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到來了各位是否忙著回家?還是加班賺錢,對此我想常回家看看,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我們大年三十有什么習俗?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每年臘月的最后一晚。 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與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三節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于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除夕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是漢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最為漢族民間所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 因為它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所以叫“歲除”,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受漢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風俗習慣 1年夜飯 大年三十這一天對忙碌了一年的我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家家戶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 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系更為緊密。 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 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借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2貼春聯 春聯,起源于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和“春聯”。這一習俗起于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在農村或者小縣城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別顏色紙張寫的春聯:原先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按照各地習俗的不同,貼春聯的時間也稍有差異,從臘月廿三至大年三十夜晚都有,但是大多數是集中在臘月廿八、廿九這兩天。 3貼窗花 窗花’俗稱剪紙。過去無論南方北方,春節期間都貼窗花,現在南方只有結婚時才貼,春節一般不貼了。而北方貼窗花還盛行,人們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而且也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于一體,這些富有名族特色的民間風俗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山西民間的剪紙,尤其是窗花剪紙,充滿山西民間的鄉土氣息,濃郁的鄉土風味。什么‘喜鵲登梅’、‘二龍戲珠’、‘孔雀開屏’、‘天女散花’以及各種花、卉、魚、蟲、鳥的圖案,表示了農民對未來生活寄托的美好希望。 4燃放鞭炮 傳統新年有燃放爆竹的習俗,這個源于一個歷史傳說,據說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每逢三十,都會禍害百姓,怪獸最怕三樣東西,“紅色”、“火光”、“炸響”,所以在除夕放爆竹,當然敲鼓也可以。說到放爆竹,這里特別提醒,一定主要安全燃放,小心火災或者炸傷,最好還是不要燃放,買鞭炮要花錢,放鞭炮有危險,最重要的是污染環境。 5守歲 守歲又叫虛耗、熬年、熬夜。這是古時候的一個習俗,現在可能很少會有這樣的習俗了,守歲就是要在除夕那晚徹夜不眠,熬夜迎接農歷新年的到來。之所以要這樣,是因為傳說中,有一只害人的怪獸叫年獸,人們要守夜來驅趕年獸。所以就有了守歲的說法。 如今,守歲就是全家歡聚一堂,圍爐而坐。同時,要遵守一些守歲的禁忌,禁忌大聲喧嘩,以免驚醒惡魔;禁忌照鏡子,以免見“惡魔”;禁忌將燈油潑地,倘若油味沖淡了酒味,“惡魔”便會醒來,導致禍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謂著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并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災難. 除夕是春節的前奏,是快樂的開始,是幸福的始點,是如意的開頭,是吉祥的伊始,是好運的起源,是祝福的開端,除夕到,愿你合家歡樂,幸福安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