未來的建設上,劉軍指出,要推動全域旅游快速發展,就要突顯“四精”意識,即通過精準定位、精心謀劃、精品引領、精誠合作來推動寧夏全域旅游新發展。 劉軍詳細解讀了“四精”意識,即從精準定位角度看,寧夏發展全域旅游,發展方向要精準、市場定位要精準。寧夏在鞏固已有市場的基礎上,將集中培育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福建、湖南等與寧夏旅游資源差異性大的地區。在人群細分上,針對不同的人群,推出沙漠親子游、民俗文化游、美食養生游、避暑研學游、考古探秘游等特定旅游群體的主題化、精準化旅游產品;從精心謀劃角度看,當前寧夏正在大力推進銀川都市圈建設,將把銀川都市圈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謀劃,從賀蘭山下到黃河岸邊,把線路串起來、景區融起來,以消費鏈打造景觀鏈、服務鏈。現在銀川及其周邊城市基礎設施比較完備,自然和人文景觀眾多,既是寧夏文化和旅游發展的主陣地,也是游客的核心吸引物。所以未來我們會積極謀劃、重點推動銀川都市圈文化旅游帶建設,集中打造賀蘭山東麓生態文化旅游廊道和黃河金岸,爭取在全國創出大品牌;從精品引領角度看,下一步寧夏將做“旅游+”和“+旅游”兩篇文章。加大精品景區提升,開展精品演藝創作、引進精品項目投資,推出精品旅游線路,特別是在個性化服務成為主流的情況下,精品服務勢在必行,寧夏將通過多種方式努力,推出定制化的“旅游管家”精品服務,為游客提供家庭式、保姆式、一站式等多形式的服務,不斷提升寧夏旅游品質;從精誠合作角度看,合作是推動文化和旅游事業、產業、行業發展的“良方”,有合作才會有共贏。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將與各部門、各種社會力量、科研院所等多方合作,創新創意,共同發力;與企業,特別是一些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合作,共同將全域旅游這塊“蛋糕”做大,形成推動一體化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強大合力。 四季皆宜旅游 來寧夏給心靈放個假 “相對于西北其他省區而言,寧夏區域面積小,旅游資源豐富而集中,特別適合打造全域旅游產品。寧夏一年四季皆宜旅游,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來寧夏旅游體驗。”劉軍指出,文化和旅游融合后,寧夏著力打造的目的地形象可以用三句話概況:一是知識的課堂,二是康養的福地,三是心靈的港灣。 劉軍進一步說明了寧夏形象的深意。“寧夏素有‘中國長城博物館’之稱,通過長城蘊藏豐厚的文化、歷史、建筑、藝術、軍事內涵,可以實景體驗古軍事文化,感受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歷史,此稱之知識的課堂;寧夏海拔、氣溫適宜,土壤污染少,出產的農特產品稻米、大棗、馬鈴薯、硒砂瓜等綠色有機環保,到這個地方來休閑康養旅居,呼吸的是新鮮空氣,享受的是有機環保食品和輕松安寧的生態環境,此稱之康養的福地;冬季沙坡頭、賀蘭山等地的星空要美過歐美,很多攝影發燒友在這里拍出了非常震撼心靈的照片。當你希望疲憊的心輕緩下來,享受慢生活的時候,一定要到寧夏來。你可以坐在賀蘭山的大石頭上發發呆,可以去沙坡頭坐最古老的交通工具羊皮筏子漂流并在大漠里撒歡,可以去沙湖觀鳥,去影城演劇,去枸杞園采摘,去民宿過夜,去黃河邊垂釣,去找一個讓心靈停留安放的地方。” 民宿將成寧夏旅游“新寵” 坐著高鐵去寧夏指日可待 劉軍還就當前寧夏民宿發展趨勢和高鐵對當地旅游的提升談了自己的看法。她認為,解決“住”的問題,光靠酒店支撐不了,必須增加住的彈性,發展一些民宿,特別是一些鄉村客棧、特色民宿、田園綜合體等。目前來看,寧夏民宿發展不快,規模不大,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和潛力可挖。未來打造寧夏民宿基于以下三個落腳點和出發點,包括要講情懷。民宿的主人需要是個有情懷和生活品味的人,對居住環境有獨到見解,對吸引目標用戶群體有清楚的認識;要懂服務。民宿要有一個服務標準化的管家,讓游客真正感受到雖然住的是民宿,但享受的卻是高品質、標準化的服務;要有共鳴。吸引能夠與民宿主人心有靈犀,共振共鳴、互動互通的小眾人群,讀懂主人情懷,找到自己的情感歸處。“例如,中衛市沙坡頭南岸半島有一個名叫西坡的民宿,該民宿2018年底剛剛開業,目前訂單已經排到了4月份。這段時期,本應是寧夏旅游住宿的淡季,西坡民宿能夠這么火,與上述三個標準是分不開的,與寧夏旅游資源獨特優勢是分不開的。在這里,不僅是住,更多的是融入到當地原汁原味的生活,體驗到當地獨特的自然、文化、歷史、民俗和風情。” 去年12月,銀西高鐵開始試鋪軌,坐著高鐵到寧夏旅游以為時不遠。劉軍表示,銀西高鐵開通后對寧夏文化和旅游發展將起著重要的助力作用,寧夏文化和旅游廳也正積極推進各項準備工作。“快旅慢游是提升旅游品質的特質,從游客層面講,到寧夏旅游交通會更加便捷,寧夏旅游也將迎來一個大提升、快發展;從投資者層面講,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寧夏旅游未開發的‘荒地’還很多,都需要投資帶動,看準寧夏旅游市場的潛力和資源的獨特性的投資者應及早抓住契機,分享寧夏旅游發展的紅利。”(車車) (責編:連品潔、劉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