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藥監局發布了多個質量抽查通報,各省藥監局針對中藥質量進行了專項檢查,發現了一些問題。例如,9月18日,上海市藥監局發布通報,6批次中藥飲片檢查不合格;9月18日,山東省藥監局發布通報,33批次中藥飲片檢查不合格;10月11日,陜西省藥監局發布通報,16批次藥品不合格,其中14批次為中藥飲片;10月15日,甘肅省藥監局發布通報,11批次中藥飲片檢查不合格。 在這些通報中,經常會發現質量不合格的內容為“性狀”問題。那么,什么是“性狀”不合格,不合格的原因有哪些?“性狀”不合格就是假藥嗎? 中藥飲片質量檢查(圖片來源于網絡) 首先,什么是“性狀”?“性狀”就是中國藥典中關于藥品外觀性狀或物理特征的記載,每一個藥品都有自己的性狀特征(簡單說,就是藥品看起來的樣子),西藥有西藥的性狀,中藥有中藥的性狀。具體來看,藥品標準中的性狀項記載藥品的外觀、臭、味、溶解度以及物理常數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藥品的質量特性。中藥的性狀怎么描述的呢?以中藥木通為例,中國藥典對于木通的性狀描述如下: 木通的性狀描述 由此可知,中藥飲片的性狀描述是很細致的。 那么,性狀不合格的原因有哪些呢?對于西藥來說,性狀不符合規定可能與投料質量及工藝、儲運環境等因素有關。但對于中藥來說,性狀不合格的原因就比較多了。 第一,最簡單地,就是假藥、摻假和摻偽。這很簡單,如果把黨參摻到甘草里面,那么從外觀上看,肯定是不合格的吧。這種問題其實不少,從能夠查到的文獻看,大青葉、銀柴胡、夏枯草、合歡皮、肉蓯蓉、石斛等等中藥,只要是偽品或者摻偽,都會看到“性狀”檢查項的不合格。所以,如果看到藥監局發布的中藥質量檢查報告中,有關于性狀不合格的描述,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假藥或摻假。 偽品、摻偽與性狀不合格 第二,有可能是在飲片儲藏過程中發生走油、風化等變質造成的。當然,并不是只有摻假才會導致性狀不合格,中藥飲片的儲存不當也會。最簡單的,家里的大米要是生蟲了,一看就知道。其實,中藥也是一樣的,如果因為儲存問題使得中藥出現走油、蟲蛀、風化等變質,性狀也會不合格。本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藥監局發布的不合格中藥飲片通報中,就存在大量因為儲存養護不當、出現了蟲蛀而導致的性狀不合格。 蟲蛀(圖片來源于網絡) 第三,有可能是商品規格問題,或者在采收、切制、凈選中加入非藥用部位。除了上述兩個原因,還有一個比較常見的因素也會造成“性狀”不合格,那就是商品規格,或者采收炮制過程中的非藥用部位的加入。什么意思呢?比如,黨參的直徑,藥典要求應為0.4-2cm,如果同樣是黨參,但有直徑為2.2cm的片型存在,按照藥典的規定即為不合格。又如,金銀花為干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如果同樣是金銀花,但是全都是盛開的花,也是性狀不合格。再如,柴胡藥用部位是根,如果在采收切制時,將根莖部位甚至是地上部分摻入,還是性狀不合格。 第四,其他原因。俗話說,合格的藥品都是一樣的,不合格的藥品則各有各的問題。 所以說,中藥質量檢查的“性狀”不合格,并不都是假藥的原因哦。 【小金藥師說藥事】系頭條號簽約作者 |
|