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的大學,那故事是很多的,比如曾經是留美預習班,用庚子賠款建起來的清華大學。比如曾經的北京地質學院,幾經搬遷后被拆分成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以及享有“中國最會流浪的大學”之稱的中國礦業大學,那搬遷史絕對稱得上中國第一。還有拆分后都是牛校,自己卻默默無聞的哈軍工(從中拆出了哈工程、國防科技大學、南京理工等等)。 其實,還有一些學校在中國的建設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十分神秘,很多人不知道它的存在。中國地礦院校中,有一所叫做東華理工大學的。 或許聽這個名字就很陌生,但是他的成立很傳奇很神秘。 歷史沿革:
它成立于1956年,大家知道這會朝鮮戰爭剛結束,美國人動不動就拿原子彈來威脅我們,什么在鴨綠江投一個核隔離帶之類的。 新中國成立開始,中國是不打算造原子彈的。你想啊,中國解放軍剛從小米加步槍升級到大炮,連飛機坦克都沒玩熟。朝鮮戰爭,朝鮮的坦克都玩得比中國軍隊好。那能想原子彈? 毛主席說了,原子彈是紙老虎,我們不用怕它。 不過,法國人當時建議,中國要反對原子彈,最好自己也擁有原子彈,再加上朝鮮戰爭這經歷。好像沒有原子彈,確實有點受制于人。 好吧,那就造吧。不過,這個造原子彈是個大工程,牽扯很多高端科技,沒有鄧稼先、錢學森這些愛國科學家回國,那是不可能的。有了他們,也需要中國有相應的配套。首先一條,你要造原子彈,得有原材料吧,比如鈾礦。你得培養找鈾礦的人吧。于是,一開始在山西這里成立了一個太谷地質學校,就是培養地質人才。 過了兩年,這個學校發展迅速,地質學校不能滿足需要了,就把學校從太谷縣遷到省城太原,建立了太原地質學校。其實是專項為找鈾礦以及相關核工業服務的,是我國第一所核工業大學。 但為啥不叫核工大學呢? 當然是為了保密需要。你一叫核工大學,世界就知道中國要造原子彈了。所以我們的導彈部隊也不叫導彈部隊,反而叫二炮,別人一聽還以為是炮兵部隊呢。這個二炮低調了五十多年,最近才正式改名叫火箭軍。 接下來,這個學校再次搬遷。搬到了江西省撫州市,為啥搬到這呢?因為在撫州樂安縣發現了鈾礦,學校是找鈾礦的,產學結合,自然就搬了過來。這里也成為了中國的鈾都。 不過,當時還是要保密的,不能宣傳,學校是悄悄搬過去的,這個鈾礦采用代碼,叫721礦。除了自己人,誰也不知道這個礦是什么礦,這個搬過來的學校是干嘛的,進出都要嚴格檢查。 找礦是很危險的工作,尤其是這種放射性礦,很多人因此得了病。 可以說,這個學校出色的完成了共和國交給它的任務。中國的原子彈研制成功了,中國的核彈研制成功了,這里面有很多人的默默貢獻。中國幾大核公司里一半的人都是從這里畢業的。可以說是中國核工業中最重要的學府之一??赡苓@個之一還可以去掉。 但是,它依然很低調,隱身在眾多名校之中,不顯山不露水。但如果到了核行業,一提這個學校,都是如雷貫耳,甚至有些老人會說,我就是這個學校出來的。 直到現在,大學開始改革,這個核工業重點大學正式改名為東華理工大學,這個新名稱才使用不到十年,所以名氣依然不太響。 東華理工大學有一個想法,搬到大城市去。 雖然當年大學是依托撫州這個鈾都發展的,但是如果還把學校辦在這里,可能就招不到好的教授,教授們不去沿海發達城市已經很難了,你讓他連省會都不去,跑到地級市,那可能他要考慮考慮。 一開始想搬到南京,搬到南京那當然不同了,南京是教育重鎮,又是一線大城市,發達省會江蘇的省會。當時學校在南京的地都選好了。不過,當時中央搞改革,把核工業部撤銷了,這所核工業部直管的學校面臨改變,變成了省部共建,江西省負責建設,那想搬到南京的夢想當然就破滅了。 最后,是搬到了南昌。也沒有完全搬完,學校有兩個校區,一個依然在撫州,一個在南昌。這樣教學還是有些困難??赡苡械睦蠋熯€需要到撫州南昌兩邊跑。 當然,困難是很多,但東華理工的發展還是可以的,至少有一條,它的年度科研經費是挺不錯的,它的經費在江西僅次于南昌大學,排第二。而且它的核工專業依然是很強,錄取線很高,如果你想從事核工業,可能一些985還不是很合適,必須來這個學校。 現在東華的學子提起自己的學校,一是感觸沒啥知名度,二是,嗯,學妹太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