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開學季,校門口眾生百態: 幼兒園:哇哇大哭地抱著父母不撒手;小學:睡眼朦朧無精打采被父母推著送進校門;中學:部分學生逆天起了個大早,因為作業沒寫完,得趕緊去班里跟同學們好好“交流”一下。 雖然孩子不想上學很常見,但如果發現他由不想上學發展為厭學情緒時,家長就要注意了! 一般情況下,孩子厭學多是由以下三方面引起的: 一學習孩子厭學的一個本質原因,是在學習中產生了不適感,甚至恐懼,無法忍受枯燥的學習過程,難以承受因成績變化帶來的種種結果。 就算進入中學,仍有一部分同學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導致學的很吃力,時間一長也會對自己喪失信心,產生厭學心理。 應對措施: 其實說起學習,估計沒有幾個人是真正喜歡的,但是依然有很多人能堅持努力學習,這是因為他們明白了學習的價值,知道只有通過學習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家長應告知孩子學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通過具體事例或者請孩子信賴的親朋好友委婉勸導,而不是簡單一句:“我是為你好,你長大后就明白了”就打發了。還應當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有些事情做與不做并不是根據喜好,而是應不應該。 對于學習沒有掌握方法的孩子,這方面家長可能不是很精通,可以求助于孩子的任課老師,請他幫忙給孩子分析一下問題所在。不要害怕麻煩老師,畢竟有時候家長說十句話,抵不上老師一句。 二自身除卻學習,孩子自身問題也可能會導致厭學情緒的產生。 一些比較敏感或者內向的孩子,消極情緒自我化解的能力較差,遇到煩惱或者壓力也不愿意和別人溝通,這些負面情緒只會被積累的越來越多,壓抑久了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還有一些孩子本身懶散慣了,受不了學習的約束和繁多的任務量,也會產生厭學情緒。 應對措施: 如果發現孩子情緒不佳,對學習有強烈的排斥,家長要控制好情緒,不要動則打罵,硬碰硬只會激化矛盾,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溝通在親子間非常重要,但是也要講究技巧,在于聊天中娓娓道來,像平時交流一樣自然,而不是嚴肅的板著臉訓話,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軟一點方式才更容易接受。如果孩子是因為懶而不愿意學習,家長可以慢慢鍛煉孩子的耐力,制定學習計劃,督促孩子認真完成。 三家長孩子為什么會厭學?別不承認,可能就是被家長影響的! 在學習中,孩子難免會承受一部分來自父母的期望,這部分期望可能會變成壓力。 在育兒過程中,很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值過高,他們能夠心安理得的接受自己的平庸,卻怎么也不肯接受孩子的一點不完美。 應對措施: 多鼓勵,少苛責。適當給孩子一些鼓勵,不要揪著一些小錯不放。少拿孩子與別人家的作對比,孩子的自卑大多來源于此。不要過于強調結果,而應注重學習的過程。 在孩子失敗或者遇到困難時,家長可以給予一些建議,幫助孩子一起走出來,不問緣由的一味的數落并不可取。 如果孩子厭學了,不要一上來就怒不可遏,聽聽孩子的原因和委屈,再根據這些緣故逐一擊破,問題就能迎刃而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