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一個老師來問我有關護理科研選題的事情,其實之前我講了好多,我了一個匯總,大家感興趣的可以去逐一查看一下,相信一定會給大家一點提示,具體匯總如下: 除了上面的一些投機取“巧”以外,沒有學過科研的老師可能會有點懵——不要緊,今天我系統的給大家講一下護理科研選題的一個基本的原則——PICOS原則。 提起PICOS原則,學過Meta分析的老師可能會知道:PICOS貫穿于Meta分析的整個過程,不管是文獻檢索、納入排除標準,還是數據提取、異質性分析,甚至是標題的擬定,都以PICOS為重要依據。既然我們再去做Meta分析的時候是根據這個原則,那么,我們單個的一篇文章或者研究是不是也應該符合這個原則?很明顯,是的! 先來看一下什么是PICOS: 其中, P:Participant or Patient,研究對象; I:Intervention,干預措施; C:Comparison,對照組; O:Outcome,研究結局; S:Study design,研究設計。 什么是一個好的護理科研原題?首先不管是做什么研究,研究的初衷一定是“以人為本”,所以,“P”就是指的研究對象,這個研究對象既包括“護士”,又包括“病人”。說到這,看過上面鏈接的朋友肯定有印象,之前我講過,對于“研究對象”來說,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的不同又可以具體細分,比如高齡產婦、初產婦、新護士、有一定年資的護士等等,諸如此類的細分。研究對象的不同,肯定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內容也就不同,這就是一個新穎性的表現。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I--Intervention--干預措施。干預措施對標的是研究方法部分,不同的干預措施也就說明了我們研究的方法或內容是不同的,比如,延續性護理干預跟集約化干預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兩者的側重點是不同的,這也是一個新穎性的體現。至于新穎性如何去實現,個人建議可以去往一些理論上靠攏。理論靠攏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把內容做系統和全面,比如,基于奧馬哈系統的營養干預對“某一研究對象”某方面的應用研究......諸如此類吧!當然理論不能亂靠攏,一定要搞清楚這個理論的應用方法才可以。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C---Comparison---對照組。對照組的不同選擇,研究的側重點也是不一樣的。至于如何選擇對照組,其實也是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來定的。具體對這方面的理解,可以參照第一點的內容。 第四點:O---Outcome---研究結局。研究結局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指的“評價指標”。這個是要根據我們研究的內容來確定的,也就是我們具體要研究“研究對象”的哪一方面(問題)來確定。要知道,不同的問題對應的指標是不一樣的,比如,研究的是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那么評價指標自然而然就是“自我管理能力”是否有提高;研究的是患者的心理(焦慮和抑郁),那么,評價指標也就是“焦慮和抑郁”評分。這就是研究結局的解釋。 第五點:S---Study design---研究設計。研究設計是指的“”研究類型。具體選擇什么樣的研究類型也是要根據我們所要研究的問題來確定。之前我們也講過有關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橫斷面研究的研究設計。這個地方的“研究設計”就是根據研究問題(是現狀還是效應)來確定。比如,我們想了解一下農村地區空巢老人抑郁檢出率的問題,那么肯定是采用橫斷面調查;如果是想要解決空巢老人這個“抑郁”的問題,那自然就是有干預的參與,有干預就可以考慮是隨機對照研究。 好了,今天先講這些,感興趣的老師可以關注一下我們的公眾號!謝謝關注+轉發! 艾德資訊|艾德課堂|科研服務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
|
來自: Nursing小班長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