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落榜進士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時,萬千中華兒女都奔向同一個目的地——家。于游子來說,熟悉的美味是家,熟悉的街巷是家,熟悉的笑容是家,奔赴千里萬里,只為尋找那一抹熟悉的記憶。
對于老西安人來說,最惦念的還要屬回民街“舌尖上的味道”,這里既有“治大國若烹小鮮”的傳統美食文化,也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寵辱不驚,行走期間,恍若老北京城的慵懶閑適。
西安回民街是全國知名的特色小吃街區,清朝時期,回民街所在的北院門是官署區,陜西巡撫正是在這里辦公。上世紀九十年代,一些回民便在這里開店做餐飲生意,逐年累月,隨著規模的不斷擴大,回民街就此形成。
回民街作為最具西安風情的代表之一,廣義來講,由北廣濟街、北院門、西羊市、大皮院、化覺巷、灑金橋等數條街道組成,地處鐘鼓樓身后。
回民街聚集了陜西的各類小吃、清真食品、民族服飾、工藝品等,當然其中不乏聲名遠揚的百年老字號。與眾多美食街相似的是,誘人的小吃零食,熙熙攘攘的街巷店鋪,燈紅酒綠的招牌,儼然成為西安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回民街最受歡迎的要數各類馕,馕在維吾爾語中意為“烤面餅”,維吾爾人寧可一日無米飯,但不可一日無馕。馕幾乎包含了所有古韻悠長的新疆味道,也是來到回民街不得不打卡的網紅美食。
夜的諂媚是回民街獨有的市井氣息,閃爍著金燦燦、紅艷艷的燈光,霧氣朦朧下是一道道惹人貪戀的美食,肉夾饃、烤羊肉、涼皮、老酸奶等,無不挑動著每個人的舌尖味蕾。
西安人對回民街的每一道美食如數家珍,這里的店老板們不必費心招呼來往的客人,他們手下的美食就是最有實力的招牌,每日排隊嘗鮮的游客不在少數。
平日的回民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若遇到逢年過節,回民街便成了另一番景象,腳面挨腳掌的人流蜂擁而至,人聲鼎沸間,難以分辨人們到底是為這里的美食青島,還是來這里尋找火紅的年味兒。

或許正應了“樹大招風”這句話,近年來,回民街幾度陷入風口浪尖,討論的焦點無非集中口味、價格、人流等。事實上,回民街從來都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般無懼世俗,游客量的激增勢必需要市場杠桿來調節,因此價格偏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西安人酷愛面食,回民街自然少不了各色各樣的面館,biangbiang面、褲帶面、油潑面、臊子面等,早已隨著影視劇的傳播得到越來越多外地人的喜愛,來到西安回民街,自然少不了要嘗嘗地道正宗的美味。
拋開我們津津樂道的美食文化不談,回民街堪稱一處活的建筑博物館。古香古色的明清建筑,栩栩如生的手工巧活,鱗次櫛比的深宅大院,行走期間,厚重綿長的西安古韻噴薄而出。

回民街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是西安最有年味風情的地方,有人說,在西安過年不用看農歷,從回民街就可以感受到,雖然很多人會說回民街是游客才來的地方,里面東西消費高,但總會有一批又一批的人在這里流連忘返,因為回民街是西安的一張名片,這里有古西安不朽的美食傳奇。
落榜進士:一個永遠走在路上的背包客,也許有一天會和你擦肩而過。
【
微信:wudan365】【微信公眾號:lvxing36524】【微博:@落榜進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