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總結: 一、要點梳理 (一)概述 煉字,指錘煉詞語,指詩人經過反復琢磨,從詞匯寶庫中挑選出最貼切、最精確、最形象生動的詞語來描摹事物或表情達意。 煉字的作用或效果主要在于: 1.動詞——富有動態,生動形象,寫活畫面, 傳遞感情。 2.形容詞——形象真切,營造氛圍,體現意境。 3.數詞——具體真實,符合情境; 夸張渲染。 4.疊詞——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或起強調作用。 (二)煉字的分類 抓準特殊詞語——動詞、形容詞、數詞、虛詞、疊詞等,常考的是形容詞和動詞。 1.形容詞 往往展現描寫對象的色彩或狀態,同時恰當的形容詞也能直接展現作者的情狀,反映其思想情感。 (1)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直”寫出烽煙之勁拔、堅毅,“圓”給人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這兩字不僅準確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詩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之中。 (2)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一個“細”字,寫出春雨脈脈綿綿,潤物悄無聲息的特點,寫的是自然造化發生之機,最為確切。 (3)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黃、翠、白、青四個形容詞,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畫面靜中有動,富有鮮明的立體節奏感。 2.動詞 展現的動態既可以表現所寫對象的特點,又可以借助作者的行動,來表達出思想情感。 (1)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張先《天仙子》)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評曰:“云破月來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詞人抓住大自然一瞬間的現象,攝入詞中。“弄”字將花人格化了,使景物由靜而動,富有生命力。 (2)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春景》) “鬧”字在詩句中與“紅杏”和“春意”組合在一起時,表現的正是春意盎然,春光爛漫之意。此處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春光無限的意境之美。 (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 “見”是“無意中看見”,不經意間抬起頭來看見南山,表達了整個詩句中那種悠然自得的感觸,好像在不經意間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種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生”字寫出明月從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動感,準確傳神。 (5)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敲”字,據說是在韓愈的指導下由“推”改為“敲”的,此一改,境界全出,以動襯靜,突出了夜的幽靜。 3.數詞 數詞往往含虛數的意義,有很好的烘托作用,能增強詩句的表現力。 (1)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七八顆星是寥落的疏星,兩三點雨是輕微的小雨,幾個數詞的運用使我們感到了夜色微雨中一種輕柔的美,營造了一種恬靜、祥和的氣氛。 (2)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齊己《早梅》) 齊己原詩為“昨夜數枝開”,鄭 谷將“數”改為“一”,因為題為“早梅”,如果開了數枝,說明花已開久,不能算是“早梅”了。一枝孤梅迎寒怒放,更富意境,同時還能表現出詩人的驚喜之情。因此,鄭谷被稱為“一字師”。 (3)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山村詠懷》) 把一到十的數字嵌入詩中,形象、真實展現出一幅靜美如畫的山村風景圖。 4.虛詞 虛詞用得好,往往具有疏通文氣、開合呼應,化板滯為流動的美學效果。 (1)江山有巴蜀,棟宇自齊梁。(杜甫《上兜率寺》) “有”“自”兩字,將空間與時間結合,遠近數千里,上下數百年,吞納山川之氣、俯仰古今之懷見于言外。 (2)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 “自”“空”兩個虛詞是此聯之眼,其作用有二:一是感嘆碧草嬌鶯無人賞玩,顯出英雄長逝,遺跡荒落;二是惋惜連與英靈作伴的草木禽鳥都不解人事代謝,不會憑吊那位偉大的古人。“自春色”“空好音”的嘆息,流露出對諸葛亮的深沉悲痛。以此景中含情的描寫,過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直接對諸葛亮進行評論與哀悼,便顯得前后緊密呼應,感情十分真摯強烈。 5.疊詞 疊字在詩詞創作中獨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形象性。詩中疊字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二是確切性。疊字既可以摹聲,又可以摹色,達到摹狀的修辭效果,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三是音樂性。疊字可使詩的音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 (1)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古詩十九首》) 前兩句寫景,用“青青”、“郁郁”描繪出春天草木濃密的生機;后四句寫人,四組疊字將思婦的體態、儀容、裝扮等寫得十分逼真,簡直呼之欲出。 (2)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孔雀東南飛》) 用“隱隱”、“甸甸”摹擬車馬聲,非常確切,渲染了蘭芝被遣歸家時的悲涼氣氛,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 (3)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 詩的前四句分別用疊字領起,節奏明快,富于音樂美。 二、方法點撥 (一)設問方式 1.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 2.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藝術效果) 3.某字與某字比較,哪一個更好? 4.某字用得好不好?為什么? (二)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此步驟可有可無,視情況而定)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三)答題模式 ××字在詩句中的意思是……,它運用了……的修辭,(或化靜為動,或化抽象為具體,或化虛為實)寫出了……的景象,表達了詩人……的思想感情。 例1:《次北固山下》頸聯中的哪兩個字寫的好?好在哪里?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答:(第一步)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第二步)“生”字和“入”字運用擬人手法,賦予“海日”“江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作者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紅日驅走黑暗,春意驅走寒冷。新舊事物更替,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表現了詩人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 例2:古典詩詞特別講究煉字。請簡要分析“空”字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菩薩蠻 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答:“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獨、形單影只”的意思(釋字義)。抒情主人公佇立在玉階,癡癡地、徒勞望著暮色中歸飛的宿鳥。鳥歸人不歸,觸景生情,引起無限愁思(描景象)。“空”字表達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沒有結果的孤寂、惆悵的感情,增添了全詞的“愁”味,使主題更加鮮明(點作用)。 考點:體會詩歌煉字的妙處,掌握詩歌煉字的技巧。考查對語言的感受力,細致、精微地品味、賞析語言的能力。 重難點:明確詩歌鑒 賞中煉字題的答題步驟。 易錯點:結合具體詩句分析煉字的表達效果如營造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等時,不夠具體準確全面,漏答或錯答。 題模一:動詞 例1.1.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試簡要分析“山隨平野盡”中“隨”字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隨”字化靜為動(以靜襯動),寫出群山隨著平原的出現而不復見,形象地描繪了渡過荊門后的壯闊景象,表現了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 【解析】此題考查詩歌的煉字,解答時要讀懂句子并賞析精彩字詞的妙處。“山隨平野盡”,形象地描繪了船出三峽、渡過荊門山后長江兩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這句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 【賞析】 《渡荊門送別》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青年時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寫下的一首五律。此詩由寫遠游點題始,繼寫沿途見聞和觀感,后以思念作結。全詩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形象奇偉,想象瑰麗,以其卓越的繪景取勝,景象雄渾壯闊,表現了作者少年遠游、倜儻不群的個性及濃濃的思鄉之情。 例1.1.2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題目。 華子崗 [唐]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1)請品析“山翠拂人衣”一句中“拂”字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運用擬人,將山林翠色人格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山林翠色輕拂著詩人的衣襟,仿佛對詩人眷戀不舍,襯托出詩人對華子崗美麗景色的喜愛和深深留戀之情。 【解析】此題考查煉字。注意解答的步驟:先解釋表層含義,再解釋深層含義,最后答表達出的思想情感。詩中的“拂”字,是擬人化的手法,寫出了山林青翠輕拂衣襟,蘊含著作者對美景的喜愛和深深留戀之情。 【賞析】 《華子崗》是唐代詩人裴迪創作的五言絕句。全詩描寫了華子岡的美麗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此地美景的流連之情。該詩于簡單勾勒中盡顯隱居山林的靜謐,給人身臨其境之感,韻味豐富,情趣盎然。 題模二:形容詞 例1.2.1古詩文閱讀 湖①口送友人 李頻 中流②欲暮見湘煙③,岸葦無窮接楚田④。 去雁遠沖云夢雪⑤,離人獨上洞庭船。 風波盡日依山轉⑥,星漢通霄向水懸⑦。 零落梅花過殘臘,故園歸去又新年。 【注釋】①湖:指洞庭湖。②中流:指江心。③湘煙:指霧靄。④楚田:指田野。⑤云夢雪:指洞庭湖以北地區下起了茫茫飛雪。⑥風波盡日依山轉:寫出了洞庭湖波浪翻涌、奔騰不息的樣子。⑦星漢通宵向水懸:寫出了星河璀璨、天色湖水連成一片的景象。 【寫作背景】詩人在湘江流入洞庭湖的渡口送別友人,寫下了這一首送別詩。 (1)首聯中寫了哪些物象?古詩詞常在物象中寄寓某種情感或精神,南宋詞人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一句通過“梅花”寄寓了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離人獨上洞庭船”一句中的“獨”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意象:暮靄、蘆葦、田野;②陸游在《卜算子·詠梅》中借梅花寄寓自己堅貞不屈的品質,表達了自己孤雅高潔的志趣; (2)“獨”是獨自的意思,這里是友人獨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艱辛,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解析】此題考查詩歌閱讀綜合能力。 (1)①本題考查篩選詩歌中意象的能力。意象一般為名詞,找出詩歌中意象難度不大。本詩中的意象有:暮靄、蘆葦、田野。②本題考查常見意象所寄寓的情感。分析意象所帶有的情感,一是考慮意象本身的特點,一是考慮作者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經歷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要注意這里梅花的經歷“零落成泥碾作塵”和作者的遭遇的類似之處(那時陸游正處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戰派士氣低落),“只有香如故”,這里的“香”就是品格的象征,陸游在《卜算子·詠梅》中借梅花寄寓自己堅貞不屈的品質,表達了自己孤雅高潔的志趣。 (2)本題為煉字型的鑒賞題。答題時首先解釋該字的意思,然后結合具體句子再現有關畫面,最后分析運用該字在表達上的效果及體現的情感。句中的“獨”是獨自的意思,這里是友人獨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艱辛,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詩詞賞析】《湘口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頻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此詩以寫景見長,詩人把孤舟離人放在中心的位置上,圍繞這個中心層層設景;又從孤舟離人逗出情思,把諸多景物有機地串聯起來。全詩顯得章法齊整,中心突出,而且融情入景,情景交融,與一味作感傷語的送別詩不同,自有一番悠悠遠思的風韻。傍晚時分,湘江水流在暮靄的籠罩之下更加浩渺,兩岸漫無邊際的蘆葦連接著廣袤的田野。嚴冬快要過去了,大雁沖起云夢澤的積雪,準備往北飛去了。在這樣的日子里,友人來到洞庭湖邊登上了北去的航船。友人歸去,一路上將日夜兼程。白天劈波斬浪,順著水勢依山而轉;夜里仰望星河,望著星空籠罩著浩瀚的洞庭湖面。梅花凋零臘月將盡,友人回到家剛好趕上新年,與家人團聚將是多么幸福啊。 例1.2.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各題。 送友人 [唐]薛濤 水國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②杳如關塞長。 [注]①水國:水鄉。②離夢:離人的夢。 (1)結合全詩,談談你對“離夢杳如關塞長”一句中“杳”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杳”是遠而不見蹤影的意思。詩中是指對友人的思念(離夢)如長長的關塞一般遙遠、深長,寫出了思念之深。或者:“杳”是遠而不見蹤影的意思。詩中是指離別后遙遠得連“夢魂”也難以飛越,寫出了思念之苦。 【解析】此題考查詩歌的煉字。“離夢杳如關塞長”的意思是:可離別后連相逢的夢也杳無蹤跡,它竟像迢迢關塞那樣遙遠。尾句寫友人前去赴邊,兩人相見自然很不易了,希望能在夢中相遇,而美夢也不易求得。詩人用“沓”字委婉含蓄地將她的這種思念和希望比作關塞一般的長,表達了詩人與友人分別時的依依不舍之情和任何時空距離都無法阻隔的思念。 【賞析】 《送友人》是唐代女詩人薛濤的代表作之一,是送別詩中的名篇。全詩四句,前兩句寫別浦晚景句,第三句是對友人的慰勉,末句抒寫離情之苦。此詩的最大特點是隱含了《詩經》名篇《秦風·蒹葭》的意境,運用引用的修辭手法,以景開篇,以情點題,層層推進,處處曲折,可謂兼有委曲、含蓄的特點。 題模三:其它 例1.3.1 過故人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1.“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描繪了哪些景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談談“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中“還”字的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綠樹.村莊.青山.城郭。寫出了鄉村景色的美麗幽靜,表達了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熱愛之情。 2.“還”是“再”的意思,準確形象寫出了詩人被農村生活吸引,還要再來。 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和依戀之情。 【解析】主題:本詩描寫了農村美麗的田園風光,表達了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依戀之情和回歸自然的情懷。1.這一句子用了對偶的表現手法.“合”,寫出村邊綠樹環繞,自成一個幽靜的天地.“斜”,寫出城外青翠的山巒遙遙聳立,構成一種曠遠的境界.遠景映襯近景,描寫出故人村莊環境的曠遠幽靜,詩人來到這樣環境的村莊,自然心情十分愉快,心曠神怡。 2.此題考查詩句字詞的理解。“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深深為農莊生活所吸引,于是臨走時,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將在秋高氣爽的重陽節再來觀賞菊花.淡淡兩句詩,故人相待的熱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間的親切融洽,都躍然紙上了.一個普通的農莊,一回雞黍飯的普通款待,被表現得這樣富有詩意.描寫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頭語,描述的層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筆筆都顯得很輕松,連律詩的形式也似乎變得自由和靈便了. 例1.3.2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題目。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1)首句中運用了疊詞“蒼蒼”“切切”,好在那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蒼蒼”寫出了秋色濃重,“切切”寫出了秋蟲吟唱,體現出了秋夜的凄清。表現出作者孤獨、寂寞的感情。 【解析】此題考查古詩詞的煉字。題干要求分析疊詞“蒼蒼”“切切”的表達效果,結合具體詩句去分析,蒼蒼霜草,點出秋色的濃重;切切蟲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在聯系后面的“行人絕”“獨出”等,可以推斷出表達了詩人的孤寂。 【賞析】 《村夜》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出了一個常見的鄉村之夜。前兩句寫村夜秋色的濃重,后兩句描繪出鄉村之夜的美景。詩人通過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獨寂寞的心情。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