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經脈針淳義(一) 脈針特點與傳承 在內難經典尤其《難經》里重點闡述了脈學、經絡、藏府、疾病、俞穴與針法,講的主要是脈針。即如何憑脈診斷,用脈診來指導用針,調氣治病。國內脈診以方脈見多,方脈和針脈(脈針)有何不同呢?方脈主要是憑脈做出診斷,發現病機,遣方用藥。給病人開五天的藥,回去服藥,五天為一候,三侯為一氣,服完后再根據脈象的變化繼續調整。 而脈針的特點是 1、不僅可以做出診斷,找到病機 2、而且馬上可以用針來調整這個病機,病機調整完了以后呢,病人的脈象是馬上發生變化的, 3、然后可以根據這個變化的脈象,再次檢驗與調整你的治療方案,直到他這個脈象變平和,趨于平脈,隨著脈形與脈勢的改變,臨床上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經絡氣化現象,癥狀亦多隨著脈狀的平和而發生明顯的改善。也就是說憑脈用針,伴隨著脈的恢復即接近'平脈',臨床可見在病患身上表現出多樣化的經絡的氣化現象。 4、而且可以憑這個脈象的變化(如澀脈滑脈)來觀察這個病人的預后和轉歸。 關鍵詞:脈- 病機- 調氣平脈- 經絡氣化 在國內用針灸基本上是少用脈診的,用脈診大多上都是為遣方用藥。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估計原因之一就是這個脈診的傳承問題。 因為 憑脈用針傳承比較復雜和有一定難度,他必須得手把手地教授。告訴你這個病人他今天來的時候,是這個脈,根據這個脈易出現這樣的癥狀,憑此脈象才能找到他的病機,找到他的變動的經絡,以致發現到他的變動的穴位。調整以后呢,他這個脈象會馬上變化,同時體征也隨著改變,亦隨著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經絡氣化現象,其后病人的癥狀也隨之改變,這時你再去摸脈,做治療前后的對比,會發現這個脈象確實變化了,與治療前明顯不一樣了,像這種傳承必須是刻下手把手來教你,效果才最理想。 正因為存在這種脈隨氣變,且有多變的經絡氣化現象,如只用語言描述很難把握,所以很難傳承下來。另外就是如果病人多的時候呢,需要熟練的脈診技術,否則便把握不好這個治療的時機與時間,因為憑脈用針調氣是需要用全神的,所以研究何病選何經,用什么樣的針方配何穴比較方便又快捷,全是刻下憑脈而定,是硬功夫和關鍵技術,需要長年累月的學習,練習和悉心體悟,不可能一蹴而就,故而漸漸地很少有人去專注用針調脈調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