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越來越近。心,茫然不安。年,越來越近……一年又一年,從指尖悄然流失,增長的只有年齡。歲月是一把無情的刀,在我們的心上,留下了或深或淺的痕跡………不變的是日出日落的一年四季,變了的是蒼老的容顏。不變的是殺豬過年不變的是又是一年臘味飄香的時節一輩子真的不長,該珍惜的彼此珍惜吧!大雪節氣的習俗:腌肉徽州有句俗語,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腌制“咸貨”。將大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待炒過的花椒鹽涼透后,涂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反復揉搓,直到肉色由鮮轉暗,表面有液體滲出時,再把肉連剩下的鹽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放在陰涼背光的地方,半月后取出,掛在朝陽的屋檐下晾曬干,以迎接新年。入了冬,開始腌臘貨臘肉、臘腸、臘雞、臘鴨、臘鵝、臘豬蹄……和往年一樣,每年年底徽州人的飯桌上,這些熟悉的“臘味兒”依然少不了。在徽州,這些都是過年不可缺少的味道。腌臘肉是徽州傳統習俗之一,把豬肉切成不到一寸厚、一尺多長的長條,要用細鹽、酒、醬油、五香粉等反復搓揉肉,待腌透后再放入缸內,蓋好過了幾天,看肉色開始轉暗了,再拿出來,用細繩拴好,掛在屋外曬。臘腸解饞說到臘肉,當然不能不提到香腸。入冬以后,家家戶戶都會割上幾十來斤半精半肥的豬肉,用刀剁或用機器將肉絞碎,加適量的食鹽、生姜米、料酒和水,并調以五香粉、味精和蔥末等佐料,灌入洗凈的豬小腸內,用筷子塞緊,扎緊兩端,放在屋子里風干。今天去市場買菜,剛走進肉鋪區,突然前面有人衣角被她孩子一拽,原來是小孩激動地用手指向一排掛好的成品香腸,說道:“媽媽,快看,好多香腸啊,我都聞到香味啦!我們家也該灌香腸了嘛!”那眼神既興奮又誠懇。的確,這個要求既合時宜也很合理,作為資深的徽州人,在寒冬臘月的時候,香腸是肯定要準備的,不僅好吃,也是老少皆宜的年貨必需品。好吧,那就行動了。為了更好地保證豬肉的品質感,我盯著肉店師傅,請他家在殺年豬時留一些農家土豬肉給我,好用來灌香腸。豬肉買好后,經驗豐富的肉店師傅,幫忙一起灌香腸。第一步先處理小腸。將小腸漂洗干凈后,翻出內側平鋪在案板上,用一支稍微有棱的竹筷的大頭部分,來回刮腸壁的粘膜。用力適中不能刮破,直到處理干凈為止。刮干凈的小腸在陽光的照耀下,呈現出色白、通透的明凈感,薄薄的像一根帶子,備用。第二步,切肉。師傅把新鮮的豬前夾至豬后腿部分,并去掉骨頭和豬皮的肉洗凈后,切成一兩寸長,像吃飯用的竹筷那樣厚的肉片,備用。第三步,調肉。所以把、花椒粉、胡椒粉、冰糖粉、鹽、味精、純糧酒等所需調料按比例一起撒進肉片里,反復調勻和攪拌,如果口味重的,可以多放些辣椒粉、花椒粉、胡椒粉和鹽。最后一步重頭戲,灌香腸。先把灌香腸的機器洗凈安放好,接著把處理后的小腸套在機器的管子上。一切準備就緒后,把味道調勻的肉片塞進機器里,左手抓肉片、塞肉片,右手轉動搖手柄,眼看著肉片就從管子里慢慢地出來了,裝進了小腸里,灌制后的小腸即刻變得鼓脹起來,不停地流走在案板上,紅紅亮亮、圓圓鼓鼓的實在可愛。這時師傅停下搖柄,把剛才出來的香腸用棉線按五寸以上一尺以內的長度,一節一節的系緊,邊系邊捏,捏時用力適當,香腸就在你手中成型了,同時用針在香腸外扎一些小眼,把里面多余的空氣和水分放掉。晾曬半月后就可以品嘗了;色澤會更加金黃油亮,讓人不禁垂涎三尺。晾曬風干好的香腸就可以入口享用了,有蒸、煮、烤等多種烹飪手法。傳統的“臘味”一直是徽州人最愛的味道,感覺只有吃上臘貨才算過年,今年你家開始做了嗎?今天休息,盯著師傅做香腸,每年,只有冬天是手工香腸制作的季節,一年一次的美食,讓人珍視。熱衷美食的我,對于這種手工制作,自然風干的香腸,最喜歡蒸熟了吃,一根根晶瑩剔透,切成薄片,麻麻辣辣,香香嫩嫩,口感豐富,那種感覺,別提多好了!今天,香腸終于等到風來,而我,能等到你來嗎?在冬日的暖陽里,悠閑的小城屋外掛滿臘肉,香味隨風飄散這是人們在為新年做著準備每一塊臘肉,都烙印著家鄉的氣息又是一年臘味飄香的時節,雖然老了容顏,但心還是滿滿的感動!滿滿的欺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