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氣太尷尬,怎么變清新 文/廣州中醫院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樊冬梅教授 口臭,算是一個說大不大說小又不小的問題。盡管看起來似乎僅僅好像只是一個小的衛生細節問題,其實很多時候它并沒有那么簡單。嚴謹的來說,很多時候,口臭甚至可以算作是一種病。而口臭給人們帶來的影響也是不容小視的,輕則導致尷尬難堪,重則影響事業、生意甚至愛情,所以每個人對于口臭問題的確應該多重視。 劉先生是寫字樓白領,有口臭5、6年了,早上起床后,口苦,口干,口臭味道特別濃,而且嘴巴還是粘粘的,吐出來的痰也是白白的,而且每天大便還不成形,會粘馬桶,不干凈。舌苔顏色又白又厚,舌頭上有齒痕。有時候睡覺還會留口水。單位同事及身邊朋友對他都逐漸疏遠,嚴重影響他的生活,他也求治過不少醫院,西醫對此束手無策,建議中醫脾胃病科調理胃腸。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口臭為什么需要看中醫胃腸專家呢? 總的來說,口臭的原因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 一般單純性口臭 和 臟腑功能失調口臭 一般單純性口臭相對于臟腑功能失調口臭而言,多數情況下口臭情況相對比較輕微。它多是由于一般的齲齒或牙周病等口腔疾病引發的,多數情況下是由于不太注意個人衛生導致的。而這種情況相對而言也比較容易治療,采取定期的口腔清理和配合飲食調理就可以基本上起到緩解口臭。 而 臟腑功能口臭產生的根本性原因是因為人的腸胃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失調的緣故。腸胃系統紊亂,伴隨著代謝功能也出現問題,從而造成內臟的功能不能正常運作導致失調,無法對病原微生物進行平衡和抑制,而當這些病原微生物產生到一定的量時,就會分泌出奇怪難聞的氣體,而氣體又融入到血液中,伴隨著血液輸送到其他包括口鼻等在內的器官,通過口鼻將異味氣體排出,因而導致口臭。這類口臭的原因中醫認為部分是由于肝膽或者脾胃濕熱蘊結所致,需要一段時間的中醫藥辨證用藥調理。 濕熱證包括肝膽濕熱證和脾胃濕熱證,患者往往伴有舌苔厚膩、口干、口苦、口臭、胃腸不適、脅肋部不適、小便黃、大便黏膩不爽等不適,這類病人往往虛實夾雜、寒熱錯雜、濕熱互結,多方求治,效果一般。因為這類病人治療存在矛盾,清熱而傷脾助濕、除濕健脾而助熱,不能單一用藥,需要醫生仔細辯治濕熱孰輕孰重,虛實的輕重緩急,不能求一方速效,病情非常容易反復,需要辯證、辯質結合疾病病機演變進行分層管理治療,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幸運的是劉先生經過中醫藥調理一段時間后,不僅口氣變得清新,精神狀態也明顯得到改善。 專家簡介 樊冬梅,博士,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教授,鄧鐵濤教授學術繼承基地成員,廣東省首批名中醫學術繼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杏林人才培養對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中青年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消化病委員會常委,廣東省中醫學會疑難病專業委員會常委,主持中醫脾虛證、濕熱證論治等國家及省部級課題10余項,發表脾胃病相關論文20余篇。 擅長根據患者體質及嶺南醫學特點,運用經方及時方診治脾胃濕熱及脾胃虛寒相關雜癥。如泛酸、腹脹、腹痛、腹瀉、便秘、口臭、口苦、口腔潰瘍、皮疹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