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咱們中國歷史都知道,中國歷史從軒轅黃帝起,已經有5000年左右的歷史了,從天皇伏羲到現在也有7000年左右的歷史了,甚至更久! 伏羲是誰? 伏羲又稱太昊,包棲,從風姓。伏羲是上古部落的一個首領,是女媧的哥哥,史記中寫作伏棲,還被尊為神,稱青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伏羲做了哪些事了?了解《易經》的知道,伏羲最大的功績是一畫開了天地,(開天地的不是盤古嗎,沒錯,相傳盤古大帝在一顆蛋里面,沉睡了18000年有一天,盤古醒來,眼前一片漆黑,于是了,奮神力手托上面,腳踩下面,于是蛋殼碎裂,清陽者上揚而為天,濁陰者下沉而為地。故有天清地濁之說)天地自此分了陰陽,而后伏羲創立了八卦,這八卦可不是我們現在常說娛樂八卦,哪個明星的緋聞,誰誰又出軌了,誰誰誰又分手了。八卦是上古伏羲時代的八個符號系統。因為沒有文字,所以只能用八卦來表示當時的自然現象和人文環境。 有了符號,便有了記載,有了表達,有了中國文化。伏羲了可謂是影響了中國文化幾千年。 他創造的八卦后發展成易經,易經總共64卦,(為什么是64卦了,因為數列組合,8*8排列下來,共64卦!) 三字經曰: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祥,實際上易經了總共有三部,我們今天看到的易經,熟知的易經,實際上是周易,周易是周朝時期的易經,普遍的說法是夏朝用《連山》,商朝用《歸藏》,周代所用之書就用以“周”字,名為《周易》,這種說法來自于《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東漢經學家鄭玄解釋周為周普,意思是周到,周至,完備,普通,普遍,周也也含有密的意思,我個人的理解是復雜,細致,卻簡單,普通的學問(密則復雜,高深,細致,普通則簡單) 易則有兩種解釋,說文解字中曰,易,蜥蜴也,守宮,《秘書》中說,日月為易。其實無非都是想表達變化的意思,總結起來六個字,知進退,識時務。 那這三部易經是怎么來的了,古有三墳之說,連山為山墳,歸藏為氣墳(神農式創造,人道之所以有生、老、病、死,是因為氣之所藏與所泄造成故曰歸藏,商湯成熟)周易為形墳(黃帝乾坤易,注重地道--天道-人道,周文王繼承。)可惜連山,歸藏大部分已經失傳,只有周易還完全存于世。所以嚴謹的說法,我們手頭上的易經叫周易是最合適的。 乾坤易發展之商周時代,西伯侯繼承了乾坤易這種思想,在被紂王囚禁于羑里時,他結合自己寶貴的人生經驗,創造出了周易64卦384爻,注上64卦的卦辭,其實在之前也有卦辭,周文王只是修正了一些,后來周公給周易注上了,384爻爻辭,并加以完善,修正。 直到后來,孔子50歲時,開始學習周易,愛不釋手,有一句話叫韋編三絕,什么意思,就是說孔子看易經,上面的編書用的竹條都斷了三次,可見孔子是多么喜歡周易,后來孔子為周易作易傳,也就是十翼,相當于周易的十支翅膀,把周易從算命的書,占卜的書拉到哲理上,后來奉為儒家經典。 說到現在,會發現易經實際上是群體創作完成的,歷經了幾千年的洗禮,屹立不倒,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有一句話叫,人更三圣,世歷三古,說的就是伏羲,周文王,孔子的貢獻,他們三人只是他們所處時代的代表。可想而知,易經的歷史多么悠久。沒幾個人學透了的。 同期視頻版請觀看歷史視頻:“易經的由來:兩部失傳只有一部僅存于世,學易要先弄明白基礎常識。” 若喜歡本文,請收藏轉發出去吧,感謝支持,感謝關注,祝大家大吉大利,六事安康! |
|
來自: 昵稱32353910 > 《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