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屆中德催眠連續(xù)培訓項目學員重新相聚的第一天,大家興奮之余,更期待著交流近一年來學習催眠、認識催眠、使用催眠的經(jīng)驗和收獲,會務組也似乎猜透了我們的心思,特意安排由方新老師給大家做一天的督導,讓我們受益頗深,大呼過癮! 上午:小組討論 上午先進行小組討論,方老師給我們提出三個要求: ? 1、談一談在生活、教學、臨床中如何運用催眠? ? 2、匯報案例時,實施催眠的過程要具體; ? 3、催眠的收獲和問題是什么? 討論過程 小伙伴們立即開始熱烈的討論,大家都發(fā)現(xiàn),催眠具有神奇的力量——無論我們催眠的對象是自己的孩子,身邊的同事,還是病人,他們的改變真的出乎我們的想象。 也許,在他們身上本來就具備著巨大的資源和能量,催眠只是幫助他們將其轉(zhuǎn)化和表達出來。 而在催眠的過程中,我們已經(jīng)不再照本宣科地誦讀老師們傳授的隱喻故事,而是開始結(jié)合來訪者的實際情況對隱喻故事進行再加工,并且在不同技術(shù)間進行切換和嫁接,使得治療更加連貫和有效。 在分小組匯報時,大家積極地“搶話筒”,紛紛表達自己學習催眠以來的進步和成長,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困惑,方老師耐心地一一做出了解答。 有的同學反映,在團體催眠時,會有部分人沒有進入催眠狀態(tài),那如何“跟”和“領(lǐng)”呢?方老師充滿智慧地回答到:“反饋他們的狀態(tài)也是“跟”的技術(shù),有的人認為部分人(如女性)更容易被催眠,這本身也是一種暗示,這說明他的受暗示性相當?shù)暮谩!?/span>這不露痕跡的“跟”和“領(lǐng)”太讓人贊嘆啦! 催眠在臨床上的很大作用之一是處理疼痛問題,如女性的痛經(jīng)問題,方老師建議我們從感覺的六個通道與它對話,并從痛經(jīng)的行為“S-R-C”入手,去分析“痛經(jīng)”的功能。 催眠治療師常常需要處理來訪者的“創(chuàng)傷”。方老師語重心長地說到,“創(chuàng)傷”是每個治療師的必修課,無論那個治療流派,我們對“創(chuàng)傷”的認識大體是一致的。在創(chuàng)傷病人身上,我們常常能看到他們的高度喚醒狀態(tài)或者木僵狀態(tài),其實這也是病人保護自己的一種形式。 在“創(chuàng)傷”的治療中,“穩(wěn)定化”至關(guān)重要,在催眠過程中,治療師可以結(jié)合來訪者的問題和背景,通過“放下背包”、“安全處所”、“保險箱”等隱喻故事來幫助來訪者將他們的問題具象化,并且為其設(shè)計一個“錨定”的動作,能夠幫助他們快速地從痛苦中解離出來。 治療師在面對嚴重創(chuàng)傷病人時,自己要保持穩(wěn)定,要去識別那些病人還沒有處理完的情緒,讓它們得到充分的表達。 ![]() 在分組匯報的最后,方老師還對一個案例進行了督導(涉及保密,詳情恕不描述)。 首先,肯定了治療師的表達和工作; 其次,建議治療師不僅要評估來訪者,也要評估來訪者重要的依戀對象; 最后,治療師本身的特質(zhì)也會影響到治療的過程。 我們在催眠中,即可以評估,也可以治療,只有更多地深入了解來訪者的情況,所講述的隱喻故事、所施加的影響才更好的幫助來訪者形成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 ![]() 個案督導 下午:個案督導 下午,方新老師對一位學員的案例進行了完整的督導。在案例匯報之后,在方老師的鼓勵下,小伙伴們也爭先恐后地問起“督導”式的問題來,這使得寬敞明亮的會場突然“逼仄”起來,充滿張力。方老師聽完大家的陳述后,重點從三個方面對案例進行了督導: ![]() ? 1、個案概念化 治療師要充分調(diào)查和評估病人的基本信息,不僅是客觀描述還包括主觀感覺,在此基礎(chǔ)上對個案提出假設(shè),概念化的過程是對問題行為的四個層面(感覺、動作、情緒、想法)進行微觀分析和宏觀分析而逐步形成,在治療過程需要不斷地評估、驗證、修訂自己對個案的理解和假設(shè); ? 2、診斷、確定治療目標和計劃 治療師要明確來訪者的精神科診斷,在學習和使用催眠的初級階段,我們可以像精神科醫(yī)生針對不同疾病使用不同藥物一樣,用“樹的生長”、“安全處所”等隱喻故事去處理相對應的癥狀,但是在進階階段,就需要根據(jù)這個來訪者的具體情況涉及個人化的催眠方案; ?3、動機激勵 動機激勵是讓來訪者保持在治療狀態(tài)中、做出改變的關(guān)鍵因素,催眠的“跟”和“領(lǐng)”正是既接納來訪者又指導來訪者,激勵他們自己調(diào)動資源解決問題行為的過程。在治療中,很多來訪者會不完成作業(yè),也許這正是他們的問題行為的一方面,治療師要對其進行必要的“跟隨”,但是也需要對這種問題行為進行“引領(lǐng)”的處理。 ![]() ![]() Day1 方老師娓娓道來,字字珠璣,同學們聽得如癡如醉,忘時忘食,下午的課程超時30分鐘,還覺得意猶未盡。大家不禁對這一次的培訓充滿了期待。 丹山路上,桐花萬里,期待我們這些催眠“新鳳”,能夠用自己的認知、情感、軀體、動作四個層面去感受來訪者,理解來訪者,幫助來訪者! ![]() 策劃:艾力克森研究院 撰稿:王蘇弘 編輯:張飄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